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廖明煌,科學與傳統互補

撰文/曾雯萱
編輯/陳辰

From a high-tech engineer to a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who diagnoses diseases and relieves pain, Mike Liaw follows Tzu Chi Medical Association with great love and leads a different life.

從高科技工程師到為人診病祛痛的中醫師,廖明煌心懷大愛跟隨慈濟人醫會,過上不一樣的人生。 攝影/呂宛潔

45歲前是研究電腦系統的工程師,45歲之後變成研究人類身體系統的中醫師,用「四十不惑」來形容廖明煌再貼切不過。他笑稱自己從小就「不務正業」,書讀得好,繪畫、書法、音樂樣樣通,一輩子持續不斷學習。就讀台灣大學電機系時順道也做樂團指揮,進入社會後,白天是高科技產業經理人,晚上則穿著醫師白袍替病人把脈扎針——他總是有著源源不絕精力、一天可以當兩天使用。

◎高樓平地起

決定中年轉換跑道,為的是「讓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廖明煌原本的工作是設計最複雜、可靠度最高的高階電腦,但因為加入北加州的義診團隊,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1995年,他接下籌辦北加州義診隊的工作時,雖然當時還沒習醫,對於義診沒有任何經驗,廖明煌從最根本的法規學起:從寫志工訓練手冊,一步一腳印,系統性地把計畫、準備與流程文件化、把過程記錄清楚,目標就是讓之後的志工能夠按「文」索驥,並開設標準化訓練講習課程。正因為這一套科學且嚴密的系統,讓近30年前的文件,時至今日仍然繼續被使用著,足見當年這套標準流程設計的縝密與實用。

廖明煌談到義診隊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歷程,其中有非常多細微的事情,都需要去模擬想像:「一旦開始了流程,會遇到什麼,都需要提前設想,對工程師而言這是最棒的事情!」義診隊剛開辦的頭幾年,廖明煌屬於非醫療專業志工,當司機、當翻譯,親眼見證了許多大醫王守護患者生命的故事。他記得有次在幫忙翻譯的過程中,遇過一位胃酸逆流的患者,西醫的治療方式只能暫時緩解病患的不適。廖明煌一直以來都很重視生機飲食,也特別留意飲食對身體的影響,因此他發覺自己可以理解病患的問題,提議請病患嘗試改變飲食順序,飯前不吃橙類的水果,簡單的一個步驟,就有效讓患者改善病狀。

◎實實在在的學問

從1995年十月,慈濟北加州分會在尤開雅的萬佛聖城(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Ukiah)成功舉辦第一次的義診服務,到如今已走過28個春夏秋冬。從無到有,再從有到持續不斷,廖明煌是推動義診醫療服務的重要推手。也正因為加入義診隊,也讓廖明煌下定決心走上中醫這條路,透過在義診隊裡的第一手觀察,廖明煌發現:「那些手腳冰冷、行動不便、中風、偏癱、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在接受針灸治療後,病患都能感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他確認了中醫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想像,而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很多病人因為針灸而受益。」

On March 25, 2007, Mike Liaw took the pulse of people at a free clinic at the Ukaiya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2007年3月25日,廖明煌在尤開雅萬佛聖城的義診上為民眾把脈。攝影 / 葉立得

義診隊的經驗,讓科學訓練出身的廖明煌重新開始審視一直對中醫抱有偏見的自己。在研究了各種不同的醫學流派,廖明煌歸納出結論——

中醫其實是一個系統科學知識,只是傳統中醫學校並不會用這個方式來表達和呈現。

同時,廖明煌心儀現代醫學,因此他選擇在西醫的醫學院學習解剖生理學,並以此做為學習中醫的基礎,取長補短的同時融貫中西,結合西醫的科學知識和中醫的傳統方法,為病患服務。

◎一針在手

廖明煌於2003年順利取得中醫執照,除了開設中醫診所,也積極參與慈濟美國境內與海外的義診活動,足跡遍及海地(Haiti)、墨西哥(Mexico)、厄瓜多(Ecuador)⋯⋯實戰經驗豐富。在海地義診中,廖明煌為當地一位14年無法自主行動的病患克萊松(Clarelsome)施針,幫助他重新站起來,更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及力量。「去海地,是學習認識另一個我從來沒有關懷過的世界,也是接受挑戰。」廖明煌用自己的手、靠著一根針,把「希望」傳遞給了病人。

On July 19, 2014, Mike Liaw provid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 local patients at a free clinic in Haiti.
2014年7月19日,海地義診中廖明煌為當地病患針灸治療。攝影/岑慧意
On July 15, 2019, the People's Medical Association held a free clinic in San Mateo,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in Ecuador that lacked medical care, and Mike Liaw performed acupuncture on the people.
2019年7月15日,人醫會在缺乏醫療的厄瓜多小漁村聖馬刁(San Mateo)舉辦義診,廖明煌為民眾施針。攝影/沐月

在中南美洲義診時,因為當地氣候潮濕炎熱,廖明煌常常是白天幫病患施針,晚上繼續加班,幫義診團成員治療、緩解中暑症狀。「緊湊又忙碌的義診活動,經常忙到連睡在隔壁舖的人是誰都不知道,幾天之後才發現原來鄰舖的是同來自北加州分會的執行長謝明晉師兄。」

◎用知識打破未知

2020年新冠(COVID-19)疫情爆發之初,對許多醫師來說都是特別困難的挑戰!陌生的病毒、未知的傳染途徑,不確定性很高。但對於廖明煌來說,憑藉著過去治療H1N1流感的經驗,他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處理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因此他的診所在疫情中維持正常開診,是極少數的特例。

紐約疫情爆發時,人心惶惶,廖明煌以電話問診的方式,為患者遠端看病,同時快遞各式中藥材到病人家裡,這種透過光纖網絡,跨時區的治療方式,廖明煌將一位原本血氧濃度不到85%的患者治癒——在病人狀況最危急時,幾乎是不眠不休地電話連線、隨時監控患者的狀況、調整處方,最後成功挽救病患寶貴的生命。

非常時期,需要有非常應對,慈濟義診因為疫情停辦,但是廖明煌與幾位中醫師便開辦了每月一次的「中醫線上會客室」系列演講,為社區普羅大眾在疫情間提供保持健康的知識和小撇步,廖明煌特別強調這一系列活動的目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降低對未知的恐懼,讓大家安心。」

◎最美的風景

北加州義診團隊成立至今,走過將近三分之一個世紀,依然持續為北加州以及世界各地需要的人們運作著,身為義診隊第一任隊長的廖明煌,除了持續堅定地在團隊裡扮演大醫王的角色,也對義診隊有著無限期許。他時時提醒自己和志工,要守住初心:「隨著志工人數的增加,我們也要確保提升每位志工的精進心與慈悲心。」廖明煌相信,唯有把慈濟醫療精神守住並完整發揮,在北加州拓展義診的步伐就可以更快速:「我們的遠程目標,是有專門做醫療的義診中心。」這位大醫王從不空口白話,在他理性的思維、熱情的行動下,沒有達不到的遠方。

廖明煌醫師非常開心自己當初選擇中年轉業,也很感恩能在慈濟義診隊貢獻自己的能力。證嚴法師說「病人的笑容最美麗」,廖明煌醫師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在行醫的道路上,每天看見世上最美麗的風景。

In 2018, Mike Liaw (second from right) took a group photo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team after a community free clinic.
2018年,廖明煌(右二)在社區義診後,與中醫團隊合影。攝影/林宏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