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匯聚 烏克蘭第二階段馳援

採訪/蔡婉珍、陳樹微、朱秀蓮、駱淑麗、李律慈
撰文/錢美臻

慈濟波蘭志工團隊7月26日至7月29日在奧坡雷體育館,進行現值卡發放。圖片來源/陳樹微

慈濟在波蘭的志工團隊在六月底完成第一階段超市購物卡發放後,7月16日於華沙(Warsaw)、波茲南(Poznań)、奧坡雷(Opole)三個城市,開啟第二階段馳援發放現值卡。為幫助波蘭西南部大城奧坡雷市周邊15個鄉鎮市安置的烏克蘭難民,7月26日至7月29日,志工們再度重回奧坡雷體育館(Opole Stegu Arena),進行為期四天的12場發放。

慈濟基金會從7月16日起在波蘭多個城市展開第二階段現值卡的發放工作。圖片來源 / 慈濟基金會

波蘭馳援再一波

26歲的安吉拉(Angela)和她55歲的媽媽維多利亞(Victoria)是來自烏克蘭東部大城哈爾科夫(Kharkov),兩人歡喜地領取了慈濟環保毛毯和每人1,000波幣(約220美元)的現值卡,但仍無法消散心頭對親人的牽掛:「俄羅斯已經佔領了我們的城市,我的爸爸和爺爺都還留在那裡。」安吉拉的悲傷不是唯一,每一個來領取物資的家庭,都能描述出一段在淚水和不捨中告別親人和家鄉的無奈故事。

奧坡雷市非常重視慈濟兩度到來舉辦發放,不僅在發放前於7月25日舉辦正式記者會,邀請波蘭當地媒體來認識和見證慈濟的善舉,奧坡雷市長阿爾卡迪烏什‧維希涅夫斯基(Arkadiusz Wiśniewski)更在7月29日特地來到發放現場,對志工所代表的慈濟基金會與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頒發褒揚狀。身材高大平日總笑容滿面的他在發放現場竟紅了眼眶。

今天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動容,因為這樣的慈悲善舉真的是非常罕見難得,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親眼見證無所求的大愛。

烏克蘭醫院

當波蘭的慈濟志工如火如荼地進行現值卡發放之際,美國慈濟的志工團隊不僅為烏克蘭難民奔走募款,更在炎炎夏日聚集在南加州聖諦瑪斯市(San Dimas)的總會園區,頂著豔陽與高溫,在戶外的樹蔭處拉起組裝線,為烏克蘭當地的醫院和人們組裝醫療急救包整理社區捐助的新衣、二手衣

考量到醫療物資缺乏的烏克蘭醫院,每天都會收治很多因戰爭而受到外傷的傷患,慈濟美國總會醫療發展室主任陳恂滿在醫療包內容物的選擇時,有特別考量:「送去烏克蘭的醫療包與過去組裝的不同,是側重在急診使用部分。所以這次特別有採購三角巾、繃帶、OK绷、酒精棉球、抗生素等該國缺乏的醫療用品,當然一般的藥膏、牙刷、牙膏、剪刀、手套和口罩等醫療與生活用品也會裝入。」

慈濟美國總會志工在美國7月4日獨立紀念日的長週末,匯聚總會園區進行醫療包組裝。攝影/駱淑麗

「今年五月的時候,我們有機會前往羅馬尼亞(Romania)和摩爾多瓦(Moldova),實際地跟援助烏克蘭難民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接觸和交流,了解到當地醫院最緊急的需求。」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解說:「因此我們美國的志工從六月開始便在社區募集衣物和必需的物資,同時訂購大批的醫療用品,才能在七月邀請志工來到美國總會園區,一起為馳援行動進行組裝和裝箱的工作。」

在志工通力合作下,完成了要運送到烏克蘭的7,200多件衣物和999個醫療包的打包工作。

互補加乘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右三)帶領鍾畹盈(右二)等團隊成員,到摩爾多瓦拜訪合作夥伴的心理輔導中心。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總會

美國慈濟專責烏克蘭援助項目的鍾畹盈,目前服務於「慈濟全球事務發展室」,這個單位是慈濟和全世界合作夥伴的溝通協調窗口,剛完成打包的物資就會透過合作網絡,送進烏克蘭:「我們的合作夥伴『空運連結賑災物流基金會』(Airlink)會協助我們把醫療急救包和衣物,免費運送到羅馬尼亞邊境的國際援助物資的物流中心,之後再由另一個合作夥伴『以色列人道救援組織』(IsraAID),把物資送入烏克蘭境內的醫院和當地社區······」

成長於馬來西亞的鍾畹盈,從小學起便在華文學校透過老師教導《靜思語》認識了慈濟與證嚴法師,雖然一路走來一直沒機會走進慈濟,但她始終保存著早年留下的《靜思語》,並深受證嚴法師理念的影響。2015年她因參與慈濟麻六甲(Malacca)分會的教育項目,成為志工,2019年進一步成為當地的慈濟同仁,之後於2021年轉任來慈濟美國總會服務。

慈濟全球事務發展室同仁鍾畹盈(右)進駐波蘭四個月協助援助烏克蘭難民專案。攝影/胡光中
鍾畹盈在6月15日代表慈濟,捐贈一輛廂型車給波蘭「兒童希望基金會」(Children's Hope Foundation),讓其收容的烏克蘭難民能有代步工具。攝影/呂嘉嘉

「在慈濟麻六甲分會工作時,有接觸到難民服務項目,但這次我在4月20日到6月18日進駐波蘭協助烏克蘭難民援助工作,確實感受到有很大的不同······對比馬來西亞安置的緬甸和敘利亞難民,多數是無法再返回自己國家的,來到波蘭的烏克蘭難民卻絕大多數想要回故鄉,甚至一些家鄉在烏克蘭東部戰區的人,一聽到俄國從他們城市撤軍,他們便不顧危險要回家······另外烏克蘭難民普遍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且不乏醫師、心理學家、教師、媒體等專業人士,但在異鄉語言不通,他們無法發揮所學運用專業。」

為了生計,即使學有所長、有專業技能的難民可能必須去當保潔人員,當她們淡淡地描述面臨的困境時,他們雖然沒有落淚悲傷的表情,但聽到這些的我們,心裡都會湧現辛酸與不捨的情緒。

另外一個不同之處,在於慈濟在此次援助烏克蘭難民項目中,匯聚了11個國際組織的力量,借力使力,因此得以主動規劃、快速推動各項難民安置、醫療、教育的服務。例如:與世界衛生署合作兒童醫療組裝「神奇的箱子」,慈濟援助了96個箱子,每個箱子可提供50位嚴重缺乏營養的兒童以及10至15位兒童三個月的醫療物資;慈濟與波蘭婦女基金會(Polish Women Can Foundation)共同成立「烏克蘭活動中心」,也已在6月29日啟用服務。

「我很感謝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開放很大的空間,讓年輕一代的同仁參與難民項目,讓我們去成長和學習,並在前線看到人生中不同層次的苦,那是在安逸環境中難以經歷和體驗到的苦。」鍾畹盈說:「透過此次我們與不同國際機構的互動合作,真的很慶幸大家的理念都很接近,組織間互補的力量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透過組織與組織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們更進一步學習到圓融地讓事情達到雙贏,一起共善來幫助烏克蘭難民,讓他們能真正安身、安心!」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