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人生再一春

撰文/劉嘉麗

Kids and Tzu Chi volunteers circling in the Walnut Life Science Garden

在慈濟核桃教育園區的「生命科學農場」裡,銀髮志工投身教育,帶著孩子們成長學習,自身更獲得意外收穫。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園地,朗朗讀書聲、孩童的嬉鬧聲、長輩的歡笑聲,聲聲入耳;一草一木、一長一幼,無不被這片土地溫柔滋養,愛與善交織簇擁著,流淌在空氣中,化入和煦的微風裡,擁抱園中每一個生命。

南加州慈濟核桃教育園區位於一片鬧市的中央,園區內的「生命科學農場」生態豐富,生機盎然,除了豐富的植物,更是許多野生小動物的完美棲息地,如同鬧市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大人和孩子們紛紛來到這塊土地,春日播種、夏日耕作、秋日收穫、冬日靜憩⋯⋯

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有一群可愛的長輩年過花甲,銀白色的頭髮在陽光下閃著光亮,作為教育園區的志工,用愛澆灌園中的一花一木,用心陪伴校區中每一名學生,在無私的付出中,收穫平靜與歡樂。

Tzu Chi volunteer and children planting together

在大自然中實作、學習,更啟悟了生命要捨才有得。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自然治癒身心

志工錢皙從1996年加入慈濟,自45歲退休後全心投入志工服務,參與各項慈善活動,二十多年來,無論是在台灣或是後來移民美國,一路追隨證嚴法師的腳步。雖已年過古稀,經歷了人生的起落,卻依然樂觀積極,崇尚自由,言語中透露著非同一般的快意瀟灑。

2019年「生命科學農場」正式運營,第一次踏進農場的錢皙,一進園就被綠意盎然、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吸引。她興奮地說:「在新冠疫情籠罩下,開放農場讓大家參與農活,正好可以舒解身心的壓力,忘卻城市的煩憂。」

三年多來,錢皙在種植中學到「捨得」的哲學,只有捨得修剪、適當調理,才能長出更茂盛的新芽。人生也是如此,當心境開闊,柳暗花明,心靈的土壤自會生機勃勃、鳥語花香。

Tzu Chi volunteers planting together
長者社交生活不中斷,延緩失智風險。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加入慈濟多年的錢皙,一直崇尚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她熱愛園藝,在自家種植有機蔬果,健康飲食的同時又能強健體魄;而如今,「生命科學農場」如同一個更加廣袤的樂園,讓她盡情體會園藝的樂趣。

「在農場和同行的人一起交流,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園藝知識,大家一起合作培育作物,很有成就感!」

志工們一點一滴的汗水、一鋤一鏟的勞動,成就了充滿慈濟人文風情的一方園藝天地;而農場中溫馨與自在的氛圍,反哺著每一位來到農場的志工,特別是年長者,為他們帶來健康的生活和平靜的內心。

事業煥新生

當徐頤芳正式移居到美國這片土地,已是花甲之年,結束了幾十年作為會計的職業生涯,從台灣搬到美國與子女團聚,享受退休生活。她與慈濟緣起於2013年的一期花道課程,多年以後她學以致用,將多年的愛好培養成專業,成為慈濟核桃教育園區教育團隊的一份子,教授小朋友人文品德課程。

「過去的我每天和數字打交道,和慈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慈濟陪伴孩子,擺弄花草,更讓人心平氣和、陽光快樂。」抱著這樣平和的初心,徐頤芳將自己沉澱多年的人生智慧,融入在人文課程的教學中,通過講述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擁有正向的品德觀念。

她積極地投入教育事業,除了人文教學,還教授孩子們花道和烹飪,培養他們的實作能力,以及對外在事物的好奇心。在包湯圓的手工課上,她動員家人一起,將寫好的教案,製作成動畫版本的幻燈片:「如果是口述可能沒法挑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所以選擇用動畫的方式教學,讓他們有更多的興趣去學習和動手做。」

