慈濟厄瓜多五週年紀念——赤貧國度 心富最富

採訪/伊達·捷玲斯卡(Ida Eva Zielinska)
作者/王偉齡
編輯/廖怡景

厄瓜多慈濟五週年之際,志工在疫情中動員多地社區志工,推動定期食物袋發放,也成就了菩薩大招生。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慈濟和厄瓜多有著特別的緣份……2016年4月16日規模7.8大地震發生後,數不清的倒塌房舍,毀損嚴重的教堂,災民無助的神情,慈濟志工們不捨的心,在厄瓜多留了下來,於是,開始激勵人心的重建計劃!加惠數千人次的義診、雪中送炭的「以工代賑」計劃」、證嚴法師承諾重建當地的信仰中心「卡諾亞教堂」,一切的一切讓厄瓜多人民相信,原來世界上有不分宗教、種族的無私關懷。

2019年7月13日終於卡諾亞教堂完工正式啟用!

五年過去了!卡諾亞教堂依然和藍天連成一線,靜立在微風徐徐的山坡上。不同的是,它不再只是個教堂,更是一個「心」的橋樑,把每顆想讓厄瓜多更好的善心都連接起來。當年慈濟在厄瓜多種下的第一顆種子,連結出上百個善心,願意在厄瓜多人需要時奉獻心力,證嚴法師當年跨越種族宗教的慈悲愛,在五年後,發揮了力量,讓志工和志願者帶著它再度以不怕苦難的精神,帶著厄瓜多居民度過疫情難關。

原來,貧困不會阻撓慈悲和善心,只要有心,不論是過山路、踩泥濘,都可以將愛送到人心! 

2021年厄瓜多迎來創立五週年紀念。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每袋60磅

2021年7月17日,這天厄瓜多陽光明媚,透過卡諾亞教堂的十字架形狀玻璃窗,如一層薄霧清澈白淨地灑在每個人臉上,顯得朝氣蓬勃。

波理斯·加西亞(Boris Garcia)和珍妮佛·瑞茲(Jenyffer Ruiz)兩位慈濟在厄瓜多的第一顆種子,帶著堅定、感動、和些許不可思議站在台前,看著上百位穿著慈濟背心的社區志願者、修女、居民,為厄瓜多慈濟成立五週年紀念共聚一堂,更圓滿的是,其中有十幾位志願者決定穿上灰衣志工服接受慈濟正式培訓,有朝一日成為證嚴法師的弟子。2017年回台灣時,我們向證嚴法師立下一個願,未來五年,我們要讓厄瓜多有五千位慈濟志工。」慈濟在厄瓜多遍地開花的景象,是波理斯和珍妮佛心中共同的願景。

「我真的沒有想到,當初原本只是在大震後幫助自己同胞重建的我們,會在五年後以『慈濟』之名,帶著我們的同胞,一起度過眼前災疫⋯⋯」波理斯是2016年厄瓜多強震後,協助慈濟重建天主教堂的營建包商,當時那些從台灣、美國、中南美州其他國家遠道而來的華裔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無私付出的身影,讓他十分震撼,從此一頭栽進慈濟世界,主動在卡諾亞(Canoa)、聖塔安納(Santa Ana)、維和港(Portoviejo)、曼塔(Manta)、聖馬刁(San Matel)等地號召當地居民加入服務貧病的行列。去年疫情在當地迅速爆發開來之後,這群人更加忙碌。

波理斯(右)和珍妮佛(左)當初被慈濟志工的無私心念感召,穿上灰衣接受培訓,
現在換他們帶領社區,用行動傳遞證嚴法師的理念。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有些城鎮有高達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染疫,每戶人家都有人確診,企業商店倒閉、失業率再飆升⋯⋯他們要拿什麼來餵飽自己和家人?」珍妮佛和波理斯開始和各社區窗口討論,肩負起餵飽貧病殘疾的責任。

「像是在聖塔安納,發放食物的對象裡有罹患血液疾病的單親媽媽,在硬紙板堆起來的破房子裡,獨力撫養著三個年紀尚小的孩子⋯⋯」珍妮佛心疼也心急:「她應該服藥卻沒辦法,每天靠賣椰子水只賺兩塊錢,那個連洗手台都沒有的地方,每個月就要40塊房租⋯⋯」還有一家五口就有三口罹患癲癇症的家庭、長期臥床的長者、失業的計程車司機、委內瑞拉逃來的難民⋯⋯「兩個月60塊的政府補助,怎麼夠?我們為這些家庭帶去食物袋,裡頭有25磅花蓮本會捐贈的慈濟大米、油、拿來做餅皮的麵粉、義大利麵等,所以很重,每一袋足足有60磅,可以讓一家四口吃上一個月。」

如果沒有這些我們該怎麼活?食物袋救了我和孩子,不然早就餓死⋯⋯。

疫情中,厄瓜多赤貧家庭陷入更深的危機。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為老弱殘疾送愛。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每袋60磅的物資,是志工對當地居民的牽掛。「我們每月將2,500份的食物袋整理好,送到需要的地方。」波理斯專門負責找到食物供貨來源進行購買,然後用自己公司的倉庫來儲存這些食物,還號召員工親友,把食物分類裝好在袋子裡,再一批批裝到卡車上運到不同的城鎮偏鄉。「我的鄰居很好奇,看見每個月都有大卡車進出,裝載這麼多食物。一次她問我可不可以分她一袋,我笑著問她,妳失業嗎?有殘疾嗎?如果都沒有,那這些東西是要給急需的家庭。」沒想到這位鄰居竟在聽了解釋後,自願加入分裝食物的行列:「現在我鄰居變成得力助手!大家都很踴躍參與,讓這麼大規模的食物發放成為可能!」

