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用手用心 記錄下疫情中的我們

2020年夏天,三合一志工駱淑麗和高銘哲在素食推廣的活動中,既是親歷者,也是記錄者。攝影/顏國興

作者/曹旋律

2020年三月初,陽光明媚的加州街頭,人們悠哉地逛街、散步、訪友、聚會。「看著中國大陸陷入新型冠狀病毒的恐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遠居美國的我們,也許只是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之一。」美國慈濟總會人文真善美志工(編註:紀錄文字、圖像、影音的志工,又稱三合一志工)駱淑麗回憶道。當時北嶺地區(Northtridge,CA)的熱心民眾,為疫情所苦的國內親友憂心,自發地集眾出資,利用關係購買大量防疫物資想要運回大陸,於是牽起與慈濟合作的因緣。

「這是我記錄的第一則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活動。」駱淑麗說,當時的她,並未預想到美國很快就變成疫情重災區,也未曾想到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裡,慈濟人將經歷怎樣的挑戰。

既是親歷者,也是記錄者

很快,三月中,疫情就在全美蔓延開來,美國各州開始實行居家令,希望民眾以減少出門的方式,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馬里蘭州,商店停業,學校停課,華府的慈濟人文學校也只得關門,幸而老師們積極學習雲端教學技術。三月底,學校開始用雲端上課的方式教學。

「從那時開始,作為學校人文真善美,我需要每個星期六準時上雲端,認真參與各班的上課過程,藉此機會螢幕截圖為學校做記錄。」華府人文真善美志工蔡蕙菁驚嘆,疫情中大家發揮出的動能:「不僅僅是人文學校,大家還通過每天的線上祈禱彼此陪伴、關懷;雲端裡,有讀書會,培訓課,和台灣連線上課,一瞬間似乎大家都成了『網路高手』,能隨時上線聽課、開會,一起讀書,正是證嚴法師說的神通力,不可思議呀!」蔡蕙菁讚嘆著這番經歷的同時,也盡心盡力,記錄雲端活動,記錄無常中,慈濟人如何善用人生,發揮良能。

當疫情更嚴重的時候,慈濟人開始擔心一線救援部門防疫物資的緊缺。邁阿密志工提議募款想辦法購買防疫物資捐贈醫院,收到了熱烈響應。「我親眼見證志工及會眾朋友們,因為相信『慈濟』:慈悲為懷、救世濟人的精神,而一捐、再捐、三捐,真的是有心就不難。」志工蘇素珍努力參與每一次捐贈活動,代表慈濟捐贈物資更身兼攝影紀錄的工作:「有因緣代表慈濟提供給醫護人員所需要的物資,是榮幸,也是責任。每次捐贈回家的路上,我都很慶幸在守護南佛州居民的健康上,能有這麼一個良善隨喜的機會。而這一切都要感恩全球慈濟人不眠不休,跨州際源源不絕的接力,支援這些寶貴的防疫物資。」快門閃動,蘇素珍記錄下那些凝聚起來的善念,記錄下那些難行能行的努力。

華府三合一志工蔡蕙菁努力記錄慈濟人將活動搬上雲端的歷程。攝影/蔡蕙菁
邁阿密慈濟志工蘇素珍(左一)為長期耕耘的老人院和街友中心、社區醫院、警消單位等送去防疫物資。攝影/紀麥克

「我一直以來都對醫生們很欽佩,因為可以替人拔苦,沒想到疫情中,我竟然可以和他們站在同一個戰線。」剛剛過了24歲生日的芝加哥志工馬樂,回想起自己23歲這一年的經歷,十分感慨:「每一次送醫療物資時,看到醫護們原本疲憊的眼神變得閃閃發光,他們很興奮能夠收到防疫物資的樣子,我都很感恩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去見證。」這一年中,馬樂撰寫了許多文章,留下了無數照片,記錄下志工們送愛的身影,也記錄下自己作為慈濟人的成長。

回想第一次去拍攝贈送個人防疫物資時,自己克服被感染的恐懼,穿戴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回家後立即衝入浴室全身上下徹底清理,和家人保持距離,錯開吃飯時間。

駱淑麗談起疫情初期,自己的緊張和擔心。漸漸地,駱淑麗適應了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四處奔波。「這段期間我和協助錄影工作的丈夫高銘哲,走訪各大小醫院或發放現場,在特殊的時刻,還可以有個正當理由出門看晨曦、賞夜景;大多時間是頂著火熱的太陽,奔馳在高速公路上或穿梭於大街小巷中,造訪從不曾走過的城市和巷弄,對我而言其實是很好的自我療癒。」她留意的不再是恐懼,記錄下的是每一次贈送時的笑臉,每一程發放中的充實。