回想起剛剛退休的時光,從忙碌的職場突然賦閒在家,讓徐頤芳也曾產生過焦慮的情緒,但當她作為志工加入慈濟,開啟教育的新事業,她感到生命重新被注入了力量,被賦予事業上新的價值感。

很幸運在退休的年紀認識慈濟這個平台,讓我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退休生活如同園區內的花花草草,生機勃勃,重煥新生。

Tzu Chi volunteers checking and plants and chatting
徐頤芳與其他慈濟志工一起,整理用於教學的多肉植物。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Tzu Chi volunteer holding the plant
徐頤芳積極地投入教育事業,將多年的愛好培養成專業,帶領孩子們製作多肉盆栽。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暖暖的人間煙火

「退休對於老人來說,是生活上非常大的轉變,職業生涯戛然而止,人際交往突然減少,身體機能日漸衰退,這些因素都會帶給他們深深的失控感和孤獨感,有些老人甚至會因此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心理學家徐藝珊博士曾任職於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 CA)的一家老人中心,為他們做心理諮詢輔導,對老人心理學有深刻的理解。

退休後,老年人從社會回歸家庭,從忙碌變得清閒,需要適應轉變,以及生活環境、節奏的變化,這是一次不小的考驗。而在慈濟核桃教育園區,除了利於身心的自然風光、煥發青春的教育事業,更不缺溫暖人心的人間煙火。

志工姜敬先年少時來到美國留學,已在美國生活多年,退休後在朋友的推薦下加入慈濟,平日除了參與「生命科學農場」的活動,也會以生態老師的身分給小朋友上生態課,帶領他們播種、培育、施肥⋯⋯老與少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見證生命的萌發、孕育與循環:「陪伴小朋友一起,感受在大地的哺育下植物從無到有的過程,獲得成就感的同時,讓我體會到旺盛的生命力。」

老年人在保持健康、規律生活的基礎上,透過共同的興趣愛好建立相對穩定的朋友圈,也是排解孤獨感、尋找歸屬感的有效方法。

慈濟不僅是一個慈善組織,更為退休長者提供了一個廣結善緣的平台,志工們一起服務社區、修佛修心、交流園藝,早已成為彼此生活中無可取代的摯友,徐頤芳正是最佳範例:「我來美國的時間不長,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慈濟人,很感謝慈濟這個組織,讓我的生活豐富而充實。」

Tzu Chi volunteers giving ecology lecture to the children
小朋友們上生態課。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Tzu Chi volunteer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plant in a milk box
志工教小朋友將種子植入小小牛奶盒,讓他們在家也可以觀察到生命成長的循環。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體悟正念人生

「慈濟帶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我用更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生活。」姜敬先說,她平時會定期參加慈濟舉辦的妙法蓮華經讀書會,在談經論道的過程中,讓她了解很多佛學思想:「佛法中無常的概念讓我體會到世界沒有事物是永恆不變的,所以會試著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許多變故。」

這樣平和的心態,正是步入老年後心靈安寧的靈丹妙藥。徐藝珊博士說,在為老人做心理諮詢時,常常會勸解老人在生活中適當放下控制欲,不要事事力求完美,因為很多外在的、生理的條件,都已和過去不能同日而語:「越想控制越會適得其反,進而產生失望、失落的感覺,這正是負面情緒的導火線。」

另一個法寶,就是鼓勵長者做志工,讓他們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人的一生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那是很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我們會鼓勵老人去做志工,當他們向外界釋放善意的同時,也會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

當我們垂垂老矣,回首來時路,就會發現人生起伏皆為過往,愛與善才是終極奧義。在慈濟的大家庭中,正念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銀髮的長者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增加他人幸福感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滿足和愉悅,體悟正向的生命意義,在銀閃閃的地方發光。

Tzu Chi volunteers smelling the plants
在有機農場接地氣。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Tzu Chi volunteer hold a tray of plants
鏟土、播苗、收成⋯⋯人要活就要動,越動越健康。圖片來源/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