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變道場 慈濟亞特蘭大落地生根

慈濟亞特蘭大支會新會所啟用典禮剪綵。攝影/鐘博盈

採訪/范婷、馬樂;撰文/陳辰

9月24日,清晨的空氣中透著初秋的寒意,不過對於身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Atlanta, GA)的慈濟人來說,秋涼絲毫不影響他們心中的炙熱和喜悅。歷時六年的等待,慈濟亞特蘭大會所正式舉辦隆重的啟用典禮——從此慈濟在亞特蘭大擁有了一個溫馨的道場、永久的家園。會所從紙上藍圖到現實落地,由簡陋倉庫蛻變莊嚴道場,離不開慈濟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有同舟共濟、攻克難關的大愛,與病魔對抗、與時間賽跑的努力,更有為至親至愛實現生前夙願的感動。

一生只有一次

志工周志明在2006年念大學時,便與慈濟結緣。他對慈濟所耕耘的志業以及傳遞的理念充滿了認同,因此不僅自己投身志工行列,也攜手家人參與捐款,支持慈濟。大學畢業,隨著經商之路越走越順遂,周志明更是慷慨解囊,為慈濟的發展添磚加瓦:「捐款其實也是給我個人的一個動力,讓我更加努力地工作,然後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得知慈濟計劃在亞特蘭大安家,從2016年起,周志明就開始幫助慈濟尋找會所,幾經輾轉,找到了價格和位置都合適的選擇。

亞特蘭大會所從簡陋倉庫變身莊嚴道場。 圖片來源/慈濟亞特蘭大支會

我可以幫不同的客人購買各種樓宇,但幫助慈濟買會所,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得機會,因此我定會盡全力而為之。

周志明說自己從青年時期開始,許多美好的回憶都與慈濟相關。從做慈青(編註:慈濟大專青年)開始,到後來目睹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慈濟的志工服務行列中,他見證了慈濟公益事業的發展,因此也更加期待新的會所可以成為慈濟志工們相見相聚、攜手共同發揚慈濟精神的一個溫暖的家。

母親生前的心願

談到亞特蘭大會所的建立,陳俊豪這個名字被志工們反覆提及。「如果沒有建築師陳俊豪,我們還是會有一個會所,但是不會有如此這般莊嚴的道場。」慈濟志工闕美卿在啟用典禮上感性地說。闕美卿口中的陳俊豪,是已故慈濟志工李錦鯉的兒子,也是慈濟亞特蘭大會所的設計師。李錦鯉曾是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唯一的慈濟志工,她始終堅守在南卡做慈濟、說慈濟。而她在臨終前的最後願望,也是希望慈濟可以在南卡有個家。這次慈濟落戶亞特蘭大,可以說是陳俊豪親手實現了母親的願望。

陳俊豪與慈濟早早便是心連心,每當發生災難的時候,陳俊豪便會主動聯繫,並積極捐款以盡其一份心力。其中讓闕美卿尤為印象深刻的是在印尼水患發生後,陳俊豪便致電主動表示願意提供幫助。而當時正值亞特蘭大支會定址完畢,開始設計和規劃之時,闕美卿便邀請了身爲建築設計師的陳俊豪參與討論。首次與會的陳俊豪並沒有過多的言語,但幾天後闕美卿便收到了來自陳俊豪繪製的會所規劃3D透視圖。

亞特蘭大支會新會所設計建築剖視圖。圖片來源/慈濟亞特蘭大支會

闕美卿說,陳俊豪此舉讓他們大為感動,他默默耕耘,詳細且細緻地繪製出慈濟會所未來的美好模樣。最初,大家只是希望陳俊豪協助設計感恩堂的舞台,但陳俊豪的投入和專業有目共睹,最終他受邀成為亞特蘭大會所的總設計師。儘管陳俊豪日常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出於對於慈濟理念的認同,並念及母親的心願,他接受了闕美卿這份莊重的委託。

一個點頭加入,跟隨而來的是四年的辛勞時光。從商議到設計,點點滴滴都浸潤著大家的努力,雖然期間困難重重,靠著彼此的理解最終走到了現在的成就。闕美卿很感恩陳俊豪的投入:「聘請建築師需要昂貴的費用,這本是我們難以承擔的。而陳俊豪以志工的身份全情投入,不取分毫,用大量的時間幫我們將藍圖上的設計,最終變成了現實中的會所。」

