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心靈改革的力量 品格教育引動正向翻轉

撰文/錢美臻

學童非常喜愛慈濟提供的品格教育,上課互動熱烈;圖為2019年11月13日至瓊斯小學上課的情況。攝影/曾永忠

居住在南加州聖伯納汀諾市(San Bernardino, CA)的吉米·古鐵雷斯(Jimmy Gutiérrez),是正在瓊斯小學(Juanita Blakely Jones Elementary School)就讀的小學生,疫情期間他和加州所有學生一樣,因防疫政策改為待在家中,只能透過網絡隔著電腦螢幕學習。很久沒見到同學的他,迫不及待想恢復像過去一般能揹著書包,到學校和同學一起上課、玩耍的日子。

「我的夢想是要做一名建築師,為需要幫助的人,建造他們的家。像街友以及那些沒有家的人,還有那些在火災或在災難中失去家園的人。」看著充滿自信、說話有條有理的吉米,兩眼發亮侃侃而談自己未來的夢想,很難想像,吉米在一年級入學時因同學抽走椅子,要坐下的他跌傷了頭變得膽小內向,孤單的他也成為被校園霸凌的對象,甚至被其他孩子推勒而尿濕褲子,一度成為拒絕上學的孩子。

品格教育課程中帶領學童感恩學校職工的服務;圖為2019年11月13日至瓊斯小學上課的情況。攝影/曾永忠
就讀瓊斯小學的吉米·古鐵雷斯侃侃而談他的夢想。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紀錄片無疆界的承擔第一集截圖

柔性的心靈教化力量

美國的學區表現,往往成為社區貧富階層的分隔區。中產階級或富裕家庭多選擇在好學區落戶養育下一代,學生整體表現不佳或中輟率高的學區和學校,週邊多為低收居民;幫派、犯罪和貧窮,讓成為一代又一代貧困社區居民難以掙脫的宿命輪迴。美國慈濟結合學區推行的「品格教育」,以柔性的心靈教化力量,撫平貧困家庭學童浮躁的衝動,轉變為守禮有序勤奮向學的孩子,學校成績提升了,社區也吸引了商家跟著興旺起來……。

1990年初慈濟志工開始走入南加聖伯納汀諾市進行食物發放,志工當下便觀察到此區有許多就學年齡的青少年,因家庭或個人的種種因素輟學,加入黑幫逞凶鬥狠,慈濟人一直在思考著幫助低收社區「質變」的根本之道,儘管了解先需要改善社區學童的教育風氣,可是又該如何著手呢?

轉變的契機始於2005年慈濟志工到聖伯納汀諾市萊陀溪小學(Lytle Creek)的一次食物發放。該校校長看到志工在活動場地張貼《靜思語》海報,喜歡這些智慧之言的校長,便詢問志工能否把《靜思語》內容帶到學校和學生分享。因這一個邀請,讓慈濟「品格教育」在美國公立學校系統萌芽。

經過約兩年重重審核教學內容,2007年萊陀溪小學開啟慈濟「品格教育」課程。學生從一開始的浮躁、充滿暴力,慢慢地學會耐心、包容、毅力等品格特質,對老師、對家長也更有禮貌。家長與教師見證了孩子的轉變,也從一開始對品格教育充滿質疑改為支持認同,進而引動其它學校、學區加入「品格教育」課程。

約瑟菲娜·賀南德斯去學校接兒子吉米·古鐵雷斯放學。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紀錄片無疆界的承擔第一集截圖
吉米·古鐵雷斯(中)已完全融入新學校也變得開朗有自信。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紀錄片無疆界的承擔第一集截圖

孩子在品格教育中成長

吉米的媽媽約瑟菲娜·賀南德斯(Josefina Hernández)回憶,那天她接到學校電話通知要提前去接孩子,並囑咐她因吉米被霸凌弄髒了衣服,要帶乾淨的衣服來換。那時她心中又急又氣,更埋怨自己為何當吉米哭著說不想去上學時,沒耐心地問他原因。因此她和丈夫商議後,堅定要吉米轉學……。

約瑟菲娜在母親推薦下,選擇曾在2018年榮獲加州政府認證「學生優良品行標準」金牌獎的瓊斯小學。當她帶著吉米進入新學校時,馬上感受到一種完全不同於其他學校的校園氛圍,這裡的孩子格外友善、有禮貌,師生關係緊密融洽。他們從老師的解說中瞭解到,這是慈濟品格教育在2017年進駐該校,所帶來的正向改變。

