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達風災後 走進惡臭破碎中

60多歲的紐約居民王伯伯,在艾達風災中失去所有,因慈濟的馳援流下感動的眼淚。攝影/溫雅娜(Hannah Whisenant )

編輯/王偉齡

「我住在Peck Ave的地下室。我的家裡面什麼都沒了,床也沒了,所有的衣服全泡在水裡,包括這個單車,都泡在水裡。」艾達風災(Cyclon Ida/Hurricane Ida)的威力強大,把上了年紀的紐約災民王幸福所有家當都給毀了:「第二天我再去清理的時候,就碰到你們慈濟的阿姨(志工),她就打電話(會所)給我300塊(急難救助金),所以我非常地感動,真的,我那時候一無所有,啃著一個麵包,用那個水喝著,是鄰居給我的,太慘了。」

王伯伯、還有許多像一樣的災民,劫後餘生卻失去所有,回想起生死交關薄如刀刃的驚心——若踏出錯的那一步,就是被洪水滅頂。

地下室的租客

2021年8月29日,四級颶風艾達從路易斯安那州登陸, 風速高達每小時150英哩,是該州史上繼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後第二強大的颶風登陸。

雖然艾達沿途減弱為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但為行經的廣大東岸地區帶去無預警且驚人的強降雨,直接造成66人死亡、地鐵、民宅泡水,公共設施毀壞、斷水斷電⋯⋯其中包括紐約、新澤西大都會區,淹成一片水鄉澤國,而共伴效應引發的龍捲風,無情摧毀北部多州的建築、商家損失慘重⋯⋯艾達颶風成為美國史上造成經濟損失第六大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重大災難,而紐約、華府、新澤西、德州分會慈濟志工,都迅速動員救災

「比10年前桑迪風災還嚴重。當天晚上大約11點半水漲起來,半夜12點時就已經整個地下室淹沒了,根本來不及搬任何東西,最高淹到一樓。」年邁的紐約慈濟志工鍾春子和先生整夜不敢闔眼睡覺,直到天亮了,才讓兒子接手來顧,而望向窗外,鍾春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對面的公園就跟海洋一樣⋯⋯」

紐約皇后區多處淪為這次暴雨的重災區,位於Kissena  Blvd. 與Pack Ave.一帶,過去只要大雨就會出現積水,這次幾乎所有住戶的住處都嚴重淹水,當區一戶住在地下室的華裔家庭三人,當晚受困未逃出,隔日即被警方發現已死亡;而另一戶也是住在地下室的家庭即使幸運逃過一劫,當時的景象,卻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我的女兒坐在床上害怕地說,媽媽我們沒地方逃了,我們是不是要死在這裡⋯⋯我的先生仍然死守著水進來的入口,用身體去擋著。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絕望過。」

慈濟志工天一亮馬上動員,到皇后區勘災,並協助慈濟法親和個案家庭進行清掃和熱食發放,李暘就是其中一員:「許多災民依舊住在原有的泡水房裡,十分窘迫,房子還是溼的,你可以聞到發霉的味道。他們目前還沒有恢復瓦斯供應,所以很多人從淹水以來至今沒法洗澡,他們還不能煮飯,食物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李暘的眼底,寫滿了不捨和憂心:「有時候他們會收到些捐贈的食物,像是冷凍食品,但災民都沒有地方可以加熱食物,房東想要把他們趕出去,讓他們去別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去。」

志工為受災的個案家庭送去床墊。圖片來源/慈濟紐約分會

災後好幾天,志工自發地帶著抽水機、清掃用具到受災戶家中,先將地下室的水抽出,接著清理汙泥與垃圾,由於都是污水,整個地下室與鄰近的街道,都是濃濃的臭水溝味,太陽一曬味道更濃烈。傍晚則有另一批志工再接力並送上熱食。

關懷的電話、幫忙的志工,整天都沒有停過耶,真的揪甘心(台語的感人),有慈濟家人金好(台語的真好)。

一夜大雨,紐約市上千個家庭受災,不少人頓時流離失所,慈濟紐約分會在9月3日成立「紐約市艾達風暴急降雨急難救助中心」,啟動急難救助機制。「慈濟針對的主要是租客,他們的財產泡水損毀,很多東西都來不及搬,他們多半沒地方住,需要臨時安頓的地方。」慈濟志工蔣珊珊長期深耕皇后區,熟悉當地情況:「災戶裡華裔佔絕大多數,而地下室多因房租便宜,所以很多是中低貧戶,在這緊要關頭,補助津貼能救一時之急。」

生死瞬間的經歷和災後的窘迫,讓許多災民頻頻拭淚。圖片來源/慈濟紐約分會
一位福州奶奶在發放登記處,痛哭失聲。攝影/門海梅

9月8日、11日、18日,慈濟紐約分會針對一百多戶家庭三百多人,進行賑災發放,每戶可領取6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現值卡,還有全新的棉被、毛毯、五穀粉、口罩等,也幫災民張羅二手傢俱。9月11日那場發放,王伯伯騎著家中唯一泡了水卻沒壞的單車,前來發放現場:「今天來,志工又給了我300元,我要買一些吃的,囤一些吃的。」說著說著,王伯伯熱淚盈眶。

