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氣候峰會】:拍板落實氣候正義

英文撰文/林文音、曾奐珣
翻譯、編輯/王偉齡

在埃及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主軸為“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 (一起行動)。
圖片來源/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UNFCCC)

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簡稱:COP27)會場,從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埃及(Egypt),拔地而起,搭乘著零碳排的電動巴士駛向設於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的會場時,從窗戶望去,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上的層層山巒和紅海(Red Sea),在艷陽下閃著金光及瀲灩的藍。

這是世界級渡假勝地的美景,夏姆錫克附近的海域,孕育了全球5%的珊瑚礁群,也是除了東南亞地區以外,珊瑚礁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但如今,海水暖化、變酸、污染,讓多彩的珊瑚迅速垂死慘白,選擇在此舉辦氣候峰會,就是要讓與會者感受到迅速消失的美麗和生態崩壞的危機,近在眼前!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來自菲律賓的林文音(右)和馬來西亞的曾奐珣(左)是慈濟青年學長(編註:已大學畢業的慈濟青年)。她們從慈濟國際青年領袖培育計畫眾多參與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慈濟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的青年代表,用年輕世代的視角做第一手觀察。

腳踩著油門

這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第五次在非洲大陸舉行,因為這片土地在面對氣候危機時極度脆弱——更頻繁的旱災和洪災,讓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非洲糧食系統更加緊繃、也讓非洲多國陷入更深的貧窮⋯⋯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2 mid-year 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 by World Bank),非洲現在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處於飢餓狀態,約有一億四千萬的人正面臨嚴重飢荒!這個讓人咋舌的統計數據,讓所有與會者不正視也難。

包括慈濟在內的197個國家或組織代表匯聚在此,期待能為氣候變遷找到出路,讓溫室氣體排放量能降回到工業時代前的水平,也為深陷氣候危機中的國家找到存續方法,畢竟非洲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僅佔全球的3%,卻必須承受最嚴峻的氣候變遷惡果,而先進國家也終於開始領受到氣候變遷的威力——世衛最新統計,2022年歐洲就有超過1.5萬人死於高溫,其中西班牙和德國最嚴重。

「我們正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腳還踩著油門,我們的地球正快速接近氣候危機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在開幕致詞裡用極度精準的譬喻當頭棒喝,試圖喚醒各國代表的危機意識——該是放下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手腕和商業利益考量的時候了。

人類有一個選擇,合作或滅亡,若無法達成氣候團結公約,就剩下集體自殺公約。

聯合國秘書長(右) 用精準的譬喻當頭棒喝。圖片來源/UNFCCC

相較於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的溫度,眼下地球已暖化了1.1度,而自人類有紀錄以來,溫室氣體排放的最高峰,就落在2010年到2019年間。滴答滴答倒數計時的氣候時鐘,就擺在會場人來人往的重要匯聚點,當決策者們還猶豫不決躊躇不前時,時間才不等人,冷漠也無情地繼續飛逝——大鐘上顯示的,是人類控制全球升溫幅度在攝氏1.5度內所剩的時間,而截至COP27舉辦時,人類只剩下大約六年的時間可以採取行動逆轉⋯⋯換句話說,若人類不改變,大約在2028年,地球升溫就會突破攝氏1.5度,那時候就進入不可逆的地球大規模崩壞期。

場內的影片控訴人類,把大氣層當作是溫室氣體的公共下水道,恣意排放、污染。圖片來源/UNFCCC

鮭魚墜子

COP27今年的主題是「一起採取行動」,主辦國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期待,這場峰會能夠跳脫過去歷屆峰會為人詬病的紙上畫大餅:「我深深相信,COP27可以讓人類團結起來,透過共同的行動、有效的執行,一起挺身面對地球物種滅絕的危機。」

除了各國代表,非官方組織也積極加入抑制氣候變遷的腦力激盪,包括原住民、農人、研究員、企業主、宗教代表等也都在現場致力於草根倡議,實際上,真正的解決方案都不可能只來自一個人或一個聲音,每個社群都必須投入。

聯合國氣候峰會首次設立原住民館。圖片來源/UNFCCC

在三萬三千多人的會場,一眼就能看到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的倡議者。今年的會場內設有原住民館,從原住民與萬物生靈共生共存的文化信仰、古老智慧、經驗、建言中找答案,並聆聽他們的訴求。

