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圓娥,提著南丁格爾的燈

撰文/黎艷娟、曾多聞
編輯/陳辰

On May 28, 2023, senior specialist nurse Yuaner Wu (left) participated in a community free clinic in Cupertino, CA.

2023年5月28日,資深專科護理師吳圓娥(左)參加北加州庫菩提諾(Cupertino, CA)社區義診。攝影/邱益聞

們會找到方法幫助妳的,一定會的!」2010年海地(Haiti)震後義診上,一名腹痛如絞的女病患持續嘔吐,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她聽不懂英文、而美國專科護理師(certified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吳圓娥不會說法文,透過簡單的肢體語言,吳圓娥盡力安慰病患。當病人因為當地醫療條件有限而無法得到及時救治時,被義診隊同仁視為女金剛的這位護理師,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流下。

感性的吳圓娥正是在舊金山(San Francisco, CA)和聖荷西(San Jose, CA)推動成立人醫會的關鍵人物。

◎921大震

1999年,吳圓娥從美國東岸來到西岸,進入舊金山總醫院(Zuckerberg 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 and Trauma Center)做心臟血管及心律不整專科的護理工作,當時的她對慈濟有所耳聞但不算真正了解。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後(編註: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的大地震,是台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台灣北中南各區都有災情傳出)吳圓娥才開始真正接觸慈濟。

「台灣地震災害發生後,美國媒體報導慈濟去賑災,當時我媽媽也告訴我,慈濟志工去台北探訪他們,了解房子受災情況。那時備受感動的我才真正地主動去找慈濟。」當時吳圓娥並不知道舊金山本地就有慈濟,於是前往聖荷西的慈濟會所,並成為會所的課後輔導老師(Affer school tutor)。期間聖荷西的一位志工告訴吳圓娥,舊金山聯絡處(現為舊金山支會)買了一個會所,快要開張了,需要人幫忙打掃。欣然答應的她,在清潔打掃期間受到當時聯絡處負責人雪玲的邀請參與會所開幕,與慈濟的緣分也就此開展。

In April 2006, Yuaner Wu (left) taught children how to brush their teeth correctly during a dental care course at Tzu Chi Humanities School in San Francisco.
2006年四月,舊金山慈濟人文學校牙齒保健課程,吳圓娥(左)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確刷牙。攝影/林育貞

來到舊金山會所,吳圓娥可謂真正進入了慈濟大家庭的懷抱,但當時她還沒有去做醫療,大部分時間只是去慈濟人文學校教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和做《靜思語》教學「後來,時任南加州阿罕布拉慈濟義診中心主任的葛濟捨來到舊金山,雪玲師姐非常興奮,鼓勵我們趕快來做醫療。」

於是吳圓娥利用自己在人文學校做志工的機會,結識了一些素質很高、從事醫療行業的學生家長。後來她又去讀護理學博士學位,得以積累大量的醫療人脈資源,幫助舊金山人醫會持續發展。

◎佛教理論生活化

In April 2016, the Human Medical Association went to Bell Haven School to provide oral examination services to low-income families. Yuaner Wu assisted parents in filling out registration forms.
2016年四月,人醫會到貝拉海文小學(Bell Haven School)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口腔檢查服務,吳圓娥(右二)協助家長登記填表。攝影/白斌一

舊金山分會早期主要服務講中文的居民,與主流社會接觸很少,而吳圓娥的工作與社區接觸較多,經常有人問她,為什麼很少看到中國人來做志工。而她就以此為契機,向越來越多的人介紹慈濟,並以醫療宗教化、宗教科學化的方式,向非佛教民眾生活化地講解慈濟佛教的因緣果報觀。

