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清流,走向主流

撰文/慈濟美國總會前執行長 葛卓言(濟捨)

The then CEO of Tzu Chi USA, William Keh (front right), led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walk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zu Chi’s philosophy
2009年5月30日,時任美國總會執行長葛卓言(前右一)帶領志工一起參加社區健走活動,推廣慈濟理念。攝影/苗延俊

回首慈濟路,最大的收穫就是了悟這個道理——化繁複為簡單,上人是明師。2001年,上人讓我擔任美國總會副執行長,那個晚上我睡不著,並不是擔心面對挑戰,而是想到,從紐約(New York)到總會就任的我,尚未在當地建立愛的存款前,要如何凝聚大家的力量?又如何去推動總會的工作?上人慈示:「對內要心細、對外要簡單,用愛將大家凝聚起來。」

對內要心細,我能夠了解;但對外要簡單,我就不太能夠了解。繁複的人事,怎麼能夠簡單?我反覆想了一個晚上,到清晨四點才入睡。

後來我想,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如果我太在乎很多人的眼光,或是太在意別人注意我的一舉一動,那我就會產生煩惱心。這才體會出上人說「對外簡單」,其實就是以一顆真誠、付出無所求的心,去面對人、事、物。對外簡單,不正是「菩薩道直故」嗎?

「用愛將大家凝聚起來」,其實也是慈濟最重要的內涵。愛不是用嘴巴講,而是要用行動去表示。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要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我的真誠和關心。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拿這句話檢討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源,調整自己的心態,直接地面對,問題自然圓滿解決。

而只要用心,問題其實都是找到解答的契機。還記得2005年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紐奧良(New Orleans, LA)幾乎滅城,災民全被撤到其他城市。慈濟第一波發放行動在德州(Texas)舉行,黃思賢和曹惟宗親自前往督陣,我在美國總會做後勤,但因為慈濟當時還不是「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NVOAD)成員,想要賑災卻被拒於門外⋯⋯

這場救災行動後我們了解到,救災是在災難「未發生前」就要開始!所以慈濟於2006年加入美國「國際志工組織」(InterAction)及NOVAD,進入當地社會的急難救助系統,平時定期開會、災前做好準備,有災難發生,慈濟就會被通知前往賑災。

2013年,紐約遭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重創,慈濟憑藉著後來累積的美國國內救災經驗,以直接、重點、尊重、及時、務實的方式馳援災民,在NOVAD年會上,榮獲當年最佳急難救助志工組織獎的肯定。

回首近半世紀的慈濟路,慈濟對我人生影響最深遠的,就是讓我在充滿挑戰的人生中,不曾因為遭遇困境、拿不出解決辦法而哭泣。唯一能讓我流淚的,是看到上人或慈濟人,為苦難的人積極奉獻、默默付出,那分難行能行的毅力、無所求的真情流露,總會教我淚流滿面⋯⋯

慈濟路的沿途風光教會了我佛法講的「因緣果報」——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對於果報,應該自我調適心態,以樂觀的態度、及時行善造福,來開創新機運。

上人對弟子說的「度與募」時語重心長,佛陀來人間度化眾生,慈濟入人群募心募愛,佛陀的「度」與慈濟人的「募」,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啟發愛心,將人們帶往幸福的方向,祝福美國慈濟總會邁向35周年里程碑,菩薩隊伍浩蕩長!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