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緣起與發展

撰文 / 錢美臻
編輯 / 李成林

Tzu Chi Mobile Clinic

2017年8月19日,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出動大愛醫療巡迴車義診,服務洛杉磯縣弱勢居民。圖為在醫療車外等候看診的孩子。攝影/趙漢榮

「苦難人走不出來,有福人要走進去,為他們拔苦予樂。」正是證嚴法師的叮囑,啟發了慈濟美國分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和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簡稱:醫療基金會)逐漸發展出以「大愛醫療巡迴車」(Tzu Chi Mobile Clinic,簡稱:醫療車)為行動診所的「慈濟美國行動醫療團隊」。

慈濟美國於2000年啟動第一部醫療車,將醫療服務送到偏遠的貧困地區,至2023年底有牙科、眼科、內科及癌症篩檢等12台醫療車在北加州、中加州、南加州與紐約和拉斯維加斯地區提供醫療服務。慈濟的義診服務涵蓋一般社區和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遠地區,為當地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行動醫療團隊的成員,有來自當地和周邊地區的人醫會成員、慈濟志工及社區志工;受惠病患以中低收入無醫保族群、無證移民、流動農工及街友居多。

醫療車的優勢,是可以帶著完整的醫療配備,前往偏鄉提供特定的義診服務,看診的醫療儀器及所需設備均已設置在車内,節省現場組建義診場地與設備的時間,一般在抵達目的地之後,僅需要十到15分鐘就可以開始看診。「行動醫療」可以非常靈活地每週出勤數次提供小型義診,突破了大型義診在場地、人力資源、經費等限制下,每年只能舉辦數次、以至於無法根據病患病情給予妥善追蹤的缺憾,小而巧的醫療車能達到持續性的護理追蹤,而數台醫療車合體也能成就大型、綜合科別的義診,如此彈性伸縮。

自第一台醫療車開始,慈濟美國行動醫療團隊持續在社區義診建立口碑,獲得合作夥伴的肯定、攜手長期合作,也因為長久累積對慈濟的信賴,這些夥伴或是社區大德進而支援慈濟慈善醫療的專案計畫及贈送慈濟醫療車。根據醫療基金會統計,自2010年至2022年間,這支不斷壯大的醫療車車隊在全美共計服務293,225人次,而緣起,要從美墨邊境、被蒼蠅包圍的義診服務說起。

Tzu Chi Mobile Clinic
慈濟美國第一輛大愛醫療巡迴車的外觀設計,以佛教六色旗及慈濟標幟為主,簡單呈現大愛助人理念。攝影/顏霖沼

◎惱人的撲面風沙

美國加州邊境小城加利西哥(Calexico, CA),緊緊毗鄰著墨西哥下加州首府墨西加利市(Maxicali, Mexico),一牆之隔兩個國度,卻同樣有著高度需要義診服務的貧苦居民。正是在這個長年炙熱的沙漠邊境地帶,孵化出慈濟美國行動醫療團隊。

1993年,慈濟美國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 CA)成立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的義診中心。「義診中心成立後我們立刻啟動社區義診項目,年底更跨越美墨邊境到墨西哥提娃那市的匹匹拉貧民區(El Pipila, Tijuana),以及應當時居住在墨西加利的志工郭元瑾邀請,到墨西哥邊境地區舉辦義診。」曾擔任義診中心中醫部主任的志工王思宏回憶。

在墨西哥偏遠鄉鎮的醫療資源,遠不及都會大城,貧困的墨國人民多數沒有醫療保險;而越接近美墨邊境,就會看見越多來自中南美洲其他國家、無法取得墨國醫療資源的移民家庭滯留當地——即使幸運翻越邊境牆進入美國,還是面臨相同困境!加利西哥社區就居住著許多低收入家庭,或剛進入美國的無證移民,這些貧困居民都無力負擔連美國中產階級都快吃不消的高價醫保,當然更不可能去購買醫保並不涵蓋的昂貴牙科與眼科保險。

