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疫無情 有情的人文大哉教育

分享者/劉紹珍、吳湘穎;編輯/廖怡景、王偉齡

疫情期間,美國慈濟人文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圖為新澤西中部人文學校教學的畫面。圖片來源/慈濟新澤西分會

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將要滿一年了!對於美國慈濟人文學校的老師、學生與家長而言,非但彼此的相處沒有因為遠距教學而生疏,反而讓師、生、親的感情更濃厚。疫情間,週日時段線上的相聚,成為了人人的期盼,看到彼此都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喜樂!

新澤西疫情下的甜美果實

2021年1月24日是新澤西中部人文學校的首次線上簡報演講比賽,螢幕上是學生正講述新冠狀病毒對他們生活的影響⋯⋯讓人感動的是,這群在人文學校中成長的孩子的思維真的是不一樣,在疫情的衝擊下,並沒有對生活埋怨,或者對未來恐懼,而是滿心的感恩與成長!在他們身上深刻體悟到慈濟人文教學耕耘下所結出的甜美果實。

時間回到2020年一月,當時美國已陸續有新冠狀病毒個案,學校開始為未來可能即將面臨的問題做準備,同時也從個人衛生到齋戒茹素一系列的人文課程角度宣導防疫,為孩子們做好心理準備!

即使是線上畢業典禮,新澤西人文學校的學生和家長,還是有滿滿的感動。圖片來源/王萬康
開學相見歡 ,看見久未見面的學生,老師們特別開心。圖片來源/慈濟新澤西分會

到了三月,美東的疫情日益嚴重,學校必須改成網上教學,新澤西中部人文學校行政團隊及老師,必須在短時間內給孩子們一個完善的學習。因此課前、課後大家集思廣益請教電腦專家及有經驗的老師,設計方便使用的介面、和生動有趣的課程內容。過程中,每一次上課,行政團隊都會陪著老師、學生學習,以便遇到問題可以立即解決!

終於,在克服了一次次的挑戰之後,在非常時期,經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也創造了在過去生活中有的感動,例如,疫情期間,將畢業服一一送到學生家中,經過線上彩排,讓大家更熟悉流程,畢業典禮線上呈現時,學生那份對師長、父母的感恩心⋯⋯都是讓人欣慰的經驗。

而開學,也讓教學團隊用盡心思。校方安排開學前一週讓老師與學生見面,發送教材,同時,因為老師們好久沒有看見學生,也親手準備了有著滿滿祝福的禮物袋,裡頭放了新澤西中部人文學校教務主任羅慈顗及愛心媽媽陳秀珍,親手縫製出一個個按照學生量身訂製的不同尺寸的口罩,連家長都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關懷。

校長趙慈悉認為在疫情期間,更要增加和家長的互動,有雙向的溝通。圖片來源/趙慈悉
志工一針一線的縫製出照顧孩子健康的愛心口罩。圖片來源/慈濟新澤西分會

雖然人數和正常上學時的學生數相比少了許多,但家長與學校的互動要比正常上課時更頻繁,並且要有品質好的線上課程。不要讓疫情影響與家長、學生互動,要主動關心每一個家庭,有雙向溝通的機會。

人文組組長徐慈佩發揮巧思,用人文課將全校師親生的情感緊緊連在一起。由於體悟靜思語「人多力大福就大」的深意,再加上Zoom線上零距離討論的優勢,因此邀約到人文學校畢業學長姊、同時也慈濟少年志工(簡稱慈少)擔任今年班級課堂裡的愛心哥哥姊姊,一起先研讀「大愛引航教案」,並請他們承擔起五段式教學中「體驗」的部分,每個人別樹一格的體驗分享,為課程揭開序幕。

擔任「仁愛 」主題的慈少俆小于,將自己參與「萬粽一心」義賣活動裡洗粽葉的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自己能力有限,但還是可以做些甚麼!能助人就要把握機會去做。」然後人文團隊再配合主題,分享激勵人心的故事,讓人文美善的種子,深植於孩子們心中,也讓孩子們愛上了人文課。

透過慈少大哥哥大姊姊們在網路上的分享,人文學校的小朋友更能了解人文課程的主題。圖片來源/慈濟新澤西分會

華府拉近心的距離

暑假期間行政團隊及老師都沒有停歇,持續活化線上教學內容,以及硬體、軟體技術層面提升的培訓課,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內容。

疫情大幅改變教師們的授課方式,在華府擔任老師工作的吳湘穎身兼三種身份:老師、家長和志工。她表示因為疫情改採線上教學,讓工作內容有很大的改變:「因爲是線上教學,所以要把網課想得更生動,才能夠更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剛開始時,會感到些壓力,因為家長一般都會在旁邊陪伴小朋友上課,所以除了要設計吸引小朋友的課程,還要考慮到家長的看法;偶爾要嘗試新的遊戲,會擔心小朋友的參與度有限,適應不了,小朋友因為參與不了心情可能會很低落,影響整個上課的情緒和流程。」

吳湘穎全神投入線上教學,讓孩子漸漸學會自主學習。照片提供/吳湘穎

整體而言,我自己是還蠻喜歡線上教學的挑戰,喜歡看著小朋友們漸漸地在這種陌生的情況下成熟。

吳湘穎觀察,一開始上線上課程時,小朋友的參與度非常有限,有些不打開視頻,或是擅自下線,有些會在電腦上做別的事情;但漸漸的,小朋友習慣接受了上網課的規矩,在線上的互動也越來越高。

本身也是家長的吳湘穎正面看待疫情對家庭的衝擊,她認為最大的改變是家人相處時間變多,感情更親密了:「這段期間反而讓我更加了解孩子們的心裡在想什麼。因為平時都忙工作,為孩子的上下課和課外活動奔波,一般都很難有時間陪伴子女,往往回到家吃個晚飯就差不多要睡覺了。現在因爲都在家裡,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游戲,跟他們聊天,一起做家務,反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其中,孩子們也因為線上課程,更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吳湘穎觀察孩子的作息:「今年剛上幼兒園的老二,每天都會準時的自己打開電腦,準備上課,沒有絲毫懶惰或不想上課的情形。而且他也會自己去摸索怎麼操作電腦做作業,怎麼拍照片、拍影片、做錄音上傳作業;唯一的小缺點是因爲他們現在都個有自己的電腦,玩遊戲的機會也比疫情前高很多,就這一點要稍微控制。」

至於,志工工作,吳湘穎相信只要有做好防疫措施,不用太擔心被感染的問題:「疫情間,也有很多需要我們去關懷的家庭,所以只要我能夠做到的,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雖然疫情「宅」隔了人類的生活空間, 但是也因此開啟了智慧!將近一年疫情的生活,學生無法來到學校學習,但教育志工及老師,一一克服困難,家長也在每週與學校互動中感受到誠與情,樂於配合學校的措施,積極參與孩子學習,讓這份善與愛影響每個家庭。疫情雖然無情,但卻在有情的慈濟世界見證到真善美,人文學校網課的人文教學不也是大哉教育嗎?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