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新澤西分會,客廳通往世界的「法」門
採訪/范婷
史料收集/王萬康
撰文/陳辰
2001年9月11日,恐怖份子劫持客機衝撞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造成上千人死亡的慘劇。包括慈濟新澤西支會在內的慈濟人第一時間開展賑災,以接力方式,在廢墟中不懼危險地為救難人員後勤補給。圖片來源/慈濟新澤西分會
(製圖日期 2024年4月29日)
慈濟新澤西分會分支聯點成立與晉升時間
1 | 匹茲堡聯絡處 | 1993 年 4 月 3 日 匹茲堡聯絡處成立 |
2 | 新澤西分會 | 1995 年 3 月 12 日 新澤西聯絡處成立 1996 年 4 月 1 日 晉升為支會 1999 年 3 月 26 日 晉升為分會 |
3 | 費城聯絡處 | 2008 年 3 月 6 日 費城聯絡點成立 2010 年 9 月 12 日 晉升為聯絡處 |
「『陳太太,妳要不要做好事啊?一個月只要一百塊(台幣)就好。』我當時聽到做好事,就覺得當然好!」1989年從美國回台灣探親的林玉娥(法號:慮瑢),在丈夫陳佳昇(法號:濟弘)台灣公司裡受邀約捐款,就「糊里糊塗」地開始給慈濟交善款,但彼時的她並沒有因此踏入慈濟,依舊忙碌過著富太太的日子:「(陳佳昇)他上班打拼賺錢,那我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啊⋯⋯ 在搬去新澤西(New Jersey,NJ)後,送完孩子去上學我就去俱樂部運動,那時候我一周打五天的網球。孩子們三點放學後,就送他們去學彈鋼琴,拉小提琴,踢跆拳道。沒做慈濟之前,我就是一個很自在的家庭主婦。」
然而1992年感恩節的一場餐會,才讓林玉娥真正展開慈濟人生,慈濟帶給她的感動與震撼,讓她眼前不再只是生活享樂與珠光寶氣,而是看到世間苦難,讓這位家庭主婦想要用心用愛拔人間苦——慈濟在新澤西的第一顆種子也就此種下。
現代王寶釧
1973年身為台灣大企業高林(Collins)經理人的陳佳昇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新澤西。「當時道理很簡單,我一定要覺得我可以在美國生存才願意把家人帶過來。」就這樣,陳佳昇開始了在美國努力打拼的生活,而遠在台灣的妻子和離家時剛剛八個月大的女兒,成為了他的絕對動力。
「那時候沒有LINE,打電話很貴,我只能去台北車站的電信局去打電話。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寫信,一封信大概來回兩個禮拜。」林玉娥回憶起分隔兩地的時光,小小的細節依舊歷歷在目:「我們吵架是吵不起來的,因為一封信來回兩個禮拜,等收到了信都忘記了為什麼會生氣⋯⋯那時整整的37個月⋯⋯你知道的,中國人就是這樣,我們自己答應要讓他(丈夫)出去的,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會抱怨。他去美國的時候女兒八個月,我媽媽生病也搬來與我同住。我要照看女兒,又要照顧媽媽⋯⋯」
綠卡遲遲未能拿到,1976年陳佳昇耐不住思念選擇先回台灣,林玉娥帶著在繈褓中便與父親分別的女兒去機場接機:「我跟女兒講說,等一下在機場會看到一個男生跟我講話,這人就是的爸爸,在照片上見過的爸爸。」
「結果女兒沒有叫我爸爸,後來我問她為什麼不叫,她說我和她在照片裡見到的人不一樣⋯⋯」陳佳昇回憶至此的時候,眼裡有著在女兒人生中缺席三年的愧疚。