親自走訪了美國加利西哥、墨西哥墨西加利社區的慈濟志工,瞭解到這區塊的居民存在龐大的醫療需求後,後續數年,慈濟經常舉辦加利西哥和墨西加利義診,關懷這個位於沙漠谷地中,夏季氣溫經常高達華氏104度以上的邊境社區。

1998年的一次週末義診,慈濟美國分會義診團隊像往常一般,凌晨三點載著數台沉重的攜帶式牙科醫療儀器等設備從阿罕布拉慈濟義診中心出發的大巴,行駛了近五個小時才到加利西哥。

在郊區荒地臨時搭建的義診帳篷中,牙醫師們為病患進行口腔檢查、洗牙或拔牙等治療時,往往需要一邊擦拭臉上即將滴落的汗水、一邊要不停揮手搧走被血腥味引來的蒼蠅,陣陣乾熱的風侵入帳棚,挾裹著惱人的撲面風沙,攜帶式的牙科診療設備經常會「卡住」,有時鑽牙到一半就斷電,或是洗牙期間忽然無法給水⋯⋯

牙醫師們在義診結束後,把握回程的車行時間,在大巴上進行該次活動的回顧檢討。當時的其中一位牙醫師陳恂滿回憶:「我們最初做社區義診,是帶著可組裝的攜帶式牙科診療器材『大愛一號』出診,透過醫師反饋使用心得,持續改良下一代更便捷的新器械,曾經有到四號及五號。那次去加利西哥義診,用的還是已經改良過的『大愛二號』,儀器雖然很便利,但整個裝備相當笨重,還要組裝拆卸。一旦到偏遠落後的地區義診,若周邊沒有完善的水電設施,當治療所需用的冷氣、電燈一打開,電壓很快就會不足。所以那次出診的四、五位牙醫師,都覺得應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慈濟墨西加利聯絡點於2003年結合美墨慈濟志工,在墨國下加州小鎮弗朗西斯科-穆爾吉亞(Francisco- Murguia)舉辦義診,提供家醫科、小兒科、牙科、婦產科服務。圖片來源 / 慈濟本會
慈濟墨西加利聯絡點於2003年結合美墨慈濟志工,在墨國下加州小鎮弗朗西斯科-穆爾吉亞(Francisco-Murguia)舉辦義診,提供家醫科、小兒科、牙科、婦產科服務。圖片來源/慈濟本會

就在眾人苦思該如何改善義診服務時,高速公路的另一條車道駛來一輛有著醫療標幟的大巴士。眼尖的方敏智牙醫師靈光乍現、指著那輛醫療車提議:「那是其他醫療團體的行動醫療車,我們慈濟也可以購置一台大巴士,裝上牙科診療椅和所需的一切設備,就能成為行動牙科診所。這樣醫療衛生、器械不方便等問題,就都能解決了!」他的提案獲得隨行所有成員的一致認同,眾人也開始熱烈討論起醫療車的規畫。

旋即志工們開始為實現這個想法而動員,展開購置醫療車的社區募款,由方敏智醫師領導團隊設計醫療車內部設備配裝——有兩套牙科診療椅、猶如行動診所般的首台醫療車,終於在2000年七月啟用,為爾後蓬勃發展的「行動醫療團隊」奠定基石。

有醫療車後,義診品質大幅提升。圖攝於2008年墨西哥特卡特市義診。攝影/鄭茹菁
慈濟聖地牙哥聯絡處2009年於墨西哥提娃那舉辦義診活動。攝影/葉慶蓉

◎不斷壯大

2000年慈濟美國總會志工募款購置了第一台醫療車,而第二台作為西醫診療用的醫療車,由台灣醫師陳鵬飛捐贈(編註:第二台車後來於2008年12月7日調度給中加州佛瑞斯諾Fresno使用)。2005年慈濟美國志工再度募款購置第三台醫療車,這台牙科醫療車由賴銘宗牙醫師設計,並交由紐約分會使用,之後因為不適合紐約稠密的社區、狹小的都市街道,就改駐流動農工聚集的中加州佛瑞斯諾,作為中谷地區的行動醫療義診使用。

