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慈濟抵達災區馳援,黃都博醫師與同修蔡潤瓊醫師在義診上為災民服務。圖為高溫下,小兒科醫師黃都博為一位因環境衛生不良而造成全身皮膚感染的孩童進行治療。攝影/李嘉祥
2010年大地震後的海地(Haiti),天空被建築崩塌後的煙塵染成了灰色,太陽雖然躲在灰霾後,但卻沒有吝嗇地灑下炙熱。一天之中最熱的中午,也是慈濟義診站最忙碌的時候。在通風不良的診間,黃都博、蔡潤瓊醫師雖滿頭大汗,仍一絲不苟地為災民診療。他們是夫妻檔,黃都博負責小兒科、蔡潤瓊是牙醫但為病患測量血壓,兩人不畏人聲喧鬧、酷暑襲人,專注於眼前的工作,配合無間。
期間一名三歲的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就診,他一身爛瘡,有的結痂發黑,有的翻紅淌血,黃醫師為男孩清理傷口,溫柔上藥。小男孩不再哭泣,大眼睛滿是感恩地望著為他認真治療的黃醫師——那是蔡潤瓊的視角、看出去的海地風景,也是她這輩子最珍惜的人生風景:「黃醫師是我攜手走過一生的愛人,是在醫療前線並肩作戰的戰友,是我慈濟奉獻之路最好的同修⋯⋯」
「黃醫師和我算是青梅竹馬,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童年記憶。」說道二人的相知相戀,蔡潤瓊臉上浮現了少女般的嬌羞。兩人的父親同在日本學醫,留學期間相識,畢業回台灣後分別在高雄與台南開設診所。有年齡相仿的孩子,兩個家庭每年都相約出遊。隨著成長,課業也逐漸繁重,定期旅行也不得不為一次次的溫書與備考讓步。但緣分的紅線卻沒有斷,從台南與高雄分別出發到台北分別參加各自的同學聚會,沒想命運和月老攜手安排兩人到在陽明山不期而遇,彼此在人群中的偶然回眸,目光就再也無法離開對方。
隨後兩人每日通信,在每日郵差的送信鈴聲中,兩人越走越近。1970年情人節後的一天,兩人喜結連理。婚後第二天便攜手踏上來美求學路。繳完房租後兩人只剩80美元,就這樣開啟簡單的一菜一飯就是兩人一餐的克難留學生活。在相互陪伴下,黃都博順利畢業,並於1974年在馬里蘭州(Maryland)開設兒科診所;蔡潤瓊在繼續自己牙醫學業的同時,也成為了黃醫師最得力的幫手。
蔡潤瓊的大姊是牽起這對夫妻和慈濟因緣的推手:「我大姊經常會拿慈濟的出版品回家。初看《靜思語》時候在想,這麼簡單道理誰都會呀,可是當遇到困惑與遭受打擊的時候,再看當中的每一個句子都充滿哲理。」但真正想要深入認識慈濟的時間點,是在1999年蔡潤瓊的母親往生時。當時慈濟志工從新澤西(New Jersey)與華府(D.C.)趕到馬里蘭幫助蔡家治喪,在蔡母的葬禮上出現的「藍天白雲」身影(編註:身穿慈濟藍白色制服的志工)讓蔡潤瓊終身難忘。
葬禮結束後,蔡潤瓊邀請幫助她的志工前往餐館用餐,但當她抵達後卻發現空無一人,原來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們早已經踏上歸程路。「他們就像天使一般地出現,我要找到他們,加入他們,像他們一樣在別人需要時幫助他人⋯⋯」正是因為這份感動,2000年蔡潤瓊全心走進慈濟,從投入慈善服務開始;漸漸地,蔡潤瓊的熱情與收獲帶動了丈夫黃都博,十年後兩人便一起加入慈濟人醫會,只要有需要就會踏上義診路。
2010年海地義診中,一位女孩因腹痛求助黃醫師看診,但檢查後發現她其實即將臨盆。劇烈疼痛讓女孩的眼淚大顆落下,蔡潤瓊和當地大學生志工一起送女孩去醫院,然而大震後醫療資源非常緊繃,去了三家醫院都因沒有床位而無法接診。女孩命懸一線,情急之下志工找到了當地產婆,但對方開口就說只收現金才接生、且不保證孕婦生命安全⋯⋯為了給女孩搏來一線生機,蔡潤瓊帶著從慈濟籌集的善款交給產婆。「我們看著這個海地女孩被推走,消失在視野裡。希望慈濟的愛心和祝福,可以保佑她母子平安⋯⋯」
