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後疫情時期,圓起每個人的美國夢

作者/錢美臻

西聖蓋博谷基督教青年會首席執行長瓦萊麗·戈麥斯(左)向慈濟志工解釋如何提供日間課輔班孩子的餐飲。攝影/駱淑麗

西聖蓋博谷基督教青年會(YMCA of West San Gabriel Valley)日間課輔班的孩子們,在2021年3月25日聚精會神地看著螢幕,聽著專業主廚的慈濟志工萬金利在Zoom會議室,示範素食壽司和墨西哥捲的教學,並試著從慈濟美國總會志工預先準備好的素便當,舀出蛋炒飯包入海苔或墨西哥捲餅中,孩子們眉開眼笑地邊吃邊做,教室內不時傳出清脆的歡笑聲。

該會首席執行長瓦萊麗·戈麥斯(Valarie R. Gomez)慈愛地看著孩子們用餐,對志工說道:「感謝你們來介紹健康膳食,並提供孩子營養的一餐。他們多數是低收家庭的孩子,因疫情只能在家上網課,家長被迫需留在家照顧孩子。我們免費讓孩子來這上課,很多家長感謝我們,不但幫忙照顧孩子,還提供早午餐和點心讓孩子不挨餓,對家長真的幫助很大。」

即使在全美解封後,低收家庭依舊急需各界幫助,才有辦法在後疫情時代,跟上復原的腳步。「7月15日政府發放『兒童退稅款』(Child Tax Credit),我們和家長都非常關注這個項目。」瓦萊麗說:「許多家長已來詢問,是否有九月新學期的課輔項目,因為屆時他們會更有能力送孩子上課輔班。退稅款不僅讓家庭有足夠的食物能餵飽飢餓的孩子,更重要是分擔了家庭托兒支出,讓家長能安心去找工作或重返職場。」

瓦萊麗慈愛看著孩子挑選慈濟贈送的文具包。攝影/駱淑麗

西聖蓋博谷基督教青年會(YMCA of West San Gabriel Valley)日間課輔班的孩子們,在2021年3月25日聚精會神地看著螢幕,聽著專業主廚的慈濟志工萬金利在Zoom會議室,示範素食壽司和墨西哥捲的教學,並試著從慈濟美國總會志工預先準備好的素便當,舀出蛋炒飯包入海苔或墨西哥捲餅中,孩子們眉開眼笑地邊吃邊做,教室內不時傳出清脆的歡笑聲。

該會首席執行長瓦萊麗·戈麥斯(Valarie R. Gomez)慈愛地看著孩子們用餐,對志工說道:「感謝你們來介紹健康膳食,並提供孩子營養的一餐。他們多數是低收家庭的孩子,因疫情只能在家上網課,家長被迫需留在家照顧孩子。我們免費讓孩子來這上課,很多家長感謝我們,不但幫忙照顧孩子,還提供早午餐和點心讓孩子不挨餓,對家長真的幫助很大。」

即使在全美解封後,低收家庭依舊急需各界幫助,才有辦法在後疫情時代,跟上復原的腳步。「7月15日政府發放『兒童退稅款』(Child Tax Credit),我們和家長都非常關注這個項目。」瓦萊麗說:「許多家長已來詢問,是否有九月新學期的課輔項目,因為屆時他們會更有能力送孩子上課輔班。退稅款不僅讓家庭有足夠的食物能餵飽飢餓的孩子,更重要是分擔了家庭托兒支出,讓家長能安心去找工作或重返職場。」

改變美國的新政

2020年十二月當疫苗被緊急批准可開始為美國民眾施打後,美國第46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新政府上任,積極落實針對後疫情時期紓困與振興經濟的競選政見「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

總支出預算高達四兆美元的施政方針「重建美好未來」,被拜登總統稱之為「百年一次的世代投資」項目,其中包含三大配套計畫:「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美國就業計畫」(American Jobs Plan)、「美國家庭計畫」 (American Families Plan)的三項計畫法案。

拜登政府「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的政策網頁。圖片來源/白宮官網截圖

拜登政府這項含括美國疫情紓困、基礎建設、教育體系、稅制改革、投資研發、醫療保健等全方面施政策略,被輿論視為將影響美國未來十年至十五年走向的「新政」;其中針對新冠疫情紓困與援助的「美國救援計畫」法案,已於3月11日由總統拜登簽署生效;「美國就業計畫」與「美國家庭計畫」 仍待國會參眾兩院審議,預估將於2022年預算年度施行。

第一步上路的「美國救援計畫」,除主要在推動美國加速疫苗施打的進程,並發放每位納稅人1,400美元的紓困補助金,為緩解美國有孩子的中低收入家庭經濟壓力,為期一年增加額度的「兒童退稅款」,也將於7月15日開始發放,每一戶有18歲以下6歲以上孩子的家庭,可獲得一名兒童250美元退稅款,6歲以下幼童則為一人300美元。

拜登政府就後疫情時期振興美國經濟提出多樣的聯邦退稅政策。圖片來源/unsplash.com;攝影/Kelly Sikkema

至於尚待審議的「美國家庭計畫」,包括免費可讀四年社區大學、永久延長「兒童退稅款」,以及增設每個孩子一年4,000美元的「托兒退稅款」、兒童全年的營養午餐、把當前美國提供65歲以上長者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降低起始門檻為60歲等多項社福項目,都將深遠地影響未來的美國社會。而政府提供更多社會福利的大環境,也勢必將衝擊每一個慈善組織的服務。