「能夠幫助到第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平日一肩扛下錄影、攝影、撰稿三項文史紀錄工作的德州志工劉本琦說,自己有好幾位家人在醫療領域工作,從疫情最初開始,就不斷地帶來疫情最前線的故事。

志工們在疫情中,成為與醫護人員同樣在前線奮戰的人,將防疫物資送到每個需要的人手中。圖片來源 / 慈濟德州分會
總會人文真善美志工高銘哲忠實記錄慈濟人在疫情中的努力。攝影/駱淑麗

「防疫物資短缺,他們開始重複使用口罩,有時候拿到手的口罩甚至沾著口紅,還有家人告訴我,許多新冠患者在沒有家人陪伴中過世,直到最後一刻沒法發聲音時,都努力做出『help(救救我!)』的口型,都在無聲地求助。」這些故事令劉本琦心痛不已,也令她有無盡的動力,記錄下慈濟人幫助居民防疫的努力,記錄下災難中真愛的流轉。

眾人來護持,刹那化永恆

在疫情中,人文真善美志工們的記錄責任未變,記錄方式卻悄悄在改變。

因為疫情,全美各地都有諸多限制,志工們無法像過去那樣自由地進行文史記錄。「疫情開始之初,由於每個城市都有禁令,很多次在準備發放過程及發放當時,我沒法參與去跟著眾多志工進行記錄。」華府志工蔡蕙菁回憶起當時的困難,而經過思考她找到了方法,「我發現最完善的方式應是邀請更多志工一起來『人人三合一』。大家都可以用手機拍照,紀錄發放過程與撰寫心得,再由人文團隊蒐集原始資料檔匯整成簡報,上傳到雲端分享給更多人。」

駱淑麗也說很感謝去年回台灣參加全美人文真善美營隊,學習用手機紀錄事件的方法:「這段時間由於很多活動和課程都是在家中上網路課,只能常常邀約慈濟人和會眾協助紀錄他們在家活動的情形,他們也都給予熱情支持,發動家人,協助錄下相當完美的畫面,成就了幾則大愛新聞。」

有了眾人之力,距離也不再是問題:「有一次為了報導醫療24小時的電話服務,請遠在聖地牙哥的志工萬培娟提供畫面,意外地發現另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報導內容更充實更完整。」駱淑麗樂觀地說:「科技的方便,讓我們縮短了距離。現在人手一機,大家遇到必要時刻,都可以變身錄影、攝影、文字三合一的紀錄者,疫情讓更多人瞭解到,記錄需要更多人的協助。」

蔡蕙菁坦誠道在疫情當中,各區志工的足跡,能否如實地留在慈濟文史紀錄中,完全是靠團隊來合作:「透過這場疫情,大家分工合作來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僅讓更多志工了解,人文真善美的工作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活動前與活動後皆需花費許多心思,更讓大家體會這不是少數幾位就能完成的任務。」

眾人全力護持完成的記錄,給人文真善美志工帶來許多感動,而疫情中的許多瞬間,也令負責記錄的志工們難以忘懷。

因為疫情嚴峻,醫院特別注重形象和個人隱私,原本可以輕鬆交流的捐贈活動,被壓縮到短短二、三十分鐘內完成。「在醫院門口贈與防疫物資、推素、拍照、訪問,志工們分秒把握,拿出推素卡、文宣,利用精簡扼要的文句,傳達慈濟理念和上人的慈悲。蔡蕙菁說起疫情記錄中的挑戰。

我們也必須眼明手快,盡可能地抓住志工與受贈者在互動時那一瞬間感人的畫面和動作,化剎那為永恆。

然而時間短暫,但帶來的感動,卻非常深刻。「我記得那時候,雖然已經是三月,芝加哥還是很冷⋯⋯」芝加哥志工馬樂回憶,透過「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向慈濟求助的「攝政家庭照護中心」(Regency Home Care),看到慈濟人去送防疫物資的情景:「那個組織的人員看到我們,大衣也沒有穿,就衝了出來。雖然我們看不到彼此的臉,但是透過眼神,我看得出他們的興奮,而這興奮的背後,我感受到的是心疼,如果不是那樣渴求,他們不會那麽興奮,如果不是缺少,他們不會那麽渴求!一線人員們若沒有足夠的醫療物資,這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儘管戴著口罩看不到彼此的臉,但是馬樂記錄下了志工和受贈方透過眼神認識彼此,關愛彼此的瞬間。

