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領袖週/紐約氣候週(一)

《未來契約》:為人類的共同未來尋路

採訪/瑪蒂娜·卡薩斯(Martina Casas)、艾克斯·卡索洛克夫(Alex Kosorukov)
撰​​文/林計鑫
編輯/王偉齡

2024年9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第79屆聯合國大會中發表談話。 圖片來源/聯合國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2015)簽署九年後,氣候危機依然在加速惡化;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在道德和法律規範的空白中迅速發展;塑膠污染問題威脅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俄烏戰爭陷入僵持,加薩走廊(Gaza Strip)衝突迅猛升級⋯⋯在一個日益變革和深度分裂的世界裡,變化,定義著世界,衝突,裝點著人間。

「我們不能用一個為祖父母建立的系統來為子孫後代創造未來。」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這樣說。因此,如何共同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永續的體系、來適應眼前迅速變革的世界,成為緊迫的世界議題。

全球治理轉型藍圖

2024年9月20日至27日,紐約(New York)聯合國總部迎來了第79屆聯合國大會領袖週(United Nations High-Level Week),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齊聚一堂,討論氣候變遷、貧困、飢餓、永續發展、衝突、人權等全球重大議題,尋求合作,為人類的共同未來尋路;而紐約氣候週(NY Climate Week)也在9月22日至29日舉辦,集結來自全球關心氣候與永續發展的民間組織、國際機構,與聯合國大會領袖週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紐約氣候週就是在聯合國總部揭幕,於聯合國大會領袖週中的「未來峰會」(Summit of the Future),開啟多國、多邊、多級別的重磅討論。

「未來峰會」期間,全球領導人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未來盟約》(Pact for the Future)及其附屬文件——《全球數位契約》(Global Digital Compact)和《未來世代宣言》(Declaration on Future Generations)。該盟約的通過是本次峰會的重中之重,旨在應對全球當前及未來的多重挑戰,建立全新體系,推動全球治理轉型。

Philémon Yang said in his speech: "The adoption of the Future Compact represents our commitment not only to solve the immediate crisis but also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sustainable, just and peaceful global order."
聯大主席費勒蒙·揚(Philémon Yang,中)在講話中表示:「通過的《未來契約》代表了我們的承諾,我們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危機,還要為可持續、公正與和平的全球秩序奠定基礎。」圖片來源/聯合國

其中的《未來世代宣言》,強調青年應積極參與國際永續議題,在全球治理和決策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成功面對挑戰的前提

在「未來峰會」開始前,9月21日,聯合國總部有一場名為「樂觀:成功面對挑戰的前提」(Room for Optimism: A Precondition for Success in Challenging Times,簡稱:RFO)的周邊會議(side event),是「未來峰會」的序曲之一。RFO會議是由巴哈伊國際社會(Baha’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主辦、慈濟協辦,聯合國大學政策研究中心(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智利駐聯合國常駐代表團(Permanent Mission of Chile to the UN)等26個機構參與。與會的各國外交官、聯合國官員及民間社會代表被問到:「是什麼激勵了你們、讓你們滿懷樂觀,能繼續為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慈濟美國總會聯合國事務代表裘耀陽表示,「未來峰會」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契機,因為它將聚集不同的聲音,彼此腦力激盪,為「如何因應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提供了全面的、重新構思的機會。」他還強調社區在推動變革中的核心作用,認為只有當這些討論和學到的知識回歸到社區,才能真正發揮長遠影響。

在會議上人們總會討論許多,也互相學到了許多,但我們一定要將其帶回我們的社區落實。

Daniel Perell (left) and Steve Chiu (right)
RFO會議由巴哈伊國際社會聯合國辦事處代表丹尼爾·佩雷爾(左)主持,裘耀陽(右)與其是好朋友,二人常在聯合國就全球治理、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以及災害風險減緩等議題發聲。攝影/瑪蒂娜·卡薩斯

「在困難時期,樂觀尤為重要。聯合國很擅長告訴我們,我們正面臨的所有挑戰,我們確實需要了解這些挑戰,但我們也需要知道我們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巴哈伊國際社區聯合國代表丹尼爾·佩雷爾(Daniel Perell)說:「如果沒有樂觀的心態和一種必勝的信念,那會變得非常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伊始,與會成員共同觀賞了一支精彩短片,該短片由慈濟美國總會文史室訪談、拍攝、剪輯,一張張來自全球各地的面孔紛紛強調,即使在困難時期,只要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人們通力合作,堅定變革之信念,保持樂觀,定能看到前行的希望。

來自阿聯酋杜拜的學習星球學院青年研究員萊卡·卡姆蘭(Raiqa Kamran, Youth Fellow from Dubai, UAE Learning Planet Institute)與會後感到振奮:「在這個充滿逆境的世界裡,有這麼多的掙扎和挑戰,保持積極的態度尤為重要,一定要時刻保持積極!因為只有積極,才能帶來改變。」

Tzu Chi youth representatives take a group photo in fro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2024年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 2024)與2024年聯合國大會領袖週同時舉行,期間以年輕人主導的計畫備受各國關注,慈濟青年代表們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前合影。 攝影/ 瑪蒂娜·卡薩斯

慈濟青年代表武泓漪也把握良機,盡情投入、吸收和學習:「作為年輕人坐在這裡、被一群有著數十年(聯合國)經驗的人包圍著,確實會讓人感到有壓力。但能一起工作、參與,意味著我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盡己所能、以任何微小方式做出貢獻。」

會議週上,關鍵詞是「永續發展」, 討論均圍繞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展開。在這一系列的領袖會議中、在爭辯與探討中,國際社會在諸多問題上達成共識。然而推動全球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青年世代的參與與聲音至關重要。前愛爾蘭(Ireland)總統、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瑪麗·羅賓森(Mary Robinson)就在RFO會議上強調跨世代合作的必要性。

我的前老闆、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nnan),他也曾是人權委員會的高級顧問。他常說:『你永遠不會因為太年輕而不能領導,也不會因為太老而無法學習。』現在,年長者擁有豐富的長期領導力,而我們正在推動世代之間的合作——長期領導力是由不同世代的創新共同組成的。

為了達成賦權青年的目標,慈濟也在此次聯合國大會領袖週/紐約氣候週期間,於紐約大愛人文中心舉辦一系列的周邊座談會,提供一個平台,讓來自不同國度、不同領域的青年腦力激盪,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