與病魔抗爭

在會所建設接近尾聲時,忽然傳來了陳俊豪患病的消息。在攜手共建會所期間,慈濟志工們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彼此都早已經把對方當做了自己的親人。闕美卿與擔任慈濟亞特蘭大聯絡處負責人的丈夫孫嘉蒞,決心要多多關心和陪伴陳俊豪:「大大小小的節日我們都會到陳俊豪家與他一起過節。我們會帶上廚具、食材為陳俊豪準備美食,當時他的身體狀態堪憂,看得我們倍感心疼。」 說到此處的闕美卿紅了眼眶,言語中帶著哽咽。

隨著陳俊豪病灶的不斷擴散,志工們對他的關心越來越多,從生活起居採買的小事,到陪伴就醫心情疏導等大事,所有人都在盡全力的陪伴。「在他最辛苦的那個階段,我們都理解他需要時間去休養和接受治療。但讓我們意外和感動的是陳俊豪並未停止設計會所的工作。」

設計師陳俊豪(左一)在會議上講解會所設計理念。圖片來源/慈濟亞特蘭大支會

母親過世後,我也告訴自己,不論在哪裡,若有機會能夠為慈濟設計一個家,我一定會全力以赴,這也是為了讓我的母親完成心願。

幸運的是,陳俊豪本來需要化療加上手術開刀,到最後化療結束,醫生診斷無需開刀,這是奇跡也是信仰的力量得到了印證。「那段時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很掙扎與心疼,孫嘉蒞也告訴他放下設計工作,好好養病,我們就是他的家人,我們要給他依靠。」闕美卿相信,陳俊豪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是他做好事的福報。

陳俊豪說,作為佛教徒,他知曉人生無常這個道理,這也讓他更珍惜當下:「從來到這個世界至今,我一直都努力做好事做好人,但生活的走向則往往沒有任何指定路線。儘管我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生活習慣,但在2019年十月我確認得了癌症;當時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會所的建設已經完成了90%,接下來則需要進行內部裝飾。我心底最真切的聲音告訴我自己,我要爭分奪秒,完成母親心願,完成會所建立。」那段時間他時時回憶起母親生前為慈濟所作的努力:「一個人的時候我會在心底和母親對話,告訴她我會盡全力做到最好,希望她可以為我感到驕傲。」

亞特蘭大會所外觀。圖片來源/慈濟亞特蘭大支會

慈濟就是你的家

在六個月的化療期間,孫嘉蒞和闕美卿伉儷給予陳俊豪巨大的支持。陳俊豪回憶,自己第一次前往醫院進行化療,就是孫嘉蒞陪同他一同前往的,令他彷彿吃了定心丸:「感謝孫嘉蒞的陪伴,疫情期間,我獨自前往就醫,在檢查完畢離開之時,我看到了孫嘉蒞向我迎面走來。他說已經熟悉了附近的情況,也拍了很多照片,甚至已經了解清楚下次我們來可以在哪裡停車。他篤定地告訴我,不會讓我獨自一人面對對抗病魔的艱辛過程。」

如今陳俊豪的病情得到了及時的醫治與很好的控制,在接受採訪時他自信爽朗的笑聲充滿了溫暖的力量。會所落成儀式上,陳俊豪對於自己經歷的磨難隻字未提,但對於慈濟亞特蘭大會所的成功落成則心潮澎湃。闕美卿也難掩激動的心情,她表示開幕儀式將是慈濟服務亞特蘭大的一個開始:「我們希望慈濟成為一個溫暖的家,讓來這裡的人感到歡喜。即使未來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但就是要心懷大愛的勇闖難關,讓亞特蘭大會所成為一個發散的樞紐,把慈濟的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慈濟的愛走得更遠。」

當地慈青於新會所寬敞的廚房參與推廣素食活動。圖片來源/慈濟亞特蘭大支會

孫嘉蒞是新會所購置、整建到順利啟用的另一個關鍵所在:「最初選定會址,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喜憂參半。喜在於我們在亞特蘭大將有一個屬於慈濟的家,我們可以開始規劃未來。而憂則是在於我們都沒有相關經驗,從募款到建設,困難重重;再加上疫情襲來,給我們帶來了重重考驗。」如今會所的點滴美好都來自大家的共同辛勞,因為會址購買後只是一個簡單的外殼,讓會所成為慈濟溫馨的家,則全靠志工們的努力。

新的家、新的起點,慈濟將在亞特蘭大更深化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四大會務工作,乘載著來自全球所有慈濟人的祝福與宏願,大步邁進,繼續深耕社區,廣播善種,讓慈濟永續紮根亞特蘭大,開枝散葉,為人間播撒更多美好。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