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葛濟捨、孫慈喜,「醫」履奇緣

撰文/鄭茹菁、蔡水美
編輯/陳辰

William Keh and Mary Keh.

葛濟捨和同修孫慈喜。圖片來源/葛濟捨

葛濟捨出生、成長於台灣,半生耕耘奮鬥於美國,台灣大醫學系畢業的外科醫師,同時也取得財務規劃管理師證照,1994年葛濟捨正處人生巔峰,但對未來卻充滿迷惘質疑,許多人欽羨的財富名利,顯然不是他此生的最終追求。

◎閻羅王審判

曾經在2002年接任南加州阿罕布拉(Alhambra, CA)慈濟義診中心主任、2014年接任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簡稱: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後於2021年升任醫療基金會董事長的葛濟捨,直至2022年八月才因病卸任,儘管深受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折磨返台治療,但他仍堅持邁著小碎步走上全台灣各分支聯點的講臺,用顫抖的手緊握麥克風,發願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捨得歡喜》接引更多人做更多慈濟事。

In 2023, the Jing Si Hall in Tainan held a lecture on "Tzu Chi's Worn Road in the United States - Giving Up for Joy". William Keh and Mary Keh shared their life stories.
2023年台南靜思堂舉辦「美國慈濟之篳路襤褸——捨得歡喜」講座,葛濟捨與孫慈喜分享生命故事。攝影/李一平(Yi Ping Li)

葛濟捨的前半生,從岡山頑童到英語開竅的中學生,到生物系的高材生,卻又決定重考醫學系,成為考取台大醫學院的大黑馬,穿上了人人豔羨的白袍。但在妻子孫慈喜一聲令下換上西裝,一面進軍商界,一面重回校園研讀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改換跑道成了企業家。

在40歲之前,「人生勝利組」葛濟捨就已經擁有財富、地位、豪宅及轎車,很難想像如此這般的天之驕子竟深受「中年危機」之苦,經常半夜被惡夢驚醒,夢到閻羅王審判他的一生,問他做過些什麼好事?他在冷汗淋漓之際,赫然發現,原來自己是個獨善其身的「自了漢」。

In 2018, wildfires broke out in California, USA. Tzu Chi volunteers in Los Angeles went to supermarkets to raise funds for charity on November 18. William Keh (back right) and Mary Keh (front right) hold donation boxes, and people donate money.
2018年美國加州發生山林大火,洛杉磯慈濟志工於11月18日前往各超市募心募愛。葛濟捨(右後)、孫慈喜(右前)手捧募款箱,民眾投入善款。攝影/蔡松谷(Songgu Tsai)

在孫慈喜眼中,感情內斂的葛濟捨對名利及金錢都看得很淡,這點可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當同學們積極尋找考古題爭取高分時,他對考試從沒有得失心。當他們第一次到芝加哥(Chicago, IL)拜訪大學同學黃慶鐘醫師,孫慈喜看到當年台大醫學院的畢業紀念冊,葛濟捨在上面的留言:「在最適當的時機與最好的朋友,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做最需要我做的事。」她驚訝於當年才二十多歲的他竟已發下如此宏願。

事業如日中天卻總揮不去心中的悵然所失葛濟捨回憶,1994年他因公事從紐約(New York, NY)返台,與慈濟志工李秋香在飛機上比鄰而坐,機上旅客大多已入夢,唯有李秋香忙著。葛濟捨好奇問:「妳在忙什麼事?」李秋香放下手中的事,跟他說起慈濟,滿面歡喜、滔滔不絕,談到做志工更是眼神發亮。

做沒有薪水的工作還這麼開心,我的員工拿薪水都沒有這麼認真,這讓我非常感動,情不自禁拿出身上的美金鈔票,請她幫忙代為捐出,她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貴人。

回美後,葛濟捨淡忘這件事。1995年,孫慈喜受邀參加長島(Long Island, NY)慈濟志工舉辦的茶會,似曾相識的「慈濟」二字,讓他回想起一年前飛機上的感動,才又牽起這分緣。孫慈喜對於學習手語及慈濟歌曲有高度興趣,因此只要有活動邀約,夫妻兩人就會一同參加。慢慢地,孫慈喜的個性變得溫柔,葛濟捨也間接成了慈濟的受益人:因為慈喜,讓我的生命與慈濟再次相遇,她是我的第二個貴人。」 同年這對同修就皈依證嚴法師。