「濟弘回來的那一天剛好是我媽媽的『三七¹』,我媽媽就生我一個,所以她的後事都我一個人辦的。辛不辛苦?當然⋯⋯但這也是一種磨礪和鍛煉。我總開玩笑說那時的自己是現代王寶釧。」
好不容易,1979年陳佳昇和林玉娥帶著大女兒及二女兒一起踏上美國這片土地。「我們一家剛來的時候在維吉尼亞海灘(Virginia Beach,VA)生活大概快兩年,那時候高林在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有個很大的展示廳(showroom),我被指派到那做負責人。」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家師兄回台灣出差,我就跟著一起。那時候一下飛機就趕快去按摩,整理頭髮,然後就是跟朋友去吃飯、喝咖啡、聊是非,台灣行程很輕鬆,回台灣就是吃喝玩樂。我還很喜歡逛珠寶店,每次買了以後回美國就放保險箱,然後下次回去又忘了帶,看到別人都戴,我也不能少,然後就再買囉。」對女人來說,珠寶似乎永遠不嫌多。
然而1992年感恩節的一場餐會,給林玉娥和陳佳昇的生活帶來深遠的改變。 「那時候我們在吃飯,飯後就是大家分成了幾個小組聊天,當中有人談論政治,有人探討生意,我對這些都不那麼感興趣。但有小小一桌人在聊慈濟,其中有莊師伯(莊錦池,法號:惟慎)和他的太太高鳳珠(法號:慈智),我當時就來了興趣。」
「聚餐上有一位紐約的師姊就和大家介紹慈濟,我們聽得很入迷,當晚就變成了會員。我和先生幾乎都沒有商量,就決定參加。 加入後慮瑢師姊很積極,經常去紐約參加慈濟茶會。那時候我孩子一個四歲,一個還不到一歲,我需要顧家,慮瑢師姊就會把茶會上學的資訊帶回來給我。」李文文(法號:慈淨)說。
¹死者逝世後,每七天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負責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俗稱「作七」,共有七個日期,像是是「頭七」,由孤哀子負責準備祭品;「二七」由媳婦負責;「三七」由出嫁的女兒負責等等。
禮佛與理髮
當被問及從捐善款護持到全身心投入做慈濟,是什麼打動了她的心時,林玉娥這樣說:「在美國很多人都會做義工,所以我想著孩子長大了,我更是不能一天到晚只是吃喝玩樂。」她曾經前往醫院登記做義工,但被安排的時間和她接孩子放學的時間衝突,因此沒能成行。
「我有做義工的想法,因此在聽了高鳳珠師姊和我分享慈濟做的事之後,我說這個就是我要做的!因為慈濟可以幫助他人,而且是親自去幫助,不只是繳善款而已⋯⋯高鳳珠師姊那時候還沒有受證,因此她說自己是別人的『幕後』。隨後她邀請我做她『幕後的幕後』。那時我問她我要怎麼做,她告訴我幫忙募款就好。那時候的我就覺得那很簡單,因為我想要幫助人,而做義工是最好的選擇⋯⋯那時候我們因為是義工隊,所以我們都在講義工而不是現在說的志工。我決定既然在美國當義工不成,那成為慈濟的義工也很好! 」
就這樣林玉娥一腳踏進了慈濟門,發心立願做奉獻。但此時的陳佳昇卻還在門外徘徊:「剛開始的時候濟弘師伯都沒有進來,然後我就騙他⋯⋯ 」回憶至此林玉娥笑像一個惡作劇得逞的孩童:「那時紐約慈濟正是康美珍師姊(法號:慈定)做負責人的時候,我每週日都會去當時在牛頭牌大樓十樓的那個會所²去禮佛。是美珍師姊教我怎麼拜法華經,她很耐心和我講要一字一拜,我學得也很認真⋯⋯
我和濟弘師伯說『我要去禮佛,你帶我去,我不會開這麼遠。』其實呢~我是可以的~只是不願意開~於是就這樣騙他。所以我每個禮拜去禮佛,他就去理髮。」
對於那時的自己,陳佳昇說他沒有宗教信仰:「我那時覺得宗教沒什麼特別,沒有相信誰也沒有反對誰。彼時的我更在乎的是做好我的生意⋯⋯
