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應對氣候變遷峰會】

把世界還給未來的主人

撰文 / 宋小可

氣候峰會的第四天論壇,聚焦地球面臨的三重危機,特別邀請青年領袖暢談如何為將來的世代留下永續生機。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的地球並非是從祖先手中繼承的;而是從孩子手中借來的。」 

雖然沒有人確定這句話的起源,但它已然成為環境保護最具標誌性的標語之一。這一行簡單的文字就像古老的咒語一樣,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打磨,只留下純粹的真理——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屬於我們自己,它是屬於我們孩子的,所以每當我們丟棄一個塑膠袋,或者在吃外賣時使用一次性餐具,我們都在抹去這個借來的世界中,一點點珍貴的美麗。

青年領袖匯集

在大部分語境中,這句話都被用來激勵民眾採取環保行動,但事實上,越來越多尚且稚嫩的「孩子」正在走上世界舞台。他們在不久前還是完全沒有行動力的小朋友,但是現在,他們可以自主發聲、做出行動,來保護這個屬於他們的世界。當前全球人口中有49%以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社交媒體更是遍布世界各個發達或是不發達的角落;如今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加與世界連結,因此他們更有能力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

正是因為這份來自青年的力量,慈濟在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主辦的「全面應對氣候變遷峰會」(Holistic Climate Solutions Summit)第四天,特別匯集了一群已經為對抗氣候變遷做出傑出貢獻的年輕人。在這場命題為「三重地球危機:青年領袖開創永續世界新生活」的論壇上,四位青年領袖針對地球面臨的最嚴峻考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發表他們的看法,介紹各自為此做出的努力,也一同暢想對未來的期待。

「本次論壇是我們反響最熱烈的活動之一,有超過 300 位觀眾回覆請柬。」慈濟「全球合作發展事務室」(Global Partnership Affairs Department,簡稱:GPAD)美國團隊負責人、本次峰會的主要組織者裘曜陽自豪地說。同樣作為一名青年領袖,裘曜陽和觀眾們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聽到這幾位年輕人的發言。

這場活動散發的能量是——讓作為年輕人的我們向世界展示,對抗氣候變遷現有並可行的方案。

出席論壇的這四位青年主講人包括小島嶼國家聯盟研究員吉米·拉關爾(Jeremy Raguain, Fellow, AOSIS)、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全球公共關係和營銷主管蘇美達·譚瓦爾(Sumedha Tanwar, Global Head of Marketing & Public Relations, AIESEC)、致力於恢復世界各地珊瑚礁生態的珊瑚生命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蓋特·哈爾柏恩(Gator Halpern, Founder and President, Coral Vita)、以及白宮歷史上最年輕的環境正義顧問杰羅姆·福斯特二世(Jerome Foster II, White House Environmental Justice Advisor)。

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領袖(由左二至右)吉米、蘇美達、蓋特、杰羅姆,針對地球面臨的三重危機發表自己的看法。攝影/錢美臻

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如今的年輕人很少願意像前輩一樣,從事一份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他們不喜歡只為週末而活著或是一直等待退休的工作模式,而是傾向於選擇一份具有個人意義的職業。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他們可以盡情發聲和行動,可以為自己選擇的目標付出無盡的努力。這次參與論壇的四位成員儘管都還年輕,但已經分別在各自的事業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因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耕耘。即使在開場的自我介紹環節也不難看出他們都為自己從事的工作深感自豪。

吉米來自偏遠的小島國家塞席爾(The Seychelles)。在吉米的故鄉,旅遊業約佔當地經濟的 70%,而漁業則佔 25%,因此海洋或者說一個生態健康的海洋,是塞席爾近十萬國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然而吉米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目睹了家鄉碧藍的海洋變得污染嚴重,物種多樣性也深受過度捕撈的危害。因此吉米最引以為傲的項目之一,就是在塞席爾群島基金會(Seychelles Islands Foundation)所做的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項目經理,吉米共同策劃發動12名志願者,前往偏遠地區進行為期五週的環保工作。在那裡,志願者們自發地每天冒著烈日工作12小時,卻也因此足足清除了海洋中25 噸的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會困住並殺死海洋生物,尤其是像綠蠵龜這樣瀕臨滅絕的稀有海洋物種。據我們研究估計,島上高達500噸的塑料污染中,有83%來自丟棄的漁具。」吉米說:「塞席爾的大型漁業很多是外國公司所有,但這些大規模的污染最終卻進入了塞席爾的水域,影響了我們保護區的生態自然⋯⋯塞席爾這個發展中的島嶼小國已經被這些塑料污染所淹沒,就像氣候危機正在影響我們一樣。」

海洋污染問題不是我們造成的,但它卻正在影響我們,而我們也不得不肩負起治理的責任。

值得慶幸的是,吉米策劃的這一項目已經引起了塞席爾國內的關注,也已帶動了一些樂觀的政策改革,比如禁止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但現在作為青年運動的一份子,吉米正積極地計畫在塞席爾境外的地區以及國際上,提高對海洋保護的重視和認知,並且希望他的工作能夠推動真正國際化的大規模變革,比如保護海洋的國際條約的簽署。