抱持平凡心,收穫不平凡

「對的事,做就對了!」邁阿密慈濟人將防疫物資送往最需要的地方,三合一志工記錄下這些勇往直前的身影。攝影/紀麥克
華府志工蔡蕙菁在疫情中忙碌和記錄的身影。攝影/鍾東錦、張春梅

回望疫情期間記錄的經歷,華府志工蔡蕙菁說自己收穫了來自各方的肯定和祝福:「最令我感動的是,家人們以及慈濟親友們終於感受到我承擔人文真善美的甘苦,不僅拍照、錄影還要記錄,而且活動後,當大家可以喘口氣休息時,我卻需日以繼夜忙著剪輯影片,他們都說:『華府有妳真好!』」自己努力做著和過去一樣的紀錄,但蔡蕙菁感到這一年的經歷又是如此不同:「過去這一年我對人文真善美感受,特別不一樣,滿滿的回憶與報導,也成就心中滿滿的感動和感恩。」

邁阿密志工蘇素珍則說,病毒帶來了大哉教育, 讓人人學會更謙卑、更珍惜平安健康的如常生活:「許多邁阿密的志工都身體力行加入了『素行動』的行列,舉辦素食義賣等各種活動,我們也努力記錄和推廣,希望人人用完整的愛,來愛一切眾生。」她也深刻感受到記錄和傳播慈濟的善行是如此重要。

每當苦難時,看見人心大愛的凝聚,就能感到愛無量丶力無窮。

「回望2020年,真是災難四起的一年。」德州志工劉本琦說自己努力以平常心,應對這些災難,並敦促自己,要盡力去守護更多人的心靈:「我希望能夠繼續努力地工作,給身處災難的人們帶去膚慰,也祈禱災難終會過去,世界回復平和。」

災難重重的一年中,劉本琦希望能夠給身處災難的人們帶去安慰。攝影/林書賢
對於志工馬樂(左)來說,疫情中的不平凡讓她收穫許多。攝影/馬樂

「透過鏡頭,志工的熱誠與關懷,受贈者的感動與歡喜,他們的眼神、表情和動作,交織成一幅溫馨而美麗的畫面,看不出誰比誰更幸福更開心。」總會志工駱淑麗說,自己每次在活動後篩檢照片時,總是再一次受到無比的感動與激勵:「雖然我的照相技術還無法將那種感動和震撼表達於萬一,但卻時時提醒自己要更精進把握機緣,記錄志工善行足跡和美善身影。」

馬樂則說一年中,收穫了許多真摯的感激:「我還記得到靜思堂領取物資的芝加哥南部教會人員,收到物資時激動地想要和我們擁抱,卻因為疫情要保持安全距離,只能用眼神來表達,她說:『你們真的是拯救生命(You guys are saving lives)。』這句話和她說話時的眼神,至今在我腦中揮之不去。」馬樂感嘆疫情令過去一年變得如此不平凡:「這一年來真的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但是對於慈濟人來說,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即時有效的幫助,對我來說,努力記錄下值得記錄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

疫情期間,李素貞透過電話和往常慈濟義診的慢性病患者聯繫,了解他們對藥物的需求,再將訊息交由醫生,為他們寄上必需的藥物。攝影/駱淑麗

緬懷慈濟美國總會人文真善美團隊志工李素貞,她於2021年1月31日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往生,享壽69歲。

出生於台灣的她,因早年曾先移民西班牙,來到美國進入慈濟後,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在最忙碌的週末時,她都會到慈濟愛滿地聯絡處值班做志工;慈濟愛滿地聯絡處負責人陳健懷念地說:「每次活動結束,都會看到李素貞默默地去清潔場地、廁所,把大家用過的場地收拾得乾乾淨淨才會離開。她是一個隨和開朗、負責、認真,又能縮小身段為他人服務的人。」

李素貞擔負起志工團隊在社區教育、人事聯繫上等重要工作,同時協助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採訪寫作職務。精通西班牙語的她,是社區義診、國際義診與勘災賑災時重要的社區溝通人員,善用其個人語言良能,幫助慈濟搭起聯繫中南美洲國家與西語民眾的橋樑。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