法拉盛那個地方,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每週禮佛大概是一到兩個小時,但我理髮也最多一個月一次。因此我後來在買完菜之後也會上到十樓的會所,現在都還清楚記得,那是在頂樓的最角落,好小好小的一間,站二十個人就會很擠了⋯⋯ 」
對於林玉娥「騙」他一起到法拉盛禮佛,陳佳昇寵溺地說:「做慈濟是件好事,所以對於慮瑢做慈濟,來禮佛,作為先生我怎麼好意思說『不』⋯⋯ 不可能嘛,當然就是全力支持她啦。」
「1992年開始,幾乎每個禮拜濟弘師伯都開車載著我往返紐約和新澤西,1993年我開始收善款,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同年)年底我就在洛杉磯受證。」
1993年林玉娥第一次見到證嚴法師,是在林幸惠(法號:慈盈)的陪伴下:「那時候到花蓮因緣很好,我在火車站下車的時候就遇到幾個慈濟師姊,所以就擠一輛計程車進去。那一天剛好故宮博物院老院長見上人,幸惠師姊說我今天也一定能見到證嚴上人。」
林幸惠的祝福一語中的,林玉娥聽到證嚴法師給大家講一些個案故事:「聽得我覺得好感動,心裡一直念慈濟人怎麼這麼偉大。結束後幸惠把我帶到證嚴上人身邊,告訴師父我是美國新澤西回來的林師姊。證嚴上人就問我去美國幾年,生活怎麼樣。」 林玉娥說當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勇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直接向證嚴法師提出慈濟在新澤西發展的未來計畫:「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建立分支聯點的規矩,一股腦兒就和證嚴上人說,我們新澤西太太們都不太會開長途車,所以開車去紐約參加活動有點難,可不可以在我們新澤西建立分會或者支會或者聯絡處?證嚴上人耐心地聽了我說的話,然後他就和身旁的師父說可以讓我皈依。於是我就跪下皈依,之後補了一封自傳給幸惠師姊。出來之後幸惠師姊說,上人給了我很大的祝福,那妳回去一定要好好做。」
1993年11月1日,林玉娥於洛杉磯受證。回憶起洛杉磯之行,林玉娥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慈濟海外第一個義診中心的開幕:「那時是1993年11月1日,正好是(美國)義診中心成立。我記得當時很熱,椅子都排到了中心外車道上,我們大家都坐在戶外的椅子上⋯⋯地方很小但很熱鬧。」
²牛頭牌大樓位於紐約法拉盛地區,在十樓的辦公室是紐約慈濟最早期的會所。
踢到鐵板
開始做慈濟,林玉娥首先需要面對的便是她一開始覺得易如反掌的募款:「其實那時候還剛開始接觸慈濟募款,有點不知道怎麼募,也不曉得應該怎麼樣跟人家講慈濟,一天當中就兩次(募款)都踢了鐵板 ⋯⋯」
她第一個募款的是高林的同事,因為對方在外州所以她便只能打電話去募:「她跟我說,我自己都需要別人救了,還捐錢⋯⋯我心想,我們這麼好的朋友,要募五塊錢(美元)都不肯⋯⋯」林玉娥無奈地說。
「另外一個是在我們新澤西,也是我們的朋友,我當時也是一樣講『五塊不嫌少,十塊不嫌多』,然後她就說好啦好啦,她捐⋯⋯」林玉娥說這位朋友不僅是醫生,她的先生和兒子以及兒媳在內全家都是醫生。「我當時和她募五塊錢(美元)一個月,她說好,讓我幫她先交,每次都是交兩、三個月,以後一起吃飯時她再給我。有一次她忽然給我打電話,說她昨天為了交這五塊錢和她先生吵架,我就說因緣未到,那不要勉強 ⋯⋯」