Tzu Chi volunteers from the American General Association cooperated with the Pacific Clinic. The volunteers drove the Ophthalmology Medical Love Medical Tour Vehicle to serve the public in front of the Pacific Clinic. Picture: Senior Brother William Keh (Jishe, 1st from right) and Senior Sister Mary Keh (Cixi, 2nd from right) presented hand sanitizer to the public.
美國總會慈濟志工與太平洋診所合作,志工開著眼科大愛醫療巡迴車到太平洋診所前為民眾服務。圖:葛卓言師兄(濟捨,右1)和孫筱培師姊(慈喜,右2)送上乾洗手液與民眾結緣。攝影/駱淑麗 (Shuli Luo)

孫慈喜和葛濟捨被形容是「急驚風與慢郎中」的絕配,在慈濟,孫慈喜永遠扮演襯托紅花的綠葉角色,而她絲毫不以為意。因為自19歲與葛濟捨初相識,她這一生都把他當作「第一優先」,雖然表面上感覺強勢,但實際上葛濟捨說的每句話都被她奉若聖旨;如果他是為慈濟而生,那麼她就是為他而生。

葛濟捨讀醫學院的時候,孫慈喜安靜傾聽他所有的理想抱負;決定赴美留學時,她為他放下台灣舒適的生活,負笈西去;他在美國的窮留學生時代,她從小鳥依人的嬌妻,搖身一變成為商場的女強人,在無親無故的紐約求生存;當他決定放下滾滾紅塵的名與利,投入慈濟做全職志工,她也一樣舉雙手贊成。有人說,孫慈喜就是葛濟捨的頭號粉絲。

作為商界的女強人,孫慈喜則在遇見慈濟後願意放下一切。

權利是暫時的,財產是後人的,健康才是自己的。把自己身體照顧好,因為昨天會越來越多,明天會越來越少,一定要把握當下跟著慈濟多做善事。

學習佛法後,孫慈喜學會用不同角度去思考,也意識到自己有輔佐的責任,當個性溫吞的葛濟捨因為多方考慮而舉棋不定之時,她發揮了臨門一腳的功能,許多工作因此能夠及時完成。當證嚴法師任命葛濟捨於2014年接任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重掌美國醫療志業大旗,孫慈喜如釋重負,因為,數十年來她輾轉於內疚與自責之中,後悔年輕的自己說服葛濟捨棄醫從商、高掛白袍,感恩證嚴法師給她彌補遺憾的機會!

◎化絢爛於平淡

1997年葛濟捨接下慈濟長島聯絡處負責人。他問當時慈濟美國分會(後升格為慈濟美國總會)的執行長黃思賢,「要如何把負責人的工作做好?」黃思賢的答案是:「去賑災」。

The husband sings and the wife follows. William Keh (left) sees a doctor, and Mary Keh (middle) helps him take notes.
夫唱婦隨。葛濟捨(左)看診,孫慈喜(中)幫他記錄。 攝影/周幸弘(Singhong Chou)

葛濟捨憶起當時對慈濟還不是很暸解,第一次到中國貴州省參加貧困賑災,對於慈濟這個民間團體的賑災隊伍、形象,莊嚴整齊,讓他的心很攝受。從雲南省昆明市到貴州省,坐了22個小時的飛機,又經過六個小時的車程,直到凌晨快一點才到達。「我們早上四點鐘又起床,一整天站著發放八到十個小時,結束後兩腿發麻、舉步艱難、最想坐下來休息一下,結果大隊長羅明憲又說要感恩分享會,頓時讓我覺得慈濟人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心想,這真不是人做的,而是菩薩做的。」

葛濟捨在賑災的過程中,看到身在貴州的災民,所遭受的苦難。他開始反思自己出生在台灣,長大可以出國留學,又有機會創業是多麼幸運。以前的他,覺得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有種理所應當的高高在上。但隨著慈濟義診與賑災,見證了世間的苦難後的葛濟捨,有了感恩。

在慈濟獲得的體會是用千金也買不到的,霎那間覺得自己很幸福,參加慈濟後,人生才變得真正有意義。

在充滿挑戰的人生中,葛濟捨不曾因遭遇困境、拿不出解決辦法而哭泣。唯一能讓他流淚的,是看到證嚴法師或慈濟志工為苦難人的積極奉獻、默默付出,那一分無所求付出的真情流露,總會讓他淚流⋯⋯

葛濟捨的人生旅途看似順遂,其實不然,他曾是一個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口吃小孩、欠栽培的鄉下學生、醫學院裡獨自摸索的獨行俠及赴美求學的窮學生⋯⋯葛濟捨如何披荊斬棘才擺渡到幸福的彼岸?他的人生像是挑戰攀岩,迂迴前進數十年,一次又一次地征服高峰,最後化絢爛為平淡,選擇了慈濟作為歸宿。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