品格教育帶來的力量是方方面面的,吉米轉到瓊斯小學二年後,老師斯蒂芬妮·埃斯皮諾薩(Stephanie Espinoza)讚賞地說:「當吉米剛來的時候很害羞、非常膽小,我很明顯看到他這一年來的變化。我的學生在慈濟的課程中成長了,他們變得自信,懂得擁有勇氣和如何堅持不懈。」

「我認為品格教育真的非常好,因為她們(志工)教我們很多方法和勇氣,讓我們知道真實世界發生的事。」

改變自己成為楷模

與慈濟有很深因緣的非裔教育家南基亞(左一)經常參與慈濟達拉斯分會的活動。攝影/曾彥義

品格教育改變社區的能量,同樣顯現在達拉斯貧困的非裔社區。2011年與慈濟因發放結緣的非裔教育家南基亞·道格拉斯(Nakia Douglas),接任了位在達拉斯南區新成立的歐巴馬男子中學(Barack Obama Male Leadership Academy),在規劃教學藍圖時,他接受了慈濟美國達拉斯分會執行長凌源良的建議,借助慈濟「品格教育」來培育擁有健全人格的未來領袖。

品格教育納入正規教學的成效,因歐巴馬中學的學生整體顯現的優良人格特質,以及備受肯定的學業表現,成為鄰近學校考察取經的重點觀摩校區,把品格教育融入生活的孩子,以身作則成為家中弟妹學習的好榜樣,進一步地一點一滴把誠實、正直、友善等價值觀滲入社區,轉變了這個單親家庭比例較平均值高許多的低收社區。

慈濟品格教育團隊2019年9月11日到歐巴馬中學培訓種子教師,並頒發培訓證給每位參與的教職員。攝影/阿迪爾·謝赫(Adil Shaikh)

歐巴馬中學的學生馬庫斯·約翰遜(Marcus Johnson)說道:「在我上慈濟品格教育課程前,我不是一個最棒的兒子,或是一個好的哥哥。」馬庫斯的母親安吉拉·約翰遜(Angela Johnson)欣慰地表示,原本馬庫斯不是個外向的孩子,他對所有事都有點退縮,但自從他到歐巴馬中學念書後,他開始和所有人打招呼,對弟弟妹妹更有耐性,成為弟妹學習和生活的楷模。

馬庫斯一邊看書、一邊溫言提醒著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弟弟要快點寫功課。他解說從「品格教育」中獲得的改變:「慈濟教我學會尊重,品格教育教導我需要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我學習到,第一個你要相信的人,是你自己;第一個你要愛的人,是你自己,第一個你要在乎的人,是你自己。」

歐巴馬中學的學生馬庫斯(中)從內向的孩子轉變為堅毅有耐性的學生。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紀錄片無疆界的承擔第二十一集截圖

無論你想對社會做出多少改變,首先要改變自己。

慈濟的品格教育不僅改變了馬庫斯,並已開始改變達拉斯南區的社區風貌。歐巴馬中學教育成效卓著,在2017年獲聯邦教育部評鑑為「藍絲帶學校」(National Blue Ribbon of Excellence);好的學校促進大型住家建案蓬勃開發,大型超商樂於進駐校區周邊,城市政府也拓展鐵路網到這個過去忽視的區域,當地正逐漸向上成為一個新興的中產社區。

歐巴馬中學在2020年秋季新上任的第四任校長羅夏德·傑克森(Rashad Jackson),認為疫情時期品格教育對學生更為重要,特地請慈濟人協助在10月20日針對全校教職員,舉辦品格教育線上培訓課程。這也是慈濟品格教育團隊首次透過雲端,進行種子教師的培訓,這次的線上培訓經歷,將更有助在未來把品格教育的教案推向全美各學區。

歐巴馬中學第四任校長羅夏德(中)邀請慈濟達拉斯分會執行長凌濟成(右)與慈濟志工到校參訪。攝影/吳怡萱

著重人本精神「全人教育」的慈濟教育理念,帶領了美國慈濟人針對教育系統缺乏開發了「品格教育」教案,把《靜思語》的尊重、責任、感恩、慈悲、付出、勇氣、包容、善解、知足、孝順融入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進一步培養孩子正向的心靈和堅毅的行動力。

當前,南加州和達拉斯地區已有多所學校陸續引入品格教育,接受過《靜思語》薰陶的學子,小小的心靈中已種下正直品德和堅韌心志的善種,而這批下一代的社會中堅力量,待長成後將持續綿延地,帶給美國社會一股清新的「改變力量」。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