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精選《海洋陰謀》:揭開商業捕撈的真實樣貌

紀錄片《海洋陰謀》深入追蹤人類商業捕撈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圖片來源/Pexels

撰文/宋小可

攝像機鏡頭掃過清澈卻略顯空蕩的海底。 一切看起來都很平靜,直到鏡頭拉近,聚焦在兩個圓柱形的生物身上。雖然第一眼看過去很奇怪,但是還是不難看出,這是兩條鰭被砍掉的鯊魚——這些最可怕的海洋獵手,牠們的眼睛看起來充滿無助,好像是為自己的命運震驚。 牠們還在艱難地喘息著,但是沒有了鰭,牠們只能像毫無知覺的物體一樣,在海底滾動,隨波逐流,而最終,牠們必死無疑。

鯊魚本該是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狩獵者,但是人類的捕撈,讓這些對海洋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生物瀕臨滅絕。圖片來源/Pexels

這只是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眾多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之一,這部影片由英國導演阿里·塔布里茲(Ali Tabrizi)執導,於 2021 年在網飛(Netflix)上映,講述當前非永續的商業捕撈行為。

空曠的海洋

取自鯊魚鰭的魚翅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由於曾經稀有,一碗並無突出營養價值的湯莫名成為象徵財富的標誌。 即使時至今日,每一碗魚翅的售價還是可以高達100美元,而全球魚翅產業則價值數十億美元。 

在宴席上吃到這道菜,也許很少有人會在腦海中想起那一幕幕在海底無助滾動的無鰭鯊魚畫面,但是在看過紀錄片後,許多諸如此類的畫面在觀眾腦海中遲遲不散——這正是《海洋陰謀》最寶貴的價值之一!它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他們的習慣和消費,究竟是如何傷害大自然中的其他生靈。 

除此之外,阿里還運用了一系列更為驚人的數據。例如,鯊魚因為人類的捕撈而瀕臨滅絕。 在過去的20年裡,某些鯊魚物種(如長尾鯊、公牛鯊和雙髻鯊)已經減少80-99%,與此同時這個數據還在加速惡化,因為每一個小時,世界上就有11,000-30,000條鯊魚慘遭捕殺。

人類過度捕撈。圖片來源/ Pexels

更可怕的是,這些駭人的數字根本無法與商業化的過度捕撈相提並論。 紀錄片中提到,全球目前每年捕撈2.7萬億條魚,即每分鐘就有500萬條魚落網! 按照這個速度,到2048 年,地球的海洋幾乎會空無一物!我們熟悉的色彩繽紛、物種豐富的大海,將永遠不復存在——海洋,並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阿里在紀錄片中採訪了多位權威的海洋生物科學家,用科學研究的實質性發現,證明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探險家西爾維亞·厄爾(Sylvia Earle)。這位傳奇性的女科學家是當今倡導終止商業捕魚最響亮的的聲音之一。

人類找到、捕殺、剝奪、銷售和消費的能力,已經造成某些物種的消失率高達99%。

人工養殖漁場。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人可能還持有一種觀點,就是今天人類食用的大部分海鮮都來自人工養殖場。這確實沒錯,因為根據阿里找到的數據,50%的食用海鮮是人工養殖的,但這並非意味著人工養殖比過度捕撈更人道,也並非是漁業的替代方案。

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新聞調查發現,蘇格蘭(Scotland, UK)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養殖鮭魚的生產地之一,每年為蘇格蘭經濟提供20億歐元的收入,然而與此同時,在2013到2019年間,環境污染造成的負面影響耗費就粗估至少14億歐元;除此之外,人工養殖還需要大量的天然魚類製成的飼料,因此人工養殖的成本產出比例非常低,也並不能減少對海洋生態的破壞。

魚的感知

阿里還想透過《海洋陰謀》推翻的另一個常見的誤區——大多數人認為,魚和其他動物不同,沒有感知,因此很少有人會像對待寵物貓、狗一樣,去揣測他們的寵物魚在想什麼。 

「我很難相信有人會問出,魚會痛嗎?這樣的問題。」西爾維亞在採訪中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我認為這是常識。 魚有完整的神經系統、具備所有脊椎動物所具備的基本身體構造。魚擁有人類幾乎無法想像的感知能力,因為它們的身體兩側有一條側線,可以感知水流中最微妙的變化。」

「那些說,魚毫無知覺、不能感到疼痛、或者無法感知到未來危險的人,我只能說他們沒有真正觀察過魚。」她補充:「但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繼續肆意傷害無辜的生命而不受良心譴責。」