疫情已永遠改變世界

面對後疫情時期美國的政經變化,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陳濟弘感慨地說:「在疫情後,美國將永遠改變(never be the same),這就像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美國和全球的飛航維安體系一樣,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情況。」

慈濟美國在疫情發生後擴大社區食物發放項目。圖為2021年5月15日在威明頓社區(Wilmington)舉辦的食物發放活動。攝影/許春蘭
志工在拉斯維加斯針對街友舉辦發放活動。攝影/鄭茹菁

瓦萊麗也有相同見解。過去一年多無數家庭遭遇親人驟然離世,失業經濟窘迫瀕臨破產,或因隔離焦慮致使家庭成員失和。疫情衝擊令YMCA的會員收入大幅銳減,但YMCA服務的對象卻需要更多額外的協助,比如家庭輔導等:「當前,我們社區的家庭仍在掙扎痛苦中。我們課輔班有五、六歲的孩子,就因家庭狀態常常會莫名哭泣,年幼的小孩心中悲傷只會哭,我們便要格外輔導他,讓他恢復成為快樂成長的孩子。」

同樣為社區帶去資源的聖蓋博大教堂(San Gabriel Mission),每個星期日早上七點就會進行食物發放,神父雷·史密斯(Ray Smith)感受也極為深刻,疫情的影響,不因疫苗施打、社會解封就能馬上恢復原狀:「疫情發生前每週我們發放約150份食物,疫情期間食物需求大增,我們每週要供給430至450份食物。疫苗開始施打,領取食物的家庭緩慢減少,現在我們一週約發出320份,但依舊是疫情前的兩倍。」

為什麼美國社會無法因為重新開放而恢復往日的型態?北加州東帕洛阿圖學區食物銀行項目負責人蘿拉·哈金斯(Laura Haggins)解釋了這樣的現象:「加州社會全面開放,因疫情暫停執行的驅逐令也在7月1日恢復,社區家庭馬上要面對償還疫情期間積欠房租的窘境。」她說,政府為這些低收家庭所提供的「兒童退稅款」,都會被高昂的租金給優先用掉:「就我所知,我們學校的家長多數要把這筆額外的收入用到房租支出,因此低收家庭還是得依賴食物銀行的援助。」

「有些人抨擊政府擴大社福,只是讓人亂花錢。但我知道我們(服務)的家庭並沒有亂花額外的收入,他們會把錢在孩子身上。」瓦萊麗說:「這不僅僅是餵飽孩子,家長會把錢花在必要的項目上,例如孩童日托服務。對我們這類社區慈善服務機構來說,也因家長更有能力支付日托,讓我們能恢復開放時間,提供更多的服務。我相信,這會對社會各產業都有正面的效益。」

此時此刻,唯有政府和社福組織相互補位,才能為疫後千瘡百孔的社會、家庭、個人,帶去最基本的重建資源。

無論美國政府推出任何新的社福項目,慈濟美國不會因政府的施政計畫就鬆懈服務。因為我們要做的,是政府沒有做或顧及不到的部分。

慈濟志工2021年5月2日訪視北加州山火災區社區重建情況。攝影/蔣國安
蘿拉.哈金斯(右)長期參與慈濟活動。攝影/蘇基茵

圓起每個人的美國夢

針對後疫情時期慈濟美國慈善工作可以研議加強的部分,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陳濟弘認為,首先是針對無證族群的項目,這部分儘管政府或許會有一些幫助,但終究是不足的。其次是老人、殘疾者、街友等弱勢族群的項目。第三是慈濟在疫情中已啟動的心靈輔導項目,包括美國總會慈善發展室舉辦的心理輔導課程,弘法利生室的宗教師培訓課程。他指出:「不是只有經濟的幫助才是援助,心靈的幫助在此時也非常重要。」

慈濟美國正積極展開「心靈關懷線上工作坊」的培訓項目,圖為活動海報。圖片來源/慈濟國際弘法利生室

而就慈濟美國長期、常態的服務規劃,陳濟弘也已有宏觀的藍圖:「2019年底已開始推動的『家庭成長服務中心』(Family Service Center)項目,希望變成我們慈善的主軸之一。要讓社會看到希望,培養慈濟美國2.0的年輕人是很重要的,需從大學中找到優秀人才,給予教育或慈善服務的長期培訓,成為未來慈濟美國的骨幹。疫情讓慈濟美國與地區政府和慈善組織、宗教組織,初步搭建好社區合作網絡,這可以做得更好更廣,透過常態性的聯繫共同攜手服務社區。」

「如果把疫情比喻做短期的急難救助,疫情後要做的是中長期援助,當政府政策已提供資源的項目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也是要做的。」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黃漢魁表示:「對慈善組織來說,必須要知道社會有哪些資源,然後幫有需要的人找到與獲得資源。所以我們的著眼點必須更深入、更全面地去看問題,已有人做的我們讚嘆,沒有人做的我們就要想該如何去做。」

我們慈善做的角度、眼光、思維、視野,必需要拉得更寬、更廣、更遠。我們的重點是在讓更多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想法與權利,就是美國夢!

慈濟夏威夷志工與學區合作發放香積飯給低收學童家庭。攝影/鍾豪
芝加哥志工2021年6月27日針對龍捲風受災戶進行急難救助金的發放。攝影/馬樂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