「她很用心,真的很用心⋯⋯」陳佳昇說起剛開始做慈濟的林玉娥時這樣說到:「她每晚只要做完家事後,大概從七點半以後到將近十點半之間,她的工作就是打電話找會員。」
陳佳昇說,早期的美國電話有一個每月1,500分鐘的限制,超過的話每分鐘就會額外加價。「計劃內一分鐘兩毛五,超過的話,每分鐘就是三毛五。她一支電話1,500分鐘完全不夠,我們每月都會因為超過時間而被罰款⋯⋯
但找會員更重要,我就和她說,別擔心,我再買一支電話給妳。這樣一個月有三千分鐘、也就是五十個小時。她要做的事情,我一定支持。所以做慈濟做到要兩支手機同時運作的,應該只有她一個人 ⋯⋯」
對於每月1,500分鐘也不夠拿來說慈濟,林玉娥有著自己的堅持:「會員我都是要疼的呀⋯⋯一百個會員,我也要每人都疼到。以前沒有電腦,我就打完電話用抄寫的。」
但隨著會員的增加,問題也隨之而來。「會員多了慮瑢很開心,但現在不只是打電話,她每晚還要不停地抄抄抄⋯⋯」看著妻子辛苦的樣子,陳佳昇很是心疼:「有一天晚上我看不下去了,就問她,為什麼不用電腦呢?慮瑢聽到後抬頭問了我一句話,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她問我,電腦怎麼開呢?」說到此處陳佳昇忍不住開懷大笑:「電腦開關妳都不知道在哪裡?妳真的是太可愛了⋯⋯我那時候就這樣說慮瑢。」
就這樣林玉娥從每月手抄上百個名字和數百個捐款記錄,到轉戰電腦用鍵盤輸入。但這個向科技靠攏的路,開始也走得泥濘:「其實我剛開始學電腦的時候,我兒子最可憐。因為我常常打字打到一半就不見了,然後就趕緊叫我兒子快點下來,著急地和他說我東西不見了⋯⋯後來兒子他乾脆抱著棉被,就睡電腦旁邊守著我,這樣電腦出問題,他可以解救我。這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困難很多,但是我的脾氣就是要做、我就把它做到最好,也就是這份堅持,讓我能堅持做慈濟。 」
茶會接因緣
「第一次茶會是在我家,那時候是1993年的9月18日,張華榮師姊(法號:慈豪)和她先生,珊宏還有李文文,第一次茶會來了七、八十個人。之後每個禮拜六大家都來我家吃飯,學手語,唱歌,好熱鬧⋯⋯」林玉娥回憶初創時期,語氣裡滿是歡樂。
「慮瑢師姊家的茶會讓我第一次見到,原來慈濟活動的陣仗這麼大!」李文文在回憶當時情景時這樣說:「那時候早早的就有很多師兄師姊來幫忙佈置,她家裡站的滿滿都是人。我在裡面幫忙招待,一邊忙一邊聽⋯⋯印象很深的是紐約的師姊都好厲害,每個都會很會講,他們輪番上陣講他們怎麼做慈濟的,也讓我知道《靜思語》和證嚴上人影響了這麼多人。」
在茶會的成功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慈濟會員。「那時候大家都到我們家來,我們的會員每個月開月會也在我們家大廳⋯⋯合唱團呢,我們家有鋼琴,張老師就在那邊彈,我們大家就練合唱。比手語是楊甦蘇(法號:慈琭)教我們,這些活動都在我們家。」創立初期的點滴都在陳佳昇的記憶裡十分清晰:「每個月他們都到我們家來折報紙(《慈濟道侶》³)、寫收據,大家早上來到傍晚才走⋯⋯」
教大家比手語的楊甦蘇與同修張維光(法號:濟江)是透過新澤西佛法讀書會與林玉娥相識,夫妻兩受邀參加茶會而與慈濟結緣。「我1976年跟隨父母來到紐約,與濟江師兄是因為參加台灣校友會而相識。隨後我和他都進入IBM工作,在1995年我們從紐約上州(Upstate New York)搬到新澤西,並認識了與我家相隔不遠的慮瑢師姊,也是從她的口中對慈濟了解了更多。」但其實早在八O年代,楊甦蘇還住在紐約上州時就聽過慈濟:「那時候在社區華文報紙上看到在台灣有一位比丘尼叫做證嚴法師,她相當了不起,因為她建醫院,那時候我就覺得非常感動⋯⋯
