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如活佛,以愛相護持

撰文/釋證嚴

慈濟醫療團隊1月15日至南加州威拉德·F·佩恩小學(Willard F. Payne Elementary)為學童接種疫苗。攝影/駱淑麗

常說「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病也就是「四大不調」;不調,總是危機和痛苦。有時僅僅是頭痛、牙疼,或是年紀大,咬合不順難咀嚼,任何微小的不調和,就會令人苦不堪言。

世間有病,需要菩薩的法藥來醫;身體的病痛,則要有專科的醫師診治。曾聽人醫會牙科團隊提到他們前往義診,被病人的牙齒咬到手。印象中看牙科時,醫生都會備好器材,將口腔固定好,怎會被咬到手呢?後來才知道這群大醫王是為臥床的植物人洗牙。

有些走不出來就醫的病人,或住在山上,或住在鄉下,有的根本無人陪伴照顧;他們沒有辦法出門,大醫王就帶著簡易的醫療設備到病人家中往診,給予膚慰、治療。每每看到大愛台播出人醫會義診的畫面,總是打從內心讚歎:人醫就如佛!

時常說要盤點生命的價值,若盤點醫護人員的生命,就要描述他們用什麼精神面對病苦,用什麼心意面對病苦眾生。病苦眾生除了生命的苦難,最不淨的是身體;大醫王與護理菩薩總是集中精神,各種微細處都要考慮,眼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地方都要用心。他們認真專注於照顧病人,拔除病苦,不問時間長短、不顧身體疲勞,願意用愛付出,實在難能可貴。

回顧慈濟的醫療志業,五十年前的第一步,就是因為看見貧窮苦難人的病痛,所以從慈善而投入醫療。醫療志業的起始真是篳路藍縷,感恩當時花蓮省立醫院外科的黃博施醫師挺身而出,邊義診邊號召其他醫師一同投入,讓慈濟義診所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不是只能簡單治療頭痛、肚子痛。然而面對愈來愈多遭遇無常意外的病患,愈來愈感覺義診無法完整發揮救病、救苦,需要更精密的醫療,才到了建設醫院的階段。

常對醫療志業的醫護同仁說:「要立志,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醫師、護理師在進入醫院實習前,都曾宣誓立志投入醫療、救治病人,成為救拔苦難的良醫、良護,這是神聖又純潔的發願,這樣的精神不能中斷。

既然選擇從事醫療志業,希望醫護同仁牢記當初舉手宣誓立下的誓願,投入人間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如修行者發願守志奉道一樣。發心,就是守志,堅守志向;奉道,就是身體力行。如今無論在慈濟大學或是慈濟醫院,都能聽到醫護分享他們如何用愛守護生命,做到守志奉道,讓我覺得一路走來沒有遺憾。

很感恩大家相信慈濟,從慈善志業、建立醫院就給予支持,一直到現在都覺得這條路沒有錯謬,走得步步踏實。我雖然不是醫師,但是一樣以醫者的心情來看病人,很期待能細心了解病人的苦,用心了解醫護的辛苦;尤其希望能代替身有病痛卻無法表達的人,感恩大醫王拔除他們的苦難。要向每位大醫王說的感恩,實在說不完,祝福大醫王與人間菩薩的團隊更加鞏固,大家互相勉勵,以愛護持,做對的事情能寸步不偏差。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