當年,慈濟在地震後的馳援,深刻地留在厄瓜多居民的記憶裡,因此,當志工回到賑災、關懷和義診的幾個城鎮據點發放,當地鄉民一聽到慈濟需要人力,立刻呼朋引伴,捲袖義不容辭,就算每次發放都是連續好幾天的體力活,有些還自掏腰包租小貨卡載運食物,前往更偏遠的社區去。

低收社區的道路基本上都非常崎嶇難行。好幾次,沒有鋪柏油的黃土坡道上,小貨卡只能徐徐前進,因為車上載著許多糧食,連乘客座位都被食物袋塞滿,因此志願者跟在小貨卡後頭走,不厭其煩地前往一個又一個村莊⋯⋯有的發放地點與外界隔絕,必須雇一艘獨木舟、找一個熟悉水道的船夫,才能順利載著物資划過密密麻麻的水生植物⋯⋯遇到下雨天道路變成了溪流,車開不過,志願者就下車徒步涉過泥濘,一袋袋物資扛在肩上,小心翼翼運到對岸去——他們告訴自己,一定要送達,不然接下來的日子,這些家庭就得挨餓⋯⋯

從2020年四月開始的食物袋發放,至今嘉惠六萬多人。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象徵慈悲與大愛的慈濟旗幟,前進厄瓜多被人遺忘的角落。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在疫情中,大家都很艱困⋯⋯」珍妮佛既感動,又欽佩,社區志工每天啟發著她,帶給她更多力量:「像是姜蘇莉朵(Consuelito Rivadeneira)在一個禮拜左右接連失去她的家人,抱括她的父親、姑姑⋯⋯母親和哥哥也確診。我告訴她,安全第一,加上她的膝蓋也不好,不要現在出門去發放,但她堅定回覆我:『這是很重要的事,我一定要完成。』⋯⋯還有阿尼塔(Anita Sanchez),她是個單親媽媽,需要上班養家,但她堅持請假來做慈濟,因為她知道,有比她更弱勢的家庭需要她。」

陌生人

「和其他地方不太相同,其他國家的慈濟都是由移民到當地的華裔慈濟人主導,但在這裡,我們的慈濟團隊全都是厄瓜多面孔——由厄瓜多人自發地服務厄瓜多人。」波里斯難掩心中的驕傲。

今年二月,山城瓊奇(Chunchi)因連日大雨發生嚴重土石流,四百多戶被迫撤離,那裡距離曼塔慈濟聯絡點單趟就要六小時車程,志工詢問平時合作發放的社區志願者是否能承擔起賑災長征的重任,有十幾人不嫌舟車勞頓,一動身就是連續三天的緊湊行程——這是厄瓜多慈濟第一次嘗試組成賑災團隊,到自己社區以外的地方服務,而途中,賑災巴士還一度卡在肝腸斷的危路險坡上。

瓊奇賑災對慈濟厄瓜多來說意義深重,因為我們除了服務自己認識的左鄰右社,現在更進一步跑到陌生的地方,來服務陷入困境的陌生人。

在發放過程裡,災民奧蘭度·基亞(Orlando Chuya)告訴志工,災後社區幾乎孤立無援,像被棄置般地自生自滅:「看見受災的人們再次嶄露笑容,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基金會的到來帶回了這些笑容,也讓我們再度燃起希望。」

「這些人從沒聽過慈濟,他們心中的疑惑和我在2016年第一次看見慈濟人來厄瓜多賑災時一模一樣。」波理斯從災民的眼中,看見似曾相識的自己:「我當時很好奇,他們為什麼要遠從他方來到這裡幫助人?現在我懂了。」

感動與淚水交織、笑容與愛充滿在原本絕望的空氣中,賑災團員幾乎忘了疲累,包括羅藍多·奧大內茲(Rolando Ordonez)在內,他們有些人過去曾受惠於慈濟,如今手心向下:「感謝證嚴法師和志工給了我機會,讓我參與這次崇高的任務,親眼見證到災民臉上煥發的喜悅和感恩⋯⋯這次的經驗將驅動著我,繼續投入慈濟。」

厄瓜多本土志工第一次自組賑災團前往土石流災區。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五年內要讓五千人加入慈濟厄瓜多的大願,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證嚴法師以愛啟愛的教導,讓人人內心深處的使命感(Calling)甦醒,即便是從食物袋受惠者的身上,也都看得見慈悲流轉。

「每次發放,我們都會傳達證嚴法師的理念——幫助他人,不一定是要自己大富大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這樣做。」現在波理斯都會看到食物袋受惠家庭,主動將食物包送給鄰居親戚:「有時是分給三、四個不同家庭,還有一位失業計程車司機,將拿到的麵粉做成麵包分送其他需要的人。」

在維和港,受惠家庭把拿到的大米分成一半,和他人分享。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受助者反饋點滴愛心讓愛循環。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波理斯講到慈濟事,就有數不完的感動,語氣中充滿能量,但疫情的波瀾,其實也對波理斯造成很大的衝擊,景氣跌落谷底,他必須讓一百多名員工離開,而自己則轉型經營一間便利商店:「難過一定會有,但至少我還有口飯吃。」努力適應新產業的同時,還是每日無休地耕耘慈濟。

我認為我現在還是在做「營建」的工作,只是這個營建的內容,手觸摸不到——我們正在為慈濟打下堅實的地基,有更多人悲憫地看見他人的需要,竭盡全力,成為厄瓜多善循環的一股力量。

越來越多鄉民受慈濟感召一同行善。圖片來源/慈濟厄瓜多聯絡點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