1994年新澤西發生一個很大的氣爆,當時慮瑢師姊就提出來募資募衣服。我聽了以後就說一定要支持這個活動,就開始參與慈濟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一位參加活動的會員,因為有工作、有家庭,時間有限,也不太懂會員和志工的區別,但後來同在慈濟的朋友說去老人院探訪感觸良多,我卻沒有收到通知,於是趕緊給慮瑢師姊打電話說我也想參加,也因為如此她把我接引成為了志工⋯⋯
慮瑢師姊很會看人,她要每個人都有工作。我是學舞蹈的,所以對手語方面很投入,於是我就教大家比手語。那時候我即使又要上班,又要帶小孩,然後週末拿來做慈濟,但我們大家都非常投入,當然也承擔越來越多。在1996年,我和慮瑢說願意更進一步,於是成為了第一批受證(委員)⋯⋯」
在楊甦蘇眼裡,林玉娥和陳佳昇在招人才方面,真的是極有辦法、極有誠意:「我家師兄第一次見到他們是在莊嚴寺的佛法婚禮上,那時我家師兄是主持人。從莊嚴寺回來後,慮瑢說要辦一個母親節的園遊會,需要一個主持人,他們就看上濟江師伯了⋯⋯
有一天我接到慮瑢師姊的電話,說要來拜訪我們。我抬頭一看時間,已經馬上就要晚上11點了。但她和濟弘師伯就還是來了,他們邀請我家師兄參與慈濟活動,我家師兄也很願意幫忙,於是就一口答應。」
「那一晚的他們讓我覺得有一股力量,讓我很是感動⋯⋯所以就這樣,我也加入到做慈濟的隊伍中。」張維光說。
大家一起做慈濟,要吃飽肚子才有力氣,因此為一屋子忙碌的會員張羅午飯,成了陳佳昇的任務:「就在我家附近有家中餐廳,老板姓秦。我和他講好每個禮拜六固定時間送餐到我家來,就這樣我們和他訂了整整一年的餐⋯⋯
1994年至1995年期間,我們把茶會辦去了台塑。那時候會員裡有台塑員工,牽線之下我們就去了台塑的餐廳裡面辦茶會。那時候的志工聯誼也吸引了很多人。在茶會的成功舉辦下,我們成長得很快,用了一年左右,會員從是三個人發展到120幾人;從120幾個人再到一千人,用了也是一年的時間⋯⋯這大概也在慈濟創造了歷史。」
「1995年3月12日慈濟新澤西聯絡處成立,之後的會務也都是在我家運作的,就是那一整年全部由我們家負責就對了。1996年4月1日成立慈濟新澤西支會,會員超過了一千人!」林玉娥驕傲地說。
³《慈濟道侶》是早期報紙形式的慈濟刊物,會送給會員或放到華人聚集的公共場所讓人免費索取閱讀。
一紙律師信
聯絡處成立後,新澤西的慈濟人有了相聚說慈濟、做慈濟的地方。「我們的家裡都快要擺不下了,不僅每週都有會員來,每次的月會也都在我家開。」但一封不速之「信」,讓陳佳昇與林玉娥倍感意外。
「有一天我在家裡收到了一封律師寄來的信,打開一看,是我們隔壁鄰居說我們家每禮拜都來一大堆人,車子把(社區)車位都停滿了,他們出門和做事都不方便,於是就一只訴狀把我們告到了市府去。這信是市府律師要我們解釋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信裡面還說這個是住宅區,所以不能辦教會,這是違反住宅區規定的,還問我們這個規定怎麼都不曉得⋯⋯」陳佳昇無奈地說。
手中拿著這封言辭犀利的律師信,陳佳昇的腦海浮現兩個想法:「第一,我家真的是擺不下了,每個禮拜這樣不是辦法,我們一定要在外面找個地方。第二是我們本來就想要搬,收到這封信更是堅定了我們的想法,沒有什麼話說,我們一定要搬⋯⋯
我們找了一個華僑持有的倉庫,因為都是中國人就好講話,和他商量把倉庫租一塊給我們,讓我們可以辦活動。他聽說我們是慈濟,當時已經有點名氣了,尤其是對台灣人來講都認識。所以他就說好,我們就以比較便宜的價格租到一塊,我記得當時租的(面積)有2,500平方呎。」