2000年慈濟美國的第一輛醫療車於南加州啟用。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總會

北加州慈濟義診團隊自成立來義診規模不斷擴大,最多人求診的就是牙科,於是慈濟北加州分會於2003年購買攜帶式牙醫器材,但同樣因組裝費時、設備常出狀況、無法順暢提供服務,而於2004年決定購置醫療車。北加州分會歷經三年募款,在2008年2月10日啟用北加州第一部醫療車(全美第四台),內裝三張診療椅、數位式X光機、電腦、消毒機⋯⋯

因為越來越多慈濟義診在全美多處弱勢社區落地生根,社區大德看見並肯定慈濟慈善醫療的理念,2013年和2016年慷慨支持醫療基金會擴張車隊,捐贈兩台眼科醫療車,成為全美第五台和第六台醫療車。

為了首輛醫療車的啟用儀式,志工們歡喜佈置場地。圖片來源/章惟豪
慈濟紐約分會參加由美華協會(OCA)主辦的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許左龍牙醫師(右一)指導小朋友正確的刷牙方法及宣導口腔衛教。攝影/賴克廉

2014年「零攝護腺癌基金會」(ZERO Prostate Cancer)在喬治亞州(Georgia)舉辦第十屆「行動醫療車協會」(Mobile Health Clinics Association)年會,會上宣告將捐贈攝護腺癌篩檢醫療車給慈濟美國,由時任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代表接受。葛濟捨致詞便許下承諾:「期許醫療車的數量及在美國的普及程度會持續增長。慈濟美國獲贈的癌症篩檢醫療車,將為攝護腺高危險族群提供篩檢及預防性治療。慈濟會善用這輛醫療車,以停駐地點為中心兩小時車程的範圍,為民眾提供醫療照護。」2016年慈濟50週年慶系列活動中,來自「零攝護腺癌基金會」的醫療車正式完成交車與捐贈儀式,成為全美第七台醫療車。

2019年3月29日,第七屆「國際慈濟人醫論壇」(TIMA Global Forum)在慈濟美國總會南加州聖諦瑪斯(San Dimas, CA)園區舉辦,醫療基金會在這場醫療盛會中、各國與會者的見證下,將打造好的兩輛全新醫療車交付給慈濟紐約分會,加入服務美東弱勢族群的行列,擴大慈濟行動醫療的範圍。

這兩輛醫療車和其它醫療車有很大的不同!過去的經驗中學到,紐約狹小街區與堵塞的交通狀況不適合使用一般巴士規格的醫療車,因此慈濟紐約分會志工發起募款,在2019年購置兩台中型休旅房車改裝的醫療車,列數為慈濟美國第八台與第九台醫療車。雖然外觀上較為小巧,但在診療功能上卻毫不遜色。

駐守在紐約的這兩台醫療車外觀近似,但功能卻是大不同。一輛車的內裝設備是專門用來診斷眼睛,進行驗光和視力檢測;另一輛車則是專門在現場提供眼鏡配製服務,裡頭有琳瑯滿目的鏡框款式,讓患者能當場挑選,而受過訓練的眼科志工能依照另一台車的檢測結果,在這台車上磨鏡片、裝配、協助試戴、調整、交件,兩小時內完成一條龍配鏡程序。

第十台醫療車,則是來自長期與慈濟「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合作的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 KP)。2020年KP完成捐贈手續,交付醫療基金會牙科醫療車,讓慈濟團隊能更深入拓展中加州的牙科義診服務。

