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來自於人性 AI智慧藥箱

採訪/王偉齡、錢美臻、朴妍信;撰文/王偉齡

「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解決偏鄉長者和行動不便患者的用藥、取藥問題。一月在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CES秀上曝光。攝影/錢美臻

花蓮慈濟醫院智慧藥箱研發團隊成員(由右至左)分別為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副院長許文林、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許美玉。攝影者/陳炳宏

頂著粗框黑色眼鏡,從台灣跨海到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參展的花蓮慈濟醫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穿梭在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 Show,簡稱CES)會場,他有任務在身,一來要將團隊創新研發、獨步全球的「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首度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也把握難得機會,參觀其他攤位展出的高科技產品——外部沒有任何接線的輕薄液晶電視銀幕、設計酷炫也能更精準敏銳控制的遊戲機遙控桿、虛擬實境穿戴裝備更進化、未來概念車就像李麥克的霹靂車一樣(編註:八零年代的美劇「霹靂遊俠」裡的車子)能和人對話⋯⋯這些被他一一快速存取、記憶到腦子裡,大膽也創新地滾動著思緒,琢磨著未來如何將這些看似和醫療不相干的軟、硬體融入數位醫療服務,讓病患——特別是偏鄉行動不便的長者們,獲得更完善的治療。

Cyber car of CES
CES秀上未來車的展示總是吸睛。攝影/范婷
Noise-canceling software
南韓公司為長者量身打造降低噪音的軟體,可提升聽力清晰度。攝影/錢美臻

正確服藥

新冠疫情睽違三年後,CES大規模重啟實體秀展(編註:2021年為線上秀展、2022年開放部分實體秀展但主要仍在線上),十幾萬的高科技愛好者、業者、研發者,迫不急待走入「未來世界」,流連在新推出的軟硬體商品攤位間,眼神發亮的模樣,像極了孩子們走進糖果店。

在這讓人眼花撩亂的會場裡,蜂巢六角形的「智慧藥箱」顯得樸素而穩重,它屬於今年CES秀重頭戲之一的數位醫療家庭用品,高科技裡,蘊含證嚴法師對長者病患的慈悲心念。

「幾年前我跟著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去向證嚴法師報告,我們的護理部和癌症研究中心可以和(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一起合作一款智慧藥箱,減少偏鄉長者取藥的困難,也能督促年長病患每天正確服藥控制病情。證嚴法師長年關心偏鄉長者醫療這塊,聽了非常支持,給我們資源進行研發。」許仁駿就是這款智慧藥箱的發想者,他從過去十幾年在醫界服務的經驗發現,病患用藥,存在著極大問題。

Medicines on hand
長者常出現錯誤用藥的情況,導致病況惡化。圖片來源/freepik

「正確服藥是穩定病情和治療的重要關鍵,但病患出了醫院,醫護人員看不到也幫不上,用藥這一部分只能靠自己。」原本應該有效的藥物,在病患身上卻起不了作用,醫護一問之下發現,許多藥被帶回家後,命運大不同:「常見的狀況,包括病患或家屬不記得要怎麼分藥,真的太複雜了,早、中、晚跟睡前,一天四次要吃的藥,可能種類搭配不同、劑量也不同,但是拿到的藥是一排或一盒的,不是藥劑師配好的(因為怕藥物之間交互污染或受潮,因此藥物通常不事先拆封),很容易吃錯⋯⋯有的是忘記到底吃藥了沒,尤其年長者,年紀越大記憶力衰退,中午吃過了以為沒吃,就再吃一次,或是根本忘了吃,很危險,多吃了降血壓藥會變成血壓過低,忘了吃藥的就會血壓飆升⋯⋯」

我們身邊也一定都看過這樣的人,就是自己做藥師,在錯誤服藥後不舒服,就自行將藥量減半甚至不願吃藥,直接把藥藏在床底下,這樣的結果就是病況惡化。

不知情的醫護還以為是第一線的藥物沒效,於是開了第二線、第三線的藥物,更貴、劑量更重、藥效更強。「我們要解決的是為什麼他不吃,而不是一直給他開藥。藥非常貴,所以會造成藥物浪費,然後病患的病情也沒有控制好。如果用輕症的藥就能控制,為什麼還要開更重的藥?病情惡化所花費的資源就會更多,所以應該有一個東西可以來輔助病人正確用藥。」

而偏鄉長者拿藥也是個問題。「花蓮、台東幅員廣大,一些偏鄉甚至沒有藥局可以讓病患拿慢性病處方籤就近領藥。長者疾患在身,有的更是行動不便,每次為了拿藥,就得搭車、轉車或麻煩子女親屬帶到醫院來,和藥劑師見面的時間也不過才兩、三分鐘,卻得花一個上午的時間舟車勞頓⋯⋯」

Participants are interested in Tzu Chi AI Medicine Box
多國與會者都對這獨步全球的智慧藥箱深感興趣。攝影/錢美臻