回憶起第一個會所,李文文依舊記憶猶新:「那時候我們在租來的廠房中劃分出了第一個會所,有佛堂還好像有兩、三間辦公室。有了會所,我們就開始安排值班,不少像我這樣的家庭主婦就更多參與,記得劉珊宏師姊也找了不少人來,大家輪流值班。」
對於聯絡處在普頓(Boonton)找到了一個家,林玉娥十分感恩:「(房東)他們是天主教徒,但依舊願意租給我們做慈濟,這真的不簡單 ⋯⋯」1996年新澤西聯絡處搬遷至新會所,並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了內部裝修:「那時候就是顏凡雄師兄(法號:濟實)帶人過來幫忙,我們要感恩他們不拿錢幫我們做裝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澤西聯絡處從林玉娥和陳佳昇的家中搬出,有了自己的新會址。 1999年3月26日新澤西支會晉升成為分會。
菩薩找到家
在會所內,原本供奉著來自李爺爺⁴義賣時捐出的三尊小佛像,隨後林玉娥回到花蓮,機緣巧合下請回了三尊大佛。「當時融師父跟我講說靜思精舍有大的佛像,問我要不要請回去。聽到製作佛像的老師傅年紀大了,搬到了日本,後來也往生了,這三尊已經絕版,於是我當即說了『好,請幫我運。』但後來又開始擔心會所那麼小放不下可怎麼辦⋯⋯」
三尊大佛搭上了海運來美的輪船,但新澤西分會卻沒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他們的會所。林玉娥說,那時候他們其實已經開為購入永久會所而四下尋找,但用了幾年時間仍然沒有找到心儀之地:「當時其實覺得租來的會所也是夠用的,但黃思賢說,『妳就是不用心找,不然怎麼會找不到?』我被他這麼一罵,就說好,那我一定要發心。」
不久之後林玉娥便鎖定了目標,接下來迎接他們的便是那一場鬥智鬥勇的拍賣會。
「那時候我們開會決定了心中的底價是三百萬美元,隨後就是我、林琛、沈秋華(法號:慈知)還有陳惠鈴四個女生一起勇闖拍賣會。」
拍賣會當日,四人身穿慈濟制服八正道來到會場,然而進場處的工作人員卻對這組「娘子軍」有些許看輕。「在拍賣門口那人問我們,『你們是誰?這裡是房產拍賣⋯⋯ 』直到他看到我們手上二十萬的支票,才知道我們並不是在開玩笑。」
進入到拍賣現場,林玉娥為眼前的熱鬧所驚歎:「裡面有樂隊,有酒水咖啡,很是熱鬧。但可以看到在場參與拍賣的幾乎都是男士,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但是四人並沒有被這繁華熱鬧而迷了眼,她們的心中只有一件重要的事——拍下未來的會所:「現場拍賣官問,有沒有在場的人是沒有參加過拍賣的,好像只有我們舉了手,其他人都很有經驗了。」隨後拍賣官為了讓她們快速了解流程,以假設拍賣帝國大廈作為例子進行了一次模擬競標,設定一個起拍價格,然後現場加價,慈濟四人小組在順利『競標帝國大廈』後有了經驗,隨後就是正式的競標了。
⁴李宗吉,人稱李爺爺。
「那時候我們就把證嚴上人的法相讓慈知拿著,我就說,『上人您要自己看哦,上人您要自己決定。』大家都很緊張,現場就是一直在不斷加價,從開始的五萬、十萬的加到後來越加越多,越來越快⋯⋯直到395萬的時候就沒有人再敢和我們競標了⋯⋯ 」回憶起當時的競標緊張時刻,林玉娥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與使命必達後的得意:「後來我們聽到其他競標者都在講,他們說這幾個人好像是非要標到不可,他們就不敢再加了。」
