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國時間的早上,突然在烏克蘭領土上瀰漫的戰火硝煙震驚了整個世界。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一切來得突然,尤其是烏克蘭的平民百姓們的世界幾乎在剎那間崩塌。幾百萬的烏克蘭人冒著槍林彈雨,開始湧向邊境,試圖逃離這個突然無法生存的家園。
證嚴法師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發動全球慈濟人共同心繫烏克蘭民眾。無論距離有多遠,無論手上的資源有多麼微薄,無論自己的生活裡有多少的困難,一時間志工們全都有了新的、更加急迫的目標:每個人都試著伸出手,盡可能地為逃離烏克蘭的人提供一點幫助,讓他們可以早日遠離戰亂,在新的國度平安落腳。
慈濟及時的救助
自戰爭爆發,已經有超過500萬的烏克蘭居民逃往歐洲鄰近國家。 其中波蘭作為歐洲離烏克蘭最近的國家,已經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裡接收了240多萬烏克蘭的民眾。這個國家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飽受摧殘,但也許正因為這樣的群體記憶,讓許多波蘭人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幫助湧過邊境的烏克蘭人。
這一大批民眾在逃離戰火後流離失所,急需幫助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身在波蘭的慈濟志工在短短的十天內,匯整各方提供的物資,包括大米、麵條、蔬菜罐頭、玉米罐頭、玉米片等易於煮食或保存的食物,及牙膏、牙刷、衛生紙等生活用品,於3月5日在波蘭北部斯科熱沃村(Skórzewo),第一次為烏克蘭民眾提供發放。
因逃難的旅程艱困,不可能帶太多行李,流離在外的烏克蘭人大多身無長物,即使預備了一些旅費,但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慈濟志工就近採購送去的物資以食物為主,另外還有保暖的慈濟環保毛毯,讓他們在有充足食物後,不致受凍。這些物資有的是在當地採買,有的則是全球慈濟志工努力趕製運送過來的。例如環保毛毯,就是台灣志工加班加點趕製出來的,此外德國、英國的志工也送來大批物資。
接下來,波蘭當地的志工又馬不停蹄地匯聚資源,在三、四、五月間多次與波蘭政府、其他人道組織合作進行發放,來幫助烏克蘭人。在志工的行列當中,不乏像翻譯志工庫切列帕·奧爾哈(Kucherepa Olha)一樣的烏克蘭籍人員。看到同鄉的苦難,他們特別心痛,也格外為有慈濟的幫助而感到欣慰。
「慈濟發放的購物卡,是一份美好的心意。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自行採購生活用品,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庫切列帕在發放中向烏克蘭民眾解說,也代表民眾對慈濟表達感謝。「感謝幫助我們的每一個組織,他們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
截止5月12日,慈濟在波蘭的382位志工,已經幫助了13,071位烏克蘭民眾,其中有1,649個家庭收到了慈濟的現值卡。而在接下來,志工們也已經規劃好五月即將在華沙(Warsaw)、波茲南(Poznan)和盧布林市(Lublin)的活動,發放4,200張現值卡和為民眾保暖的毛毯。
波蘭政府也為烏克蘭人設立了幾處大型收容所,給民眾提供一個落腳的地方。在這裡,背井離鄉的民眾都暫居在一張窄窄的行軍床位,不過這至少滿足了他們基本的食宿需求。細心的志工觀察到,來領物資的人多數是母親和小孩,因烏克蘭當局限制成年男性離境,因此這些家庭的先生和父親被留在烏克蘭保衛家園。這些暫時逃離戰區的民眾惦念著家人,即使在安全的環境裡,臉上還是有著抹不去的憂愁。
為了緩解這些焦慮的情緒,慈濟志工準備了許多氣球送給孩子們,還帶著他們繪畫。和孩子玩在一塊,期間笑聲不斷,讓失去家園的烏克蘭民眾能夠暫時忘掉困頓和戰爭的陰霾,以及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透過繪畫讓人發揮想像力,釋放壓力,緩解對生活和未來的憂慮。