據歐盟的一個科研小組發現,魚與人類、海豚和鯨魚一樣,擁有複雜的社交生活,它們甚至可以與其他物種組隊,一同尋找食物。這些研究證明,魚類具有卓越的智力、記憶力和感知能力。

影片的下個場景,來到一家常見的中餐廳。工作人員從在魚缸裡捉到一條魚,直接在魚缸外宰殺,魚的鮮血流了一地。魚缸裡的其它魚擠在魚缸的玻璃旁,默默地目睹著這個恐怖的屠殺。

「有證據表明,當魚看到同類被從魚缸裡捉出並切碎時,它們會表現出好奇、擔心甚至是恐懼。被屠宰的那條魚可能是它們的家庭成員、親戚、或是經歷一段時間慢慢熟悉的朋友。」生物學家喬納森·巴爾科姆(Jonathan Balcombe)的解釋,進一步確認了導演阿里的論點。

魚類還有甲殼類動物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像我們。

多重選擇

其實停止吃魚和其他動物,並不是無私,而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益的選擇。 經過工業革命後的幾百年,地球生態受到了嚴重污染,而最終所有有害物質都會進入地球的水域,因此無論是野生捕撈還是養殖的魚類,都不可避免地含有各種毒素,長期食用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傷害。

「海鮮水產所含的工業污染濃度是最高的。」暢銷書《如何不死》(How Not to Die)的作者邁克爾·格雷格博士(Dr. Michael Greger)在紀錄片中說:「停止食用海鮮,我們就不會吃下那些有毒的重金屬,並且減少戴奧辛(Dioxin)和多氯聯苯(PCBs)以及其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攝入量。」

值得慶幸的是,當今人們獲得營養的管道十分多樣,不必依賴吃魚攝取,也正是為了帶動更健康、永續的飲食習慣,慈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和許多餐廳組成「素行動聯盟」(Very Veggie Movement Partnership),讓更多人們知道餐盤上少了雞鴨魚肉並不難,營養美味更加分——因為許多加入這個聯盟的餐廳,都在用創新的方法製作既能滿足味蕾又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植物性菜餚。

Daikon Vegan Sushi全素的「金槍魚」握壽司。圖片來源/Daikon Vegan Sushi

例如位於拉斯維加斯的Daikon Sushi,就提供全素的日本料理和壽司。這裡的菜餚從外觀和味道上看,都與平時用魚製成的壽司一樣。但事實上在這個餐廳裡,最新鮮的西紅柿經過烹製和調味,可以完美模仿金槍魚的質地和口味;就連不起眼的白蘿蔔,也在廚師的巧手創意下,變成像扇貝一樣的美食。

再比如位於加州苗必達市(Milpitas, CA)的一家植物性漢堡店,RawASF,也用農產品製作出非常新鮮美味的漢堡,並配以純素的燕麥奶昔。 如今很多素食餐廳都像RawASF一樣,頗受年輕一代的歡迎。今天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對地球面臨的各種環境問題更加關注。幸好素食餐廳也與時俱進,不再只提供以往清湯寡水、食之無味的素齋,而是像RawASF和Daikon Sushi一樣,讓人們既可以選擇環保,也不必放棄熟悉的美食。

RawASF的全素漢堡好吃又健康,奶昔也不含任何奶製品,是百分百的全素有機食品。圖片來源/RawASF

世界各地現在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努力革新人類既有的飲食習慣。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能是未來的主流,因為很快就會有替代品來取代我們習慣吃的每一種食物,包括在陸地上飼養和從海裡捕撈的動物。

「如果我們停止干擾的行為,海洋生態系統可以迅速地自愈。」著名環保記者喬治·蒙比亞特(George Monbiot)在紀錄片中說:「那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珊瑚礁大面積復活,令人嘆為觀止的大型魚群在海中暢遊,甚至會看到鯨魚重新光顧海岸。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可以讓海洋恢復健康。」

紀錄片接近尾聲,來自不同領域的海洋權威呼籲,世界各地必須建立並積極執行「捕撈禁區」,而就算短期內無法做到全面禁止捕撈,各國政府也必須先停止繼續補貼危害重大的商業捕撈行為;而導演阿里也用自己在拍攝紀錄片過程中得到的頓悟,總結全片。

我意識到,我每天能為保護我愛的海洋生物做得最好的選擇,就是停止食用牠們。

如果可以及時行動,保護海洋,未來的大海也許會重新呈現勃勃生機。圖片來源/Pexels

每個人在飲食上的選擇也許影響微小,但疊加起來,卻可以為保護地球生態做出決定性的貢獻。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