「雖然慈濟是佛教機構,但如果把宗教色彩擺得太濃厚,不夠活絡,就會讓不是信這個宗教的人不敢進來。所以我們做醫療活動時,就盡量讓參與的民眾先了解,我們是以宗教信仰的慈悲心,來做為社會服務的志業。」 在吳圓娥看來,這對相信科學的人來說,就是把宗教科學化、把醫療宗教化:「比如做義診時可以跟病患講,你今天身體不舒服,可能與你的飲食和心情有關係;你不做運動,可能血糖血脂高⋯⋯這樣就把佛教的因緣果報觀說了出來,這種理論是可以活學活用的,就是讓佛教理論生活化。」

宗教是自我覺悟自我反醒自我心靈成長的一個媒介,但是我們做醫療不是為了向你推銷宗教。我們只是把我們的思想和理念、把在佛教中學到的智慧精髓,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

◎拿紙箱盛嘔吐物

我去過海地、薩爾瓦多(El  Salvador)、玻利維亞(Bolivia),還和非慈濟組織去了俄羅斯(Russia)和秘魯(Peru)。」其中2010年慈濟的海地義診給吳圓娥留下了包括無助與無奈在內的深刻體會。

「拜託拜託,不能動手術,至少給我一點抗生素!」在海地歐發瑪醫院(Ofatma)的急診室,吳圓娥苦苦哀求院方、心急如焚。等在急診室外的,是一名腹痛如絞的婦女,和她三個不知所措的兒女。

病患前一天晚上開始腹痛,隔日一早便由兒女陪同先是到慈濟義診站求助。醫師研判是急性盲腸炎,給她口服抗生素,但不到半小時,病患吃下的藥全吐了出來。醫師認為必須立刻注射抗生素針劑並接受手術,所以由吳圓娥帶著病患趕緊到正式的醫院。無奈接診醫院原本就因當地落後設備簡陋,震後更是雪上加霜,沒有能力手術也沒有抗生素針劑,無助的吳圓娥只拿到一個紙箱讓那女病患盛裝嘔吐物。 「在醫療界服務20年,參加過五次慈濟國際賑災義診,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急症病患這樣求助無門⋯⋯」吳圓娥當場哭了,但依舊得打起精神,因為要救的人太多、太多⋯⋯

In April 2019, Yuaner Wu examined the necks of school children at a community dental clinic in Menlo Park.
2019年四月,吳圓娥在門洛公園市(Menlo Park)社區牙科義診,檢視學童的頸部。攝影/蔣國安

「藥品不夠、病床不夠、醫師不夠⋯⋯在資源貧脊的海地,病患身體的痛是醫護人員心頭的疼。慈濟的大醫王即使醫不盡眾生病,卻仍繼續提著南丁格爾之燈,盡力維護人的生命。這讓我被深深地感動與鼓舞著⋯⋯」

吳圓娥也強調,對比其他機構的國際義診,做慈濟國際義診困難雖多但卻最爲心安:「參加其他機構的國際義診就像參加觀光團,自己買張機票後,一般主辦方都安排好當地的行程,自己不需要太操心。而慈濟的國際義診是要自掏腰包,買機票、買救濟藥物、自己花錢花時間去到當地。」

In October 2013, Tzu Chi held a rice distribution and free clinic event in Port-au-Prince, Haiti. Yuaner Wu (first from left) dispenses medicine.
2013年十月,慈濟在海地太子港舉辦大米發放暨義診活動。吳圓娥(左一)進行配藥。攝影/簡立翰

你可以看到你今天捐的款和買的藥,都直接送到病患手上。而其他國際義診,是把捐贈物資交給相關的醫療人員和行政機構,再由他們去處理,你只會接觸到相關的醫療人員,你不會接觸到受助者,你根本不會知道,救濟的藥品究竟有沒送到病患手中。

吳圓娥解釋,慈濟的國際義診可以更深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不透過第三方,而是直接與需要幫助的病患接觸,印證了證嚴法師要慈濟志工做到「直接的關懷」。

有感動、有淚水、有挫折、有成長,吳圓娥在看到這麼多病苦後,深感自己很有福報:「就是那個一念心,做就對了。」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