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勸善導正

撰文/王慮怡
編輯/錢美臻

參與《回饋佛陀故鄉計畫》的慈濟志工,在2024年2月24日第一次踏足尼泊爾迦毘羅衛,把人文教育和《靜思語》教學帶到當地校園裡。攝影/吳南凱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經文:
告舍利弗: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靜思法髓妙蓮華・譬喻品第三》

第十二章、明辨方為說
第十二章章旨:

貢高憍慢計我見,聞不解義智識淺
錯將善法變惡法,如是之人勿為說
不信不敬生誹謗,惡果自招罪無間
聞必信受可為說,勿妄宣傳應慎辨

 

第五節、化惡為善堪受大法
上人手札:斷惑證理眾聖之王,說法教化勸善導正;教人不倦化惡為善,是諸佛但教化菩薩。

凡人滿心煩惱,來自欲心無明。無明似恆河沙亦是沙漠的風沙。佛陀期待眾生心能體會真實法的道理,世人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萬物本具佛性,人類只有真正接受佛陀正法,才能回歸無染著本性。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警誡傳法雖是良藥,也應隨量隨分。即使自我法喜分享,對不堪接受的人,要設法隨順根機,不得強求;以致反效,造罪更甚,因此對象、根機、時機、地點重要性。

回憶初入慈濟,僅是一念幫助需要的人,並不懂佛法,也不理解「斷惑證理」,只因證嚴上人開示與慈濟行善,淺顯易懂更能行;儘管不懂修行,僅僅想學習好事,現在理解,求好的心就是修善、行善的善因緣,漸漸也會有心修法,體悟去除貪、瞋、癡的安然。「修善、行善、存善念。」人只要有善,假以時日,都願意領受佛陀的正教法。

佛陀在教育大法前,對三乘人,循循善誘;《法華經方便品》中舍利弗三請,佛陀三止,最後正要說大法,五千人退席。慈濟由善門入佛門,慈濟59年的史跡信譽,消慈風波,無法信慈濟者亦是退席,甚惜!

四十多年前在小精舍初蓋好打佛七,證嚴上人開講《法華經》,一直到蓋醫院時才停。醫院是第二個十年,1986年8月17日落成啟業。佛陀說法四十多年,開始講大法,視眾生時機與根機成熟,許多形象啟發大眾求法的心。證嚴上人教我們,不要輕易就說:「來來來,我跟你們說《法華經》。」

證嚴上人在2024年2月26日志策會中開示:「⋯⋯總是,未來社會人間很需要我們現在歷史,成為未來度化人間的藏經;二千多年前一直延續下來藏經,也是人編寫出來的。將慈濟整套的過程,好好地整理好,可以寫下時間歷史⋯⋯」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時間不停留,世人都是年華逐漸消逝,靜思弟子,只要願意充實自我,盈香滿懷。品味一生價值,生活的每一時刻都是美好。

2024年七月進入慈濟59周年,新加坡(Singapore)、馬來西亞(Malaysia)慈濟人,秉承師志,立願發心《回饋佛陀故鄉計畫》,在尼泊爾扎根迦毘羅衛(Kapilavastu, Nepal);科技傳法於世,使遙遠的佛弟子,見證佛陀法華說法臺,真實景象。現場與線上,人人法喜,窮極一生,信佛、信法、信僧、信證嚴上人,敬信慈濟菩薩道,所見、所聞、所學。「覺悟、覺醒」修身,佛法真理沁入心脾。

《法華經》若不說,無法結束這一生,佛陀用方法,勸善導正世人,教人不倦,期待佛法世世代代,轉惡為善,正是諸佛來回人間的誓願,教導斷惑證理回歸真如。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