出席論壇的很多觀眾也是年輕人,他們希望從發言人的討論中汲取養份,為環保發一份力。攝影/錢美臻

給年輕人讓路

中國有句諺語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的本意是剛出生的小牛是出於無知而不懂得懼怕。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質疑甚至是挑戰傳統權力的擁有者,不是出於年幼無知,而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利用科技的力量來教育自己,接觸外面的廣闊世界。正因如此,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才是推動改變的關鍵。

這次的峰會與紐約氣候週和聯合國大會同時召開。當被問及如果可以在聯合國發言他們會說什麼,每一位年輕人都毫不客氣地表達了他們因為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在推動環保方面不作為而感到的失望。他們紛紛表達出同一條信息:如果這些組織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主動著手解決世界面臨的緊迫危機,他們就必須給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地球的年輕人讓路。

「我想要傳達的一個關鍵信息是『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聯合國環境署地球青年衛士獎」(UNEP Young Champions of the Earth)得主蓋特說:「所有人都知道人類正在對地球造成極大的傷害,以及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來修復地球的生態。現在唯一缺乏的就是推動這些解決方案的政治意願。」

「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討論解決方案。聯合國經常會陷入重複討論同樣問題50,000次的窘境,卻對解決方案置之不理。」杰羅姆表示同意蓋特的觀點:「但其實他們首先應該做出的決策,就是終結對石化燃料業的補貼。我們經常談論環保投資,但事實上各國都還沒有下定決心只關注和投資可再生能源。」

蘇美達在回答問題時,強調行動勝於對話的重要性,儘管後者可以給人們帶去希望。就在幾天前,蘇美達聽到另一位演講者說了這樣一句話:「來自青年的聲音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來自青年的行動。」這句話引起了蘇美達的共鳴,也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蘇美達來說,雖然聽取年輕人的意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獲得推動變革所需的資源和決策渠道。

「年輕人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如果全部能夠付諸行動,永續發展目標現在應該已經實現了。」蘇美達說:「但我們需要國際組織的幫助。」

你們正在塑造我們未來的世界,那麼我們就必須參與到這些決策當中來。

吉米想要給聯合國大會傳達的信息更加直率。作為「小島嶼國家聯盟」的研究員,他曾參加聯合國的許多談判,而這些談判取得的有限成果讓他感到十分沮喪。儘管對包括塞席爾在內的小國而言,聯合國目前是為數不多、可以發聲的國際舞台,但這些發展中的小島嶼國家在這30多年來,一直在承受地球過度開發的惡果,卻得不到始作俑者已開發國家應負起的「氣候賠償」(climate reparations)。看見富強國家掌控的聯合國毫無作為,讓吉米產生了更加激進的態度。

 「作為年輕人,我們已經對聯合國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吉米說:「作為年輕人,我認為我們必需要在聯合國掌權,或是乾脆將聯合國拋在腦後,重新創建一個新的、更有效的機制。」

一起做出改變

儘管從任何角度來看,四位年輕人都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但他們依然保持著謙虛的態度,希望自己的成就可以鼓勵觀眾席上的其他年輕人,讓他們受到啟發和鼓舞。

當被問及如何克服惰性和怯懦?如何開始行動和勇於發聲?四位青年領袖再次一致地表達了社區和協同合作的重要性。但對他們來說,社區不再僅僅意味著他們所服務的組織或是所屬國家這樣狹隘的定義,而是更廣泛的、全球性的志同道合的青年社群。當今的科技發展賦予了這一代年輕人前所未有的力量,讓他們可以團結一致,在全球推進改變。

氣候峰會中的年輕人們積極提問。 攝影/海克特(Hector Muniente)
與會者記下許多有用的信息。攝影/海克特

「要勇敢、大膽地走出去。」蘇美達毫不遮掩地說出自己作為天生內向的人,曾經有過嚴重的社交焦慮,並以此鼓勵在座的年輕人:「當你邁出第一步,你就會為世界上有多少善意、同情和支持而感到訝異。即使你覺得你現在沒有任何同伴也不要緊,因為現在的世界是緊密相連的,你可以在例如領英(LinkedIn)等網站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已經取得很多成就的蘇美達希望以自己的榜樣,來說服在座的年輕人走出他們的舒適圈,放眼世界。

對吉米來說,從社區中尋求指導和汲取能量是做出改變的關鍵。小時候父母就帶他走進大自然,讓他領略到海洋的魅力。後來與他共事的一位科學家,也教會吉米如何成功地經營一個公共信託基金——這些長輩都是吉米一生的導師:「我可以肯定地說,獨自一人什麼都做不成,至少做不成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有一位導師,他們可以確保你不會重蹈他們的覆轍,也讓你可以在更深的水域暢遊,而不至於溺水。」

今天發言的四位年輕人是他們所代表的組織、國家、地區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未來」!和慈濟的年輕人一樣,他們並不滿足於被動地等待改變,經過努力,他們分別在各自的領域成為領袖、倡議者或策略制定者。但他們不會止步於此,和以往任何一個世代相比,今天的年輕人都更敏銳地觀察到自己在保護地球與未來這項事業中,承擔的重大責任。

年輕人代表著未來。如果老一輩人沒有勇氣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們年輕一輩將不得不在未來為此付出代價。

峰會美術設計亟欲傳達的理念——不分種族膚色,大家一同守護世界。攝影/范婷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