活了60多年,沒有遇過那麼即時地協助,連家人都沒那麼快來幫忙,很幸運認識慈濟⋯⋯

發放離開前,慈濟人的溫暖擁抱,是最有力的同在與關懷。 攝影/林晉成

冬天降臨

在新澤西,這裡的災情同樣叫人心痛,造成30人死亡,是該州近代史上死亡人數僅次於桑迪風災(Hurricane Sandy)的致命災難。阿麥德(Ahmed)大難不死,卻在活下來的每一天,一閉眼,就想起他望見的那一幕——一位母親站在茫茫水中,眼睜睜地看著她的嬰兒被水沖走,聲嘶力竭,無能為力⋯⋯這一瞥,成了阿邁德心中無法抹去的痛。

大雨淹沒費城道路,積水難退。攝影/王淑玲
新澤西州的災情慘重。攝影/王萬康

截至10月9日,新澤西志工已在五個重災區進行發放,為災民帶去現值卡和毛毯,災後一個多月,路邊依舊堆滿了垃圾和泡過水的雜物、家具、車子⋯⋯而冬天即將降臨。

格洛麗亞·傑特(Gloria Jett)坐在電動輪椅上獨自來到新澤西志工在伊麗莎白市(Elizabath City)的發放現場,生活遭受如此遽變的她,顫抖的語氣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當天大雨磅薄,這場毫無預警又急又快的雨水,不斷灌入一樓客廳,直到雨水淹到了窗戶的高度。」行動不便的她這才驚覺事態的嚴重,但怎麼逃?還好鄰居通報消防隊及時趕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她從窗戶拖出去。

在嚴謹的事前策畫下,新澤西志工動作敏捷地布置發放會場。攝影/ 李仁傑

另一位受災戶則是用手機紀錄下洪水影片,短短八分鐘內水位就高漲,她必須趕緊放下所有一切逃離低窪地區:「我奮力一直游一直游,游到沒被淹的另一個街區,那裡的鄰居好心讓我進去避難,因為外頭的雨下個不停⋯⋯」這位災民在收下現值卡時,努力地想要讓志工明白,慈濟的關愛和物資,意義深重。

「也許有些災民因為不知如何應對眼前的災厄、苦難、壓力,將他們不滿的情緒發洩在前來幫助他們的人身上⋯⋯我為這些人向你們說抱歉,因為他們太苦,才會言語或情緒失控⋯⋯但我相信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非常感謝您們的幫助。」這位災民展現了無比的同理心,同樣身在苦難中更顯得難能可貴。

災民用手機紀錄下洪災。攝影/ 李仁傑

賑災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瞭解災民內心的苦楚,遇到驚魂未定、哭泣的災民,給予溫柔膚慰,遇到忿忿不平的,則是尊重、包容、聆聽。許多災民在離去時,臉上的表情不再驚恐、怨懟,那份陪伴,是災民絕望的出口。

一位布克爾女士(Ms. Booker)沒收到市府更正發放時間的通知,打電話到會場時,才知道當天發放已經結束,十分沮喪。志工得知後,再度返回發放現場親自送上物資和慰問信。

「住在旅館的這些日子,市府一天只提供晚餐,由於出入沒有車子,所以基本上生活是非常的不方便,就連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洗衣服這件事,都要事先安排一天先搭乘旅館提供到紐瓦克機場的免費小巴士,提著要清洗的髒衣服一路坐車到了機場轉乘新澤西州的自費公車,到自助洗衣店清洗,再以同樣的方式返回飯店⋯⋯」布克爾女士再也扛不住排山倒海的壓力,向志工一股腦兒地傾訴,這些災後生活上的細節,是沒有遭逢過災難的人,無法想像的!累積起來,是怎樣的創傷?這也是為什麼志工排除萬難信守對災民的承諾,希望讓災民能在災後種種的「不確定性」裡,得到安定、安心。

志工的誠信讓布克爾女士感動。攝影/高麗玲
Motel 6汽車旅館有許多低收災民棲身於此,志工也前往發放。攝影/高麗玲

10月9日這天,志工特地前往老殘災民安娜(Anna)的棲身處,由於安娜視力不好,看東西很吃力,志工就蹲在安娜的床前,在那個滿是濃濃煙味和塞滿雜物的廉價汽車旅館房間裡,悉心對安娜解說物資的由來、現值卡的使用方式、保暖的環保毛毯可以陪她過冬、和日後有需要可以如何聯繫。

安娜感動落涙,請我們留下名字和聯絡資料。我們的志工告訴她:「我們的名字都不重要, 只要請您記得 『慈濟』。」

淚眼婆娑的災民安娜對志工承諾,待視力和健康好轉,就要一起行善。攝影/ 李仁傑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