凱薩醫療機構區域資深副總裁韋德·諾吉(Wade Nogy,右二)代表捐贈牙科醫療車給慈濟。攝影/駱淑麗

而第11台醫療車是由台灣和美國的大愛交織而生!長期護持慈濟美國醫療志業發展的台灣醫師陳鵬飛再度捐贈50萬美元,加上醫療基金會的20萬美元,讓醫療車車隊再添生力軍。這台新打造的眼科醫療車於2023年交車,並派駐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NV)慈濟聯絡處,主要服務當地低收入學區孩童。

慈濟美國第11輛醫療車於2023年在拉斯維加斯啟用。攝影/鄭茹菁

2023年十一月底,紐約慈濟志工前往印地安那州(Indiana)的醫療車工廠,接收紐約「卡布里尼修女健康基金會」(Mother Cabrini Health Foundation)捐贈的牙科醫療車。這輛全新的醫療車正式加入成為慈濟全美第12台(牙科)醫療車,未來將輔助紐約慈濟為弱勢家庭提供牙科義診。

2019年四月,兩輛全新的眼科醫療車在慈濟美國總會交車後,紐約志工一路從西岸開到東岸,歷經八天七夜共2,800英哩(約4,500公里)。圖攝於紐約分會會所前,舞龍舞獅熱鬧迎接醫療車到來。攝影/劉輝

◎武功寶典

2015年,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的靈魂人物——醫療基金會副執行長溫俊強、佛瑞斯諾行動醫療辦公室經理鍾明楒,在加州推出第一版本的「行動醫療指南」,設立了一套慈濟行動醫療團隊社區義診的標準流程模式;現在這個原先只使用在佛瑞斯諾的「行動醫療指南」,第二版本已經成為慈濟在全美執行行動義診的規範。溫俊強說,最初編寫「行動醫療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一個標準流程,以統一方式提供優質的護理和治療,現在經過無數次義診的千錘百鍊後,志工們有更多寶貴的經驗可以互相分享,溫俊強和鍾明楒已經開始整編第三版本,計畫在2024年推出。

除了有指南作為武功寶典,鍾明楒認為,固定的培訓可以讓醫療志工間更有默契,也能夠建立一個有向心力的團隊:「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與紐約團隊自2015年開始,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的醫療培訓、義診心得分享、器材培訓和聯誼。而實際案例的討論能反映出當地社區真正迫切的醫療需求,也才能募集到更多的力量、善款和贊助,來有效執行我們的慈善醫療專案。」

醫療培訓有助於收集有用的義診數據,團隊可以經由數據、心得分享,來評估專案的成效、計算成本效益——用「管理」的思維來進行,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善款中的每一分錢,提供高質量的義診服務。

2018年美國人醫年會在佛瑞斯諾召開,影響深遠。首先紐約團隊在活動結束後,還沒有啟程回紐約就已設定購買眼科醫療車的目標,並且在短短12個月內就實現了目標,開啟行動醫療服務;而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的分享也讓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留下深刻印象,其後連續兩年(2018年和2019年)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都受邀前往拉斯維加斯,跟當地志工分享如何以正向思維的方式,在拉斯維加斯建立起積極的義診團隊和啟動持續發展的醫療專案。

拉斯維加斯志工勇於承擔和極力的推動,2019年已募到資金購買攜帶式眼科驗光的器材,並在收到器材和接受培訓一個星期後,舉辦在當地的第一場眼科義診。由於他們還沒有購買磨鏡片的器材,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把鏡框的樣本寄到拉斯維加斯,讓需要配戴眼鏡的病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鏡框,再將眼睛的檢測結果寄到佛瑞斯諾,由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承擔配製眼鏡的後續工作,並在收到眼鏡處方的24個小時內,將配好的眼鏡以快遞方式寄到拉斯維加斯,讓慈濟志工可以將新眼鏡送到病患手中。慈濟愛的接力,讓拉斯維加斯第一次的眼科義診畫下一個完美句點。