在物質的幫助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讓這些民眾保留對未來的希望,這是慈濟志工在每一次災難救援中不忘的宗旨。
「現在是非常艱難的時刻,我們期待能早日回家,戰爭盡快結束,期盼烏克蘭全境歸於和平。」烏克蘭民眾伊琳娜·斯圖帕克(Irina Stupak)說。無論是烏克蘭鄉親還是幫助他們的志工,大家共同的願望就是戰爭可以早點結束,讓這些遠離故土的人可以重建生活。
相信有一天我們回家的時候,一切都會跟以前一樣的好。
烏克蘭民眾 伊琳娜·斯圖帕克
來自友鄰的援手
波蘭政府設立的收容中心雖然可以暫時為烏克蘭民眾遮風擋雨,但是因為條件限制,有的收容中心約有四百張行軍床,但只有兩間廁所,也沒有地方擺放個人物品,並不適合長期生活。因此有許多波蘭人自發地打開自己的家門、公司、工廠,歡迎烏克蘭人暫時居留。他們的人道救援精神,讓慈濟志工深為感動。
例如位於波蘭西部的波茲南市,有一間工廠把辦公室和一部分廠房空出來,提供給烏克蘭家庭暫時落腳。
工廠的老闆娘艾瑞娜·科恩(Irena Korn)說:「雖然我們在波蘭西部,離烏克蘭很遠,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幫上忙。所以我們決定空出工廠和幾間辦公室,給願意來作客的人。」
艾瑞娜把辦公室改裝成臨時居所,一個房間內放了兩、三張床,就是一家人臨時棲身的住所。此外,她還貼心地添置冰箱,將會議室改裝成廚房和用餐區;原本放文件的展示架,成了放置乾糧食材、嬰兒食品罐頭的置物架,而會議桌則成了住客們能一起吃一頓便飯的大餐桌。這樣的設置給這些處境艱難的烏克蘭家庭,在生活上提供了不少溫暖和便利,這正是艾瑞娜希望看到的。
希望我們的客人能覺得在這裡的生活還算正常,他們可以做做菜、聊聊天、喝喝茶;希望他們能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的自在。
波蘭居民 艾瑞娜·科恩
還有不少波蘭人,自發地承擔起採購的工作,讓烏克蘭民眾至少在計畫下一步生活的同時可以吃飽穿暖。烏卡斯·漢西克(Lukasz Hancyk)是波蘭的一位實業家。這一個多月裡,烏卡斯開著公司的貨車,帶著太太和兒子以及參加鐵人三項認識的十位朋友來到慈濟的發放地點,協助清點和運送志工採購的物資。
「如果有更多人認同慈濟的善念,也願意加入救助的行列,勢必會讓事情容易很多。」烏卡斯樂觀地說。
烏克蘭人的堅韌毅力
烏克蘭人雖然在逃離戰亂,但是也展示了驚人的堅韌毅力。在3月19日,慈濟美國總會的園區就迎接了這樣一位客人到訪。美麗的身心障礙模特兒奧桑納·科諾涅茨(Oksana Kononets),曾在2017年代表烏克蘭(Ukraine)參加首屆「世界輪椅小姐」(Miss Wheelchair World)選美競賽,獲選為「個性小姐」(Miss Individuality)。
十九歲時,奧桑納因意外從五樓摔下,幸運撿回一條命卻因頸椎受傷致使頸部以下癱瘓。這位原本有著光明未來的漂亮女孩,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並不氣餒。在事故後,她積極接受復健治療,並回到大學取得教育學士和社工碩士的學位。作為模特和公眾人物,她一直以個人經歷,鼓勵更多身心障礙者走出自我設限,再次擁抱生活。奧桑納天使一般的外表,包裹著一顆善良與堅強的心。即使這樣,突如其來的戰爭也一度讓奧桑納不知所措。
「我的父親、姐姐、八十多歲的老祖母和家裡的貓,都還留在首都基輔(Kyiv)。」奧桑納說:「父親堅持要我和媽媽離開,因為他希望我別放棄堅持的夢想。我每天都和留守的家人視訊,希望能早日回國和他們團聚。」
戰爭讓平日就對身心障礙者不太友善的遠途旅行,變得更加困難。航線禁飛、機場關閉,奧桑納和母親瑪麗娜(Maryna)必須選擇火車和巴士等交通工具,輾轉進入波蘭。考量到旅途中或許會面臨許多難以預料的危險,加上母親一手要推她的輪椅,一手要拉著行李,所以母女只帶了一只輕便的隨身行李箱就出發了。這段本來只要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旅程,奧桑納母女在飛彈轟炸的驚嚇中,走了整整五天。
