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住屋動土 災民重建「天堂」

撰文/張今寶

慈濟北加州執行長謝明晉,聯合眾多合作團體組織,與坎普山火災民共同齊聚重災區天堂鎮鄰近山丘上,舉行重建微型住屋動土典禮。攝影/容長明

2022年5月19日,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協同慈濟溪口(Chico)志工團隊、當地合作組織、社區成員,齊聚在2018年底遭坎普山火(Camp Fire)吞滅全毀的重災區天堂鎮(Paradise)鄰近山嶺上,舉行為山火災民重建微型住屋(Tiny Home)的動土典禮。該計畫將在四個月內,完成首戶微型住屋的興建,之後陸續在鄰近地區於一年內,完成共五戶的微型住屋建造。這項計畫將讓坎普山火中長期關懷工作,能更深更廣地向前推進。

坎普山火發生三年多以來,災區重建工程面臨的關卡與挑戰不斷,慈濟溪口志工團隊一路協助災民,找出各種符合實際需求的重建方案,幾經波折後,才找到最為立即可行的辦法 — 興建「微型房屋」,這也是慈濟在美國札根以來的第一個「大愛屋」項目

由於沒有現行的設計,所以慈濟北加州分會聯絡設計師進行藍圖細節規劃,並負擔一切設計費用,再交予布特縣(Butte County)政府審查批准,經過數回修改,設計終獲批准成為微型屋的總圖(master plan),可在將來更多類似需要的重建中使用。微型房屋實際建造工程由「小松基金會」(Tiny Pine Foundation)負責,由具有建築的專業義工無償幫忙,工程費用由其他合作組織及災民本身一起分攤建材費用等,這樣的方案運作因為費用降低許多,更能使許多在山火中經濟大幅受創的災民受惠,得以在重建路上繼續前進。

山丘窄路

約翰·耶茨(John Yates)將是第一位進住微型住屋的災民。三年前約翰在慈濟溪口志工團隊聯絡持續關懷後,逐漸走出家園全毀的傷痛,經由慈濟協助申請住屋,一步一步完成各項繁瑣程序的要求。謝明晉在破土典禮中,特別致贈約翰一本英文《靜思語》,翻開其中的一頁,大聲念出與現場眾人分享:「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Nothing is impossible with confidence, perseverance, and courage.)」證嚴法師的殷殷祝福迴盪在山丘上,為天堂鎮的每一位災民,先搭建起堅實的心房。

坎普山火發生超過三年,許多家園全毀的災民仍在為重建努力奔走。攝影/容長明

芭比·瓊斯(Bobbie Jones)是協助災民約翰於山火災後重拾正常生活的個案經理。

芭比居住於坎普山火發生處不遠的大城溪口市(Chico)多年,原是一位美術老師,山火發生後,在當地急難救助中心見到一群身穿藍衣白褲陌生臉孔的慈濟志工,天天駐守於此關懷災民並贈送生活物資,深受感動的芭比因此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一起服務受難鄉親。之後慈濟成立溪口志工團隊,將坎普山火災後急難救助工作,轉成中長期關懷協助計劃,芭比擔任個案經理,陪伴災民在一夕間一無所有的生活中,一切重新開始。

大火過後,每一位坎普山火災民都想回家,但家園全毀,無家可回⋯⋯重建,是一條漫長的路,位在偏遠地區的房舍重建更是一徑巔簸的難途。

災民約翰想要重建家園的地方,在天堂鎮鄰近的山嶺上,得通過一條頗有難度的狹窄土路才能抵達。芭比在了解到約翰的情況後,試過幾種不同的選擇來幫助約翰提出規劃,包括活動房屋(Portable Manufacturing Home)或組合屋(Modular Home),但在考慮山路太窄、太陡,活動房屋搬不進去、組合屋價錢過高等種種因素後,發現都不可行。

芭比協同慈濟溪口團隊提出建造微型房屋的想法,積極與各團體協助約翰,從微型房屋設計、場地規劃、縣級總體規劃批准、施工許可,並且得到「小松基金會」的合作承攬營造工程,陪伴約翰一路走過層層關卡。

慈濟志工在過去三年多來,克服各種困難,多次勘查適合場地,協助災民進行微型房屋營建計畫。攝影/容長明

土典禮這一天,第一位完成微型住屋營造申請的約翰、慈濟志工團隊、以及目前轉任另一社福機構任職的芭比、「小松基金會」代表、以及所有為微型房屋計劃付出努力的各相關團體,齊聚在鄰近天堂鎮的山坡上,一起將鐵鏟劃進山坡的泥土裡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歡呼了起來,這是為過去三年來的堅持而歡呼,也是為災民重建家園終於實現了第一步而歡呼。

約翰的喜悅寫滿了眉宇唇邊,他表示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真是令他太興奮了!揮去了昔日家園一夕間全毀的陰霾,幾個月工程完成以後,他就可以有自己的家。雖然屋子很小,但至少是一個可以遮風擋雨安定住下來的地方,可以置放自己的物品、有冰箱儲存食物⋯⋯這些一般人覺得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小事,卻是約翰在山火過後努力許久才能重拾的「生活財富」。

我心中滿是喜悅,非常感謝慈濟一路來的幫忙。

動土典禮這一天,災民約翰(左一)臉上始終掛著開心的笑容,為即將動土興建的家感到興奮。攝影 / 容長明

約翰的女兒看著父親臉上重拾笑容,想著一路歷經的種種,心中有許多感觸想和仍為家園重建持續奮鬥的災民鄉親分享:「保持希望!路雖漫長,但堅持下去,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找回天堂

艾麗莎·霍夫曼(Alyssa Hofman)代表營造單位小松基金會在土典禮上致詞,她感謝出席的各合作機構聚集在一起,同心努力,終於促成微型住屋計劃的具體實現。

艾麗莎特別邀請謝明晉和「小松基金會」站在一起,向在場的所有人說明「微型房屋」計劃的過程與內容。

當慈濟志工團隊提出「微型房屋」的構想時,艾莉莎說,當時市面上還沒有類似的設計。「小松基金會」經驗中曾經建造的小房子是有輪子(便攜式)的型式,法規上將其視為車輛,不需要許可證;但是微型房屋需要建在混凝土地基上,大小是移動房屋的三倍,實際上是真正的房子,建築商需要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請,提供建築合約。

為此慈濟北加州分會聘請一位專業設計師來設計整個「微型房屋」計劃,由慈濟支付設計費,再由「小松基金會」將總體規劃向政府提出營建申請,花了一年時間,經過各種溝通協調,終於獲得批准,「小松基金會」並考取承包商執照,得以開始進行工程。

微型房屋空間有360 平方英呎(約10坪),優點是被認可為一間房屋,但成本相對便宜許多。相較於一棟兩房房屋平均造價成本需15萬美金,一個微型房屋估計材料成本約為三萬五千美元,由災民、慈濟、小松基金會和各個捐助團體共同付出,而且微型房屋的營建工程完全由專業技術人員義務完成,人工成本極少,因此「微型房屋」計劃將成為許多山火災民負擔得起的可行方案。

慈濟北加州分會出資完成微型房屋的總體規劃設計。攝影/容長明

感謝美國慈濟基金會和我們一起合作了這所房子的興建,同時感謝那些捐贈給此項計畫的每一個人。

微型住屋雖小,背後象徵的力量卻是十分強大。北加州的五月暖陽照在天堂鎮鄰近的山丘上,為土典禮帶來一個喜悅的開始,讓眾人為災民重返家園送上一份明亮的祝福,期待不久的未來,災民能順利再度回到山丘上,尋回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堂。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