其中北加州原住民部落Winnemem Wintu Tribe(簡稱:溫圖部落)就世世代代與山林溪谷共生。他們分享,在傳統的鮭魚慶典上,數萬名族人會在黑暗的夜裡點燃火炬、擊鼓、跳舞,因為他們相信,鮭魚除了透過溪水的味道、星辰的方位、也能透過溫圖部落的引導,順利找到牠們的原生地產卵;而過去的鮭魚成功逆流而上的數量,多到可以讓族人走在鮭魚的背上過河!但二次大戰後,大壩建起,部落的土地被淹沒、鮭魚返鄉的路線被阻斷,再加上嚴重的污染⋯⋯如今,這個部落只剩下寥寥125人,而每年成功溯溪而上的鮭魚,也只剩零星的一千多條⋯⋯。

「很多地方,原住民都將是氣候變遷下第一個被刷掉的族群,先是開始缺水、然後被迫住在受到汙染的地區,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女性部落首領卡靈·西斯可(Caleen Sisk)戴著的項鍊上,就有一只鮭魚的墜子,那不是裝飾,而是謹記著族人的命運和神聖的鮭魚是如何緊緊相扣:「我們是第一個感受到氣候變遷惡果的人,現在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巴西原住民倡議者。圖片來源/UNFCCC
原住民舉牌,上面寫著「別再偷走祖靈的土地」。圖片來源/UNFCCC

還有許多來自巴西亞馬遜雨林區的原住民倡議者,頂著藍色與白色相間的羽毛頭飾。她們的家鄉有著全球最重要繁複的生態系統,雨林不僅為地球維持生物多樣性,更為地球封存了800億噸到1200億噸的二氧化碳!但現在祖靈的土地四面楚歌,油井、天然氣鑽探、大規模畜牧業養殖場如瘟疫般蔓延,吞噬了大片綠色,裸露的土層釋放出危險的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的惡性循環,生物多樣性不復在,大滅絕的骨牌效應已然啟動。

同時間,來自太平洋島嶼的原住民族群也為氣候正義大聲疾呼,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嚴重威脅到他們生存的空間,而此次氣候峰會,就是希望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已開發國家,能落實延宕已久的氣候賠償——成立「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讓承受氣候變遷苦果的貧困國家、地區能獲得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資源。

鐵達尼號

11月20日,歷史性的協議總算催生。

這是聯合國氣候峰會史上第二長的會議,足足多延展了兩天——在超過35個小時的馬拉松式協商後,一度被中斷,再重啟。疲憊不勘的近兩百國代表總算在最後一天清晨,睜著惺忪的睡眼獲得了共識。主席迅速念出決議拍板通過,貧窮國家歷經三十年苦苦爭取的「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總算確定成立,氣候正義首度落實,但詳細執行方式依舊沒有共識;此外,如何逐步淘汰石化產業也無任何進展,讓環團希望落空。

馬拉松式的氣候峰會閉幕會議讓與會者筋疲力竭。圖片來源/UNFCCC
議場內處處可見石化產業說客的身影,而議場外環團則舉牌抗議石化產業釀災殺人。圖片來源/UNFCCC

在與會的年輕人眼裡,聯合國這個龐大的機制仿若鐵達尼號,看見冰山了,卻因為船身太過龐大、船速過於緩慢,來不及駛離撞上冰山的航道!

「我們年輕一代都有相同的訊息要傳遞,那就是我們沒有時間了!我們需要行動、我們需要資源!也正是因為沒有行動、沒有資源,所以我們現在還必須每年舉辦氣候峰會。」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青年代表奈瑟琳·艾爾西恩(Nisreen Abdelrahman Hassan Elsaim)是第八年參與氣候峰會:「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就不再需要參加,因為那意味著,樹已恢復應有的翠綠、四季遵循著大自然的軌跡走、沒有海洋生物會因誤食塑膠撐著餓死、所有人種都能平等生存、落後國家承受得住自然災害、原住民能安居在亞馬遜雨林中,還有最重要的,全球暖化升幅不超過攝氏1.5度⋯⋯。」

年輕人舉著抗議標語,要峰會各國代表不要再讓他們失望。圖片來源/UNFCCC
各國青年代表督促聯合國氣候峰會實現氣候正義。圖片來源/UNFCCC

不同國籍、膚色、文化、說著不同語言的年輕人有志一同,拋開地域性的人我分別,視自己為地球這艘大船上的生命共同體。

氣候正義必須要在我們這一代就實踐!年輕人有能量,也有高度的敏銳來接受這個挑戰。年輕人也許很單純、很不實際,但這卻正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

眼前的挑戰雖然巨大,但所有人都必須挺身面對。而所有的對話都不能只侷限在一年一次的氣候峰會上,也不能只在政治角力的談判桌上,這樣的對話、行動、決策,必須發生在每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朋友圈裡、社區的每個角落——無需再浪費365天等待下一屆氣候峰會做出結論,因為人類已經沒有時間!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