這次陪同奧桑納來到慈濟園區的是一位成長在慈濟家庭的華裔年輕人--莊勝硯(Jonathan Chuang)。莊勝硯說,他與奧桑納五年前在法國相識。當時正在學習烘培的他,在相識後立刻被奧桑納樂觀堅強的精神和信念打動。兩個人成了好朋友,也一直保持聯繫。
「我知道奧桑納想成為一位頂尖的模特,希望能以身心障礙模特的身分激勵更多身處困境的人,所以我一直幫著她在美國聯繫經紀公司、活動團體,希望能讓她爭取到更多參與演出的機會。」莊勝硯回憶。
莊勝硯的祖母蘇徵儀(Jenny Su)和母親朱心如(Sharon Chu)都是資深的慈濟志工,自幼受慈濟理念耳濡目染的他,也以助人為樂。得知奧桑納母女已抵達波蘭邊境,莊勝硯當機立斷,馬上自費為她們搶購了飛往洛杉磯的機票,請母親協調可接待住宿的家庭,並且終於在3月5日歡迎多年的好友來到美國。在母女倆暫居洛杉磯這段時間,莊勝硯承擔了她們所有的交通接送,並出資為她們添購生活用品與衣物。
我真的很感謝莊勝硯一直在幫助我,他是我最棒的好朋友。
烏克蘭身心障礙模特兒 奧桑納·科諾涅茨
這位經歷過許多磨難的堅強姑娘,深知像自己的父親、姐姐和祖母一樣,還有許許多多的同鄉滯留在烏克蘭,在戰火硝煙下艱難求生。所以她希望以個人艱辛逃離火線的經歷,幫助慈濟提供更適切地援助,幫助更多烏克蘭人可以遠離戰亂,在異國他鄉開始和平的新生活。
感同身受的善意
在逃離烏克蘭的民眾中,有大約四萬人長途跋涉來到了土耳其(Turkey)。經過艱難的旅程,他們在抵達土耳其時急需幫助。因此慈濟志工從三月開始前往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烏克蘭家庭探訪,了解他們的確切需要,再提供合用的物資。
維多莉亞(Viktoriya)和六位家人遠從首都基輔開車來到土耳其,目前暫時棲身在伊斯坦堡(Istanbul)的一處小公寓裡;他們橫跨摩爾多瓦(Moldova)、羅馬尼亞(Romania)和保加利亞(Bulgaria)三個國家,最後來到伊斯坦堡,投靠在這裡的親人。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旅程,前後花費了四天時間。
即使在土耳其落腳後,一家人也不得不窩居在窄小的公寓中。七個人只有三張窄小的單人床,杯盤和嬰兒尿布、濕巾等用品堆放在小桌和矮櫃上,大人的衣物則掛在門上,室內還有一隅被充當作為晾衣場。
「我最小的弟弟魯斯蘭(Ruslan)九個月大,需要醫療援助。他在逃難期間生病了,並在伊斯坦堡的一家醫院被診斷出患有肺炎。有一位土耳其人,幫忙支付了醫院的費用。我的另一個弟弟,三歲的麥凱他(Mykyta),受到戰爭和轟炸的影響,害怕離開室內。只要閉上眼睛,他就會開始哭泣和尖叫。」這是維多莉亞在寫給當地烏克蘭協會(Ukraine Association)的求助信內容。
慈濟通過烏克蘭協會了解到這些情況,立刻派志工前往探訪。拜訪維多莉亞一家的是敘利亞籍志工阿布杜拉·哈提普(Abdullah Hatip)。阿布杜拉本人也是在幾年前,逃離敘利亞戰亂輾轉來到土耳其的新住民。因此他對維多莉亞一家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因為戰爭,我也不得不離開我的國家,來到這裡生活。所以,我真的能夠理解你們正在經歷的所有事情。但請相信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土耳其敘利亞籍慈濟志工 阿布杜拉·哈提普
在了解到維多莉亞一家人面對的困境後,阿布杜拉把慈濟發放的現值卡交到她的手上,並教她如何使用。他說:「這是給你們應急使用的連鎖超市現值卡,你們可以如同現金一樣很方便地使用這張卡。」
在關懷家訪的一週後,志工阿布杜拉和其他兩位志工特地為維多莉亞一家人購置了床墊,好讓他們不必再因為缺乏睡床,而必須睡在冰冷堅硬的地舖上。
遠離故土接受慈濟救助的土耳其敘利亞籍志工,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他們曾接收到的善意擴散出去。全球各地的慈濟人,也以不同的方法,幫助被迫離開家鄉的烏克蘭人,儘管大家的膚色、信仰、個人經歷或不相同,但受到慈濟理念影響的志工們,都已伸出溫暖的援手,通過實際行動援助烏克蘭人,等候重歸故里的日子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