然而在成功競標到物業準備離開時,卻被一個不速之客叨擾,對方直接提出價錢購買慈濟剛拍下的建築,林玉娥直接了當拒絕了對方:「不行,我們標到了就是我們的,才不會賣!」
後來這個提出加價買樓的中國公司又聯繫了陳佳昇,了解後發現,他們的目標不僅是這棟商用建築,還有其中過去電腦公司所留下的電腦設備,當時價值高達約四十萬美元。「他們再次提出加價要我們讓給他,我說不行,我們是一個團體,(買樓)錢是大家的,是善心大德的錢,不是某一個人的,我們更不是用來盈利的。」陳佳昇再一次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對方,換來的不是理解而是惱羞成怒的威脅。
「那個人後來很壞的,他威脅我們說要把慈濟做的事情都登報,但我們完全沒在怕的,因此慈濟沒有做任何不好的事情!」就這樣,抵擋住了金錢的誘惑,抗住了惡語威脅,2000年新澤西分會在雪松林市(Cedar Grove)拿下了屬於自己的會所。
回到三尊佛像,在他們登上貨輪表洋過海的時候,新澤西分會的永久會所還未找到。佛像抵達美國後,一切都往更好的方向在發展著。「從迷茫找不到,到遇到最好的(會所),說真的我們都相信是冥冥之中菩薩幫我們找到了這個家。」林玉娥感動地說。
不只是佛像找到了家,慈濟大愛澆灌的小菩薩也灑下了菩提種子。高守勇(法號:濟峻)與許俞瑛(法號:慈秧)1984年來美,隨後許俞瑛從事服裝生意,高守勇則進入建築公司做室內設計。1991年還居住在紐約皇后區(Queens)的高守勇在法拉盛圖書館被一本介紹慈濟的書所吸引:「書裡講的是我們台灣有一位法師的故事,原本那時的我們認為佛教都沒有在幫助別人,所以在看到慈濟的書之後,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那種佛教,我借回家和太太一起看,那時候我們第一次知道慈濟。」
「還是在1991年,我們在透過書認識慈濟後,中國發生華東水災,我和濟峻去超市的時候就看到慈濟人為水災募款。那時是在金門超市外,慈濟人穿著藍天白雲抱著木箱在募款。我看到就覺得很親切,於是就去投錢。」許俞瑛說。
「募捐的志工讓我填會員單,我們就填好了並開始每月捐款。期間我們因為買房子經濟上拮据,捐款斷了一陣子,後來我在自己辛苦過就想到有人比我們更苦,所以這個錢要繼續捐下去。」後來許俞瑛還把這個心路歷程寫成了一封信,附在捐款的支票中寄給了慈濟。
「那時雖然我們加入了慈濟,但就只是捐款,真正把我們完完全全帶進慈濟的是我女兒。」許俞瑛說:「我們1991年搬到了新澤西,女兒讀書時需要參加一些志工活動,我們以前給她講過上人的故事,沒想到她真的都記得。她就說『媽媽,妳跟我講過一個出家眾,他都有一直在幫助人,你們很喜歡他,我可不可以去參加他們的活動?』」許俞瑛說,那時她朋友的小孩已經在慈濟的人文學校學習了:「但我那時做服裝真的很累,週末就只想著和孩子一起睡和玩,還要我一大早送孩子去學中文?我不願意。直到我女兒說想要加入慈濟做志工的時候,我和我家師兄才開始走進慈濟⋯⋯
我們的女兒在2000年三月正式加入慈濟,我們送她去慈少營。當時從我家出發要開四十分鐘的高速公路,於是我們放下她後也沒有回家,就在那邊等。那時我們就想,與其在這邊等、浪費時間,不如我們就加入慈濟志工行列。」
高守勇還記得他們全家參加千禧年的歲末祝福:「聽到了黃思賢師兄⁵的演講,當時他說的話讓我很震撼。他說一天到晚為了賺錢而忙碌,人生的意義就這樣子而已嗎?我們應該去回饋社會。他的話仿佛把我打醒了,於是我們就全家投入做慈濟。」
⁵慈濟美國分會第一任執行長,現任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
小雞滿天下