三步內完成

許仁駿和花慈醫療團隊向帶領台灣科技創新的火車頭「國家實驗研究院」提出需求,跳脫傳統思維、異業結合,成功把AI人工智慧注入到藥箱中,一次解決偏鄉長輩錯誤用藥、遠程奔波拿藥的挑戰。「慢性病病患到醫院第一次看診過後,我們就會把處方簽給藥劑師,藥劑師將藥裝入智慧藥箱,透過物流送到病患家。」

仔細看這台藥箱的構造並不複雜,但每個設計,都有它的關鍵作用——主機中間有銀幕、麥克風,可以讓病患和藥劑師遠距交談,每當用藥時間到,病患(或看護協助病患)就到這台智慧藥箱前,插入健保卡確認身份,再掃描提供客製化藥箱上的QR Code識別碼,藥劑師雙重確認病患和藥箱吻合後,才會從遠端開啟智慧藥箱,同步調配適症藥包,智慧藥箱吐出藥包,病患對著鏡頭服用,錄影十秒鐘,影片自動藉由藥箱內建的4G上傳雲端,親屬和醫療團隊就能透過手機社群軟體收到通知,確認病患定時定量服藥。

「我們連偏鄉的網路基礎設施都考慮進去,所以這台機器不吃家裡的無線網路,而是自備4G。因為如果家裡的Wifi當掉,絕大多數長者不知怎麼重啟家中Wifi設備,但這台智慧藥箱操作簡單,關掉再開就能重新連上線⋯⋯」許仁駿這位台灣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頭腦清楚明快、心思細膩柔軟,長輩對高科技的陌生與不熟悉,他通通設想過一遍了:「一定要讓長者覺得好用方便他們才會用啊!為什麼他們會排斥用電子產品?就是覺得太複雜,但大家在疫情間(因為簡訊實聯制)學會掃QR code,像是用LINE一樣點開,用觸碰功能傳圖片,不需輸入任何資訊,三步內完成操作!」

Tzu Chi team with reward
智慧藥箱連續兩年獲得台灣國家新創獎設計獎項,今年再次榮獲精進獎。圖攝於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無圍牆醫院

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不簡單!研發團隊必須確保達到醫療用藥安全的嚴謹標準,同時將智慧藥箱的操作簡化到三步以內,絞盡腦汁、決不妥協,因為這是未來高齡化社會必須要走的路。 

來自科技產業的CES與會者席維婭·托索里尼(Silvia Tosolini)對人工智能、先進技術,以及醫療保健創新特別感興趣:「這確實能幫助失智症患者,確保他們準確服藥和聯繫醫師,且無須外出就醫。」以色列媒體記者伊塔馬爾·邁納默(Itamar Mainemer)則是把臉對準銀幕測試:「智慧藥箱很容易使用,而且體積也不大,透過頻幕掃描我的臉,機器就能辨識我的身分,並馬上打包吐出我需要的藥包,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器材⋯⋯」

人口老化不只在台灣,各族裔對醫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透過這項全球性的展覽,這項以人為本的創新醫療產品,將進駐社區老人院、老人公寓、醫院,幫助長者們更便利維護個人健康。

如今智慧藥箱已進入場域實驗,微調修整後還會將尺寸縮小到現在原型機的一半以上,更方便物流遞送,預計六月份推出雛形機,往大量生產再邁進一步。

Participant trying out the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of AI Medicine Box
運用人臉辨識系統來確保施藥安全。攝影/錢美臻
Tzu Chi AI Medicine Box
兩邊白色藥盒可拆卸,因此需回填藥物時只需遞送藥盒而非整台藥箱。圖為原型機。攝影者/陳炳宏

「藉由這台智慧藥箱,就能達成慈濟醫療基金會林俊龍執行長所說的『無圍牆的醫院』。 未來這台機器還可以連接血壓機、血糖機⋯⋯等,傳統要病患自己去測然後做紀錄,回診時一併回報,很難,但有這台機器放在病患端,病患在家測完血壓血糖後,資料是直接上傳雲端,醫護可遠端追蹤病情,而鏡頭、麥克風,也能讓遠端視訊門診和配藥、用藥一氣呵成。」對許仁駿而言,現在方便的物流科技,讓外帶用餐、購物,都可以在家完成,他相信也能讓居家醫療實現,而受惠的,不只是病患。

「現在的社會趨勢,是父母在故鄉、老家居住,兒女出外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同住的,不可能時時看到。」許仁駿自己就是個例子,台北人的他在花蓮上班,年邁的雙親躲不過時間的追趕,這是他和所有人都得面對的人生課題:「當雙親老去、疾病惡化,會需要更多資源人力跟時間投入,後來會變成請看護,或是兒女要辭掉工作返鄉照顧,甚至是老老照顧,負擔很大⋯⋯」

智慧藥箱跟無圍牆醫院理念的實踐,都是希望可以讓家屬不用這麼擔心緊繃,藉由系統讓家屬知道用藥情況,控制好長者病情,同時也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以慈悲心出發的數位醫療產品,打破世界對醫療的想像,啟動人本醫療的無限可能。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