看著行動醫療團隊也在其他州成形,鍾明楒堅信,只要有願有力,就能「一」生「無量」。

2023年5月27日,溫俊強(持麥克風者)前往新澤西分會,進行當地首次眼科醫療志工培訓實作課程。攝影/李仁傑

一個團隊的成功不在於志工人力的多寡,而是來自於有信心、有使命感和不斷追求進步的心態。

◎小而靈活的螞蟻大軍

「我們慈濟做慈善義診,過去只要知道當地有需要,我們醫療車和醫療志工又有空檔,就可以出動去做,讓醫療車發揮最大功效,確實過去每次社區義診常常都能服務上百人次的病患。」現在擔任慈濟美國總會醫療發展室主任的陳恂滿,說明美國醫療政策如何影響慈濟義診:「但歐記醫保實行後,持有醫保的居民比例增加,需要義診的無醫保人數確實逐年減少。」

2010年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簽署了《可負擔醫保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又稱「歐記醫保」),這項促使全美醫療與醫保體系大變革的法案,在2014年正式生效執行。

北加州分會醫療車於苗必達市展開定點義診服務,為低收入民眾提供牙科義診服務。圖為開幕典禮,受邀前來剪綵的貴賓們一起將紅布縵拉開,象徵慈濟北加州第一個定點義診服務正式展開。攝影/梅大文

「2015年開始,過去動輒上千名病患到場的社區義診模式,已經慢慢減少人數了,當年美國人醫會曾回台灣本會報告,說明我們未來將改採小型義診的模式。」溫俊強解說行動醫療義診模式的轉型:「我們在每個地方都要深入社區,要以醫療車為主軸舉辦義診,串聯起志工與社區合作夥伴的學校和組織,以『專案執行』(Run by Program)帶領著社區團體一起做。」

除了歐記醫保的施行推著慈濟志工必須去思考,該如何才能讓行動醫療符合社區需求、永續發展,醫療基金會轄屬的三間社區門診中心在2020年通過聯邦正式認證,成為「聯邦標準的醫療中心」(Federally Qualified Health Centers Look-Alike,FQHC Look-Alike),也牽動著全美行動醫療的資源整合。

「醫療車也算是一間獨立診所,可以獲得政府提撥部分補助款。」陳恂滿解說:「在洛杉磯縣成功認證『聯邦標準的醫療中心』的申請經驗,未來可以成為全美各區醫療車申請聯邦認證的模式,獲得聯邦經費。」

佛瑞斯諾行動醫療的發展模式,也為全美醫療車義診經費來源指出一條明路。以佛瑞斯諾行動醫療團隊一年能做150多場義診的成績單,溫俊強認為,全美行動醫療團隊也做得到:「諸如『看見成功』(See 2 Succeed)、『關愛長者』(Senior We Care)、『佛瑞斯諾社區健康計畫』(Healthy Fresno)、『愛在99號公路』(Care 4 Highway 99)等義診項目,都不是單由慈濟出錢出力去達成的。我們是以『專案方式』來做義診,慈濟能提供一個專業平台、完整的醫療器材和完善的志工系統,只要社區團體想做義診,就能直接找慈濟一起合作。」

醫療車成為慈濟美國醫療志業的一大特色。2023年1月8日至2月8日,台灣慈濟科技大學學生特地來美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計畫,學習眼科行動醫療服務與管理。圖片來源/慈濟科技大學

也就是說,當地社區合作夥伴不需另啟新的服務項目,只要提供經費或物資,就可以和慈濟一同成就高品質的社區義診,也因為和社區組織結合,更多人、更多機構看見慈濟,對慈濟的醫療志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同。

醫療義診做得更多場,慈濟志工便能接觸到更多社區民眾、組織和醫療專業人士,進而讓更多人認識慈濟,加入慈濟,一起來做慈濟。

結合聯邦、社區資源,更小更靈活的行動義診,期待能像螞蟻大軍般鋪天蓋地,行動醫療團隊順應時勢求變化,能永續、快速拓展,義診服務就能涵蓋更多區域。

【第四章】大愛醫療巡迴車
第一節緣起與發展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