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張家炘,面對受傷的生命

撰文/邵莉莉、王偉齡
編輯/陳辰

Joe Chang giving patient physiotherapy

張家炘在長島人醫會成立前就參與慈濟義診。本身是物理治療師的他也邀約多位同行加入義診。物理治療成為長島義診一大特色。 攝影/黃懷賢

「我一直鼓勵她,不要只想著身體的疼痛,鼓勵她正向思考,聚焦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可以改變的事情上⋯⋯」2020年一場車禍讓紐約希望組織的西語裔志工南希·提圖瓦納(Nancy Tituaña, Volunteer of Brigada de Esperanza NY)失去一隻腳,另一隻則多處碎裂骨折,搶救後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對於隻身在美國生活的南希來說,紐約長島(Long Island, NY)人醫會物理治療師張家炘成為黑暗裡的一束光,陪伴她走過漫慢復健之路。張家炘說,再艱難,都要幫助南希重新學會自理和自由行動。

◎菩提花盛開

套一句慈濟人常說的話,因緣不可思議。我與慈濟的緣份,37年前就命中註定了。」張家炘回想1984年赴美留學前夕,當時服務於台灣台北長庚醫院的他,巧遇北上為花蓮慈院籌備的證嚴法師。證嚴法師和他親切話家常,並鼓勵他以醫術服務社會。身披醫生白袍,張家炘帶著證嚴法師的叮囑一路前行。

1988年,紐約慈濟志工走上街頭為台灣風災募款,這是張家炘第一次在海外接觸到慈濟,後來女兒就讀長島慈濟人文學校,他便加入愛心爸爸行列。當年人文學校缺乏志工,張家炘總是早早到校,最後離開。當時的校長陳明麗說:「家炘爸爸真的很負責、認真愛學生,是副校長的不二人選。」從此張家炘把學校當成自己第二個家。

Joe Chang talking to the patient
張家炘在慈濟義診上與病患進行交流。 圖片來源/慈濟長島支會

2006年十一月張家炘回花蓮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再次見到證嚴法師時,張家炘百感交集深覺因緣太不可思議;同年長島人醫會成立,他擔任副召集人:醫師們工作很忙,我們當副手的要隨時補位。」張家炘不計較、主動服務的精神,讓每位志工由衷敬佩。2007年接任長島人文學校校長時,女兒早已畢業,但他仍然關愛著每個孩子,幼苗蔚為林,堅守學校這個菩提花盛開的福地。

◎我會護著你

「甦醒後的三個月期間,我幾乎無法入睡,那段期間我因為疼痛只能尖叫哀號,如果我閉上了眼,那是因為我因疼痛而昏迷⋯⋯」2020年六月份南希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在她下車正準備要為染上新冠病毒(COVID-19)的弱勢家庭送去蔬果食物袋時,一名酒駕開車從後方直接高速衝撞,南希差點回天乏術,近乎一年的時間都在手術房進出⋯⋯好不容易出院,但從此必須仰賴義肢生活:「醫師研判,我要花兩年時間才能重新站起來。」

南希出院後,慈濟紐約分會就將這位合作發放的夥伴列為慈濟關懷個案,提供生活所需物資,志工在得知南希的物理治療苦於沒有資金正一籌莫展時,人醫會及時伸出援手。 

「那場車禍很嚴重,各大主流媒體上都有報導⋯⋯」張家炘首度見到南希,是在那場車禍發生近一年後: 「我後來才知道她就是新聞上講的那位酒駕的受害者⋯⋯我第一次來探視她的時候,她幾乎不能走路,她當時也非常害怕走路。剛好我的專業就是訓練病患走路,重拾行動力。因為工作的地點就在她住家附近,我下班後沒事就會順道過去幫她復健。」而張家炘口中的「順道」,是無償也漫長的協助復健之路。

Nancy undergo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Joe Chang
2020年六月,被酒駕撞成重傷的慈濟紐約分會食物發放合作夥伴南希,在張家炘的指導下,進行復健訓練。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因為太痛了,所以剛開始復健治療時南希痛到哭,但堅強的她噙著淚也要認真地將每個步驟做到位。但車禍造成的身體傷害和心靈創傷,還是讓她不敢拿起拐杖跨出家中那扇大門。

「大約是陪她在家復健一個月後,我鼓勵她到紐約慈濟會所舉辦的義診來配鏡,那是她第一次出門。她下車以後,我就跟她說,天氣很好我們在街上走走,我會護著妳⋯⋯」

有包括張家炘在內的醫療專業人士不懈地隨侍在側與治療,劫後餘生的南希鼓起勇氣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了車禍的陰影。之後每次張家炘造訪,天氣好就都會鼓勵南希到外面走走,看看陽光下美好的世界——只要是能幫助到病患,話不多的張家炘總是不嫌麻煩、不嫌累,做的遠遠超過本分事。

像是2020年冬天創五年來最高雪量,他心繫耆老病患,即使20吋積雪,依舊出門探訪病人,結果車卡在半路進退不得⋯⋯還有一回,他因為復健完總是主動幫長者個案清理垃圾,一次清出的垃圾堆中夾雜碎玻璃,張家炘不慎把手割傷當下血流如注,縫了好幾針⋯⋯這點小傷,還好沒事了。」他說得風清雲淡,卻讓其他志工們倍感心疼,大家都希望張家炘可以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照顧好自己,因為他付出時總是忘我。

進入慈濟後,更能體恤病人。深刻體認人傷我痛,以慈悲心看待所有病患。

◎從破碎中重建

2019年,太太不幸因病往生,張家炘度過了人生中的低潮。調整好心情後,接著又是新冠疫情重創美國。當不少同事因為害怕而暫停工作,張家炘卻照常執行居家物理治療師的職責,甚至不顧被傳染的風險去照顧需要長期復健但又染疫的病患:「防護做好了,其實不會這麼害怕,身為醫護人員,需要有這份承擔。」

與此同時,張家炘也負責遞送防疫物資到醫院,疫情風聲鶴唳,他卻每天工作有空檔就在街頭間穿梭送物資;當長島支會開始為受到疫情重創家計的弱勢家庭發放蔬果時,他又協助調度運送蔬果的車輛及志工人力。

自己體會過失去至親的無常,更覺得該把握當下好好付出。

面對受傷的生命,張家炘總是慈悲。他所治療的病患,都有著支離破碎的身體和心理,他幫這些癱瘓的病人從不再完美的肢體中找回行動力、更是要找回對生命和生活的希望。很多佛教經典中,常用「大醫王」來譬喻佛陀,因為佛陀能療癒眾生身體的疾病,更善於對治眾生內心的無名——這位大醫王和所有人醫會醫師背負著這樣的天職,用行動實踐披上白袍時的承諾,以佛陀為師,用醫術傳愛。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