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地球肆無忌憚的掠奪中覺醒

作者/錢美臻

冰島的北極海冰層呈現破碎面積縮小的狀態。圖片來源/unsplash.com;攝影/Roxanne Desgagnés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s,IPCC)在2021年8月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的第一冊「物理科學的依據」(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這份報告與前五次不同,剛發表便引起全球媒體廣泛迴響,警示各國政府、民間組織、企業代表需意識到問題的迫切性與嚴重性。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所說,這份報告拉響了「人類生存的紅色警報」(code red for humanity)。他在社交媒體援用該報告回應:「這是無可辯駁的證據: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扼殺我們的星球,並使數十億人處於危險之中。地球暖化正在影響每個地區,許多變化已不可逆轉。我們現在必須果斷採取行動,以避免氣候災難。」

共有四冊報告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在2022年2月28日公布第二冊「衝擊、脆弱度與調適」(Impacts,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四月中發表第三冊「氣候變遷減緩」(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網路報告,預計在四月下旬陸續發表的第四冊「整體報告」(Synthesis Report),雖尚未公布於結論,但已發表的內容,令人怵目驚心。

報告揭露的關鍵資訊包括:從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一世紀初,人為活動讓地球表面溫度增加1.07度C。人類影響是1990年代全球冰川退縮,以及2010至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的最大主因。自1990年來,海平面上升速度遠超於過去三千年間的任何一個世紀。在二十一世紀剩下的時間內,海洋暖化的幅度會是1971至2018年期間變化的二至四倍,甚至可能達到四至八倍,海洋酸化、缺氧區等問題也將持續惡化。

氣候變遷的影響導致氣候與天氣極端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增加,諸如陸地與海洋極端高溫、強降雨、乾旱與火災等將頻繁發生;因氣候變遷對陸地、淡水、沿海及遠洋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巨大破壞,降低農作物、水產的糧食生產輛,惡化飲用水的安全性,繼而影響人類身心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甚至因此加劇不公平、邊緣化、不平等模式的地區經濟發展,助長國際間人道主義危機事件。

換言之,人類若不改變工業革命以來,倚仗排放溫室氣體的煤炭和化石燃料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模式,氣候變遷致使的極端氣候災變,可能會讓人類後代子孫逐漸步入地球被滅絕生物的進程。我們所能做的,正是覺醒與遏止繼續對地球肆無忌憚的掠奪,從自身做起,採取所有可能的行動,以維修舊品替代購買新品,增加有機垃圾堆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立新生代愛惜地球的環保觀念等,逐步調整社會運作方式,降低對脆弱生態的衝擊。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