2012年薩爾瓦多(El Salvador)遭遇風災與地震的雙重摧殘,百廢待興。慈濟前往賑災,幫助當地災民建房子、學校甚至教堂。在幫助山下受災部落後,慈濟接到了來自山上部落的求助。志工們帶上物資,馬上出發!經過數小時車程,黃都博與蔡潤瓊和志工們一起來到山頂部落開展義診與發放。在華氏115度的高溫下, 因為水資源的匱乏,惡劣的衛生環境下一陣陣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看到在酷暑中排隊數小時的災民,兩人第一時間投入到義診中。
隊伍中有一個小患者踡縮在媽媽懷裡,經過了數小時的等待,眼看媽媽已經無力再懷抱病兒,蔡潤瓊二話不說就接手,幫忙抱孩子讓黃醫生看診。就診期間孩子就躺在蔡潤瓊的腿上,不一會兒她發現褲子濕透了,原來是小病患的紙尿褲溢出,排洩物在高溫下散發著陣陣惡臭,但想要幫助這個媽媽的心,和為更多災民提供幫助的動力,讓黃都博與蔡潤瓊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我心裡想著慈濟的理念、再看著眼前災民們的苦難,我經歷的這些又算什麼。觀念一改,難聞的味道也就消失了。
人醫會牙醫師 蔡潤瓊
跟隨慈濟海外義診播撒愛心,美國境內賑災義診也留下了黃都博與蔡潤瓊的身影。在被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 2005)摧毀的紐奧良(New Orleans, LA),慈濟人醫會為當地災民提供義診。災後兩年了,當地衛生條件還是很差、傳染病肆虐,但參與的兩人並不害怕,為每個來求診的災民看診治病。「我從紐奧良賑災回來後的一周,都在抑鬱的情緒中。想想災後兩年還有那麼多災民仍住在帳篷裡,我們希望可以為他們做更多⋯⋯」
如今83歲的黃都博與80歲的蔡潤瓊依舊是華府慈濟人醫會的義診主力,去社區各所學校舉辦義診,給孩子們打疫苗。黃醫師更是學童們口中「畫卡通的黃爺爺」,每當為小朋友看診和注射疫苗時,為了緩解孩子們的緊張,黃醫師都會施展他的獨門絕技,在孩子們小手上畫上可愛的卡通圖案。孩子們小手一動,上面的卡通人物就活靈活現地動了起來,就醫的緊張和打針的痛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不少兒科醫生會給孩子們吃糖,但我擔心這會讓他們長蛀牙,所以用畫畫緩解緊張效果好。很開心孩子們喜歡。」說道孩子們,黃爺爺臉上滿是溫暖的笑容。
黃醫師於2000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經歷了生還率僅有3%的手術,幸運得以康復。對此他相信,這是醫學奇跡,更是他做慈濟的福報。
加入人醫會前,作為醫生,服務病人是職責、是一份工作。而人醫會則讓我們見到更寬廣的世界,見證了世間的苦難,讓我們可以出一份力。
人醫會小兒科醫師 黃都博
在蔡潤瓊和黃都博的人生裡,沒有從慈濟退休的時間表:「感恩慈濟讓我們有機會去做這麼多的事情,雖然每天很忙碌,可是一顆心很滿足。我們會盡其所能一直奉獻下去!」但已是耄耋的兩人,有時也會感到些許力不從心。「以前和我們一起奉獻的醫師們,現在也都到了退休的年紀,我們現在期待的是更多年輕人可以加入到慈濟的行列。」蔡潤瓊欣慰地表示,幾次由青年志工參與籌辦的活動都很順利,年輕人的加入,給華府人醫會帶來了更多活力。「我們的未來可期!」黃都博說到這時,眼睛裡閃著滿是期待的光。
《美國慈濟世界》雙月刊報導全美慈濟志工如何實踐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的精神理念,透過各類慈善、醫療、教育的活動,以及慈濟人與民眾互動的感人故事,在貼近人心與生活的題材中,展現出慈濟對社會、心靈、生命關懷。每一篇故事都是啟動社會慈悲動能的「心靈工程」,帶給讀者正面的人生價值觀,繼而激盪出善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