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雜誌的發想過程,充滿了「私人」的情感。去年年過七旬的母親因一場意外脊椎受傷、數月臥床,家中的精神與生活支柱突然倒下,即刻亂成一團,和兄弟姊妹輪流返家照顧,同時又要兼顧工作和婚後的家業,蠟燭三頭燒。有幸的是,家中人丁興旺得以換班喘息,而母親在大家的照顧下漸漸恢復,癒後的身影讓人著實鬆了一口氣,所有人生活重返常軌。
但心中卻還是有股風雨欲來的憂慮,為什麼?因為我們心知肚明,老化,是條單向的下坡路;而試想今日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子女,這樣老盛青衰的結構下,照顧年長者又該會是怎樣的壓力?
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到2050年,高收入國家將有四分之一以上人口超過65歲,較1950年的數字高出三倍。人類成功將平均壽命延長,但「長壽」並未和「生活品質」劃上等號,年輕一輩出外忙著工作、養家活口,許多年長者只是孤單在家甚至臥病在床,數著日子等待最後時刻的來臨,或被視為「無產出」的負擔⋯⋯拼了大半生,難道整個社會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應長者(和未來的自己)?讓每個人用如此屈辱的方式劃下句點?
老化,是我們都無法扭轉的生命現象,但我們絕對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擁抱老齡化世代——志工為獨居長者送上營養熱食和陪伴、花蓮慈濟醫院研發人工智慧藥箱守護長者健康、銀髮志工讓人生後半場益發精彩、薰法中學會自在面對老、病、死⋯⋯這些,都是慈濟守護長者身、心、靈的慈悲;而本期的封面故事,更是看見賑災經驗豐富的長者志工,奔走許多第一線災區——南加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 CA)大規模槍擊案、加州創降雨紀錄釀洪災、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大震⋯⋯他們不僅膚慰人間苦難,還開啟善的循環。
邀請您和我們一起走進本期的故事,衝破對老的既定想像,從愛與智慧出發,創造一個環境,讓父母和自己都能優雅從容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