不只在新澤西舉辦茶會接引了眾多有緣人加入,新澤西更是帶著慈濟精神走出去,多地舉辦茶會種下菩提種子,足跡遍佈華府(Washington,D.C.)、匹茲堡(Pittsburgh,PA)、波士頓(Boston,MA)、克里夫蘭(Cleveland, OH)、哥倫布(Columbus,OH)、北卡洛麗(Raleigh,NC)等。「我們時常就是一台車子載著大家,一開就是十幾個小時⋯⋯ 」林玉娥回憶。
「我們一台車可以坐九個人,每次大家就輪流開車。」就這樣新澤西分會的這一台車載著大家帶著慈濟走向更多更遠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是哥倫布的歲末祝福,我們出發時就發現天非常黑,感覺暴風雪將近⋯⋯」但即將來臨的大雪也沒有停下新澤西分會一行人的腳步。「從哥倫布離開,我們繼續向克里夫蘭前進,黑雲就好像一路追著我們,大雪落下⋯⋯ 我們到後來路都已經看不到了。 」
一同經歷這段風雪的林本元(法號:濟策)永生難忘:「每次開完茶會我們都總是連夜趕回來,因為師兄師姊們週一都還要上班,所以大家都是披星戴月,輪換著開車直到天亮。但那次的暴風雪中,我們艱難前進,開到賓州(Pennsylvania)的時候已經不行了。我當時就和慮瑢師姊說,覺得很危險。因為那時候路上大卡車超過我們的時候,路上的雪噴起來我們根本看不到路。車燈一打,眼前就是一片雪白,而且還反光⋯⋯ 我們只能就近嘗試找酒店現住,準備白天繼續開。 」
「嘗試找酒店不成,我們就一路開,回到新澤西的時候積雪已經有車頂那麼高了,我們會所進不去就去慈秧家,她家巷子進不去,後來實在不行就又開上高速公路到李慈展師姊家⁶住了一晚。」林玉娥分享這段驚心動魄的風雪時,仿佛就發生在昨日。
不僅車上的人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旅程,在新澤西家中等待林本元的陶大媫( 法號:慈秒)也心急如焚:「先生沒回來的時候,我就很緊張,擔心他也擔心大家。」平日沒用過鏟雪機的陶大媫也第一次自己動手,給林本元剷出一條歸家路:「每次都是他在用,那次我只能硬著頭皮推著鏟雪機前進,然後我還不會轉彎⋯⋯好不容易鏟出一條『隧道』後才發覺積雪有多高,之後我等了三天才把他等回家。」
「我們新澤西、長島(Long Island,NY)還有波士頓這三個地方是同一年成立的,那時候我們就開玩笑說,我們是慈濟紐約的三個女兒。我們是大女兒,波士頓是二女兒,長島是三女兒。我還記得波士頓的蔡淨薇師姊(法號:慮貞)她很發心,每一次來開會都要坐很久的巴士才能到⋯⋯」
當被問及為什麼新澤西分會在已經夠忙的情況下,依舊願意開車數小時去不同城市做慈濟時,林玉娥篤定地回答:「如果他們來會所比較困難,那我們就帶著證嚴上人的精神去。傳法就是把慈濟的精神理念帶到那個地方,從我們的城市走出去,到慈濟沒有到的地方,開茶會來接引更多的人。」
⁶李翠玲,法號:慈展。曾任新澤西分會執行長。
林玉娥與陳佳昇在聊慈濟的時候,眼睛裡都閃爍著孩童有的炙熱目光,說到如何開始,聊到步步壯大,那些共事過的人的名字,一個個重要的日期,每一個去過的地方,他們都如數家珍。 「我已經75歲了,濟弘79歲了,有一次我和證嚴上人說自己老了,上人和我說,我在你的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做很多的事⋯⋯」
「所以當然是繼續做,我們會一直做下去⋯⋯ 」林玉娥與陳佳昇說得是感動,是堅毅。
慈濟達拉斯分會完整家譜將於《慈濟美國35周年:家譜》系列叢書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