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旦到敘利亞 這一步慈濟走了十逾年

採訪/林綠卿;撰文/羅奇華

土敘邊境大震後,約旦駱駝成衣廠的工人們趕工裁縫,兩個星期內為敘利亞境內的災民完成五萬條毛毯。攝影/張明傑
土敘邊境大震後,約旦駱駝成衣廠的工人們趕工裁縫,兩個星期內為敘利亞境內的災民完成五萬條毛毯。攝影/張明傑

「看!那就是敘利亞(Syria)!」如思(Mohammad Khair Roz)指著約旦賈比爾(Jabir, Jordan)邊界關哨另一頭的土地,興奮地向一同前往的慈濟約旦分會志工林綠卿和哈達(Khader Khalifeh)呼喊道:「快!快幫我拍照!」話語間雙眼噙滿了淚水,手指的方向正是他日思夜想卻歸不得的國家。

2023年2月28日,對如思來說是難忘的一天,對慈濟而言更是里程碑似的一天。在土敘大震三個禮拜後,突破重重困難,透過約旦軍方,台灣國華紡織約旦分公司「駱駝成衣工廠」捐贈的兩軍卡衣服和兩軍卡毛毯,終於成功送進敘利亞。這是慈濟物資首度成功進入敘利亞,從倉庫到邊界,雖然只有短短十分鐘的車程,卻是慈濟賑災史上突破性的一步。

敘利亞困境

當地時間2023年2月6日凌晨4時17分,一場芮氏7.8級的强震突襲土耳其(Turkey)東南部接壤敘利亞西北邊境地帶,數萬人喪生。強烈的地震波摧毀了成千上萬棟建築,即使幸運逃生,無數人也不得不暴露在冬季寒冷惡劣的天候中。沒水、沒電、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日子異常難捱。

早在地震前,因為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已逾十年,敘利亞西北部共有410萬人依靠人道主義援助維生。地震發生後,敘利亞中央政府強烈要求所有救援行動和物資由他們決定,而受災最嚴重的阿勒坡省(Aleppo, Syria)因為一直由反叛軍占據,很長時間沒有收到任何外界援助;再加上一直以來其他國家的制裁,致使敘利亞境內各種資源短缺、物價上漲⋯⋯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導致西北地區人道主義危機衝向了最高水平,而敘利亞人民則成為政治角力下無辜的受害者。 

慈濟援手

震後第二天,慈濟約旦分會執行長陳秋華接到了台灣志工李憶慧的信息。台灣國華紡織公司董事長黃大功在約旦卡拉克省(Karak, Jordan)有一間駱駝成衣廠,他發心捐贈四十二萬六千件成衣,趕製五萬條毛毯到敘利亞災區救災,並隨即派專員張明傑從台灣趕至約旦進行對接。由於敘利亞政府並不開放給國際慈善組織進入救援,慈濟約旦分會再次連絡上了約旦哈希米慈善組織(Jordan Hashemite Charity Organization)尋求合作共善。

約旦外交部與軍方根據約旦國王命令與敘利亞政府達成協議,可由約旦軍方將物資運送到兩國邊界關哨處直接交由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簡稱UN OCHA),再由聯合國在敘利亞境內的各聯絡處負責發放事宜。這樣的方式可確保救災物資不經由任何一方政治勢力,有更大可能性送至真正需要幫助的災民手中。哈希米慈善組織是約旦具有半官方性質的組織,早年慈濟去伊朗(Iran)與巴基斯坦(Pakistan)賑災也是由其連線,彼此間熟悉且信任。

因為我們不能輕信在敘利亞內的各方勢力,所以選擇與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合作。他們非常有效率,一個小時便能卸下一架軍機C49的救援物資。通常在機場卸一架軍機的救援物資需要花七個小時。

慈濟約旦分會也在當地採購了一萬件冬衣、毛帽與手套。林綠卿與陳秋華拿著樣衣趕去參加與駱駝成衣廠和哈希米的會議。攝影/哈希米慈善組織職員

2月9日,駱駝成衣廠、哈希米慈善組織以及慈濟約旦分會,根據約旦法規對於捐贈物資、方式和流程達成初步共識。按照規定,駱駝成衣廠必須另外捐贈七個貨櫃的物資給哈希米組織分配,還需繳納卸櫃費、捐贈税以及隨車海關人員等費用,駱駝成衣廠全數答應。2月12日,廠方代表在慈濟志工陪同下拜訪了哈希米慈善組織,經過詳細面談後,立即開始準備相應文件及物資,兩週時間內,趕工完成五萬條毛毯。慈濟約旦分會也在當地採購了一萬件冬衣外套、一萬件毛帽與手套一同送往敘利亞。因為駱駝成衣廠位於卡拉克省發展特區,成品離開特區有嚴格的限制。在經過多次溝通後,2月23日哈希米終於簽發協助捐贈同意書。

志工如思(左)與林綠卿(右)正在與哈希米倉庫負責人(中)確認清單。攝影/穆罕默德·法尤米
經過幾次合作,慈濟志工已與哈希米倉庫工人建立了友誼。攝影/林綠卿

2月26、27日,15個40呎貨櫃從駱駝成衣廠分兩天、送至了188公里外位於馬弗拉克(Mafraq)的哈希米慈善組織倉庫。待裝櫃完畢後,2月28日,四輛掛著慈濟標誌布條的軍用卡車載著第一批物資駛向15公里外的賈比爾邊界關哨。慈濟約旦志工林綠卿、哈達和敘利亞籍志工如思站在邊界關哨口,目送車隊緩緩駛入敘利亞。雖然進入敘利亞境內後布條就得拿下、雖然由於政策的限制和安全考量慈濟志工無法親送,但依舊無法消減他們內心的沸騰——慈濟終於進入敘利亞了!

回不去的家

自2011年離開敘利亞後,如思再也沒能踏進眼前100米後的土地。他內心那個曾經美麗富饒、卡車載滿一車車物資出口到他國、世界最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祖國,經過12年內戰後支離破碎、物資匱乏。現在卡車方向轉向,吃穿都靠別人⋯⋯

「(現在的心情)像在過最盛大的節日一樣!終於有外來援助送進我的國家了!」如思看著卡車進入邊界,慢慢往敘利亞深處開,當下百感交集:「我的三個姊妹還在敘利亞,她們住在沒有戰爭、相對安全的地區,我不用擔心。但我們已經12年沒見了,很想念她們。」如思道出了數以百萬計逃離在外的敘利亞人心聲:「我曾經在敘利亞的一切都沒了,沒有理由回去,而且回去了就回不來了。」根據約旦政策,持有難民證的敘利亞人離開約旦時需留下難民證且簽下切結書,不可能再以敘利亞難民身分入境約旦。生活倒也給他們留下了選項,但每一個都那麼沈重。

如思身後整齊地放著貼有慈濟標誌的箱子:「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去發放,但我想他們看到這些標籤一定會想像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團體。」攝影/林綠卿

除了慈濟志工的身分外,如思還是「慈心之家」(Tzu Xin House)的負責人。2012年,四位富有的敘利亞商人租下約旦首都安曼(Amman)市郊22戶公寓,用於收容敘利亞內戰中失去丈夫的寡婦和她們的孩子,並起名為「採法德之家」(Bait AI Safoud)。原本大家以為戰爭很快就能結束,可到了2016年,依舊沒有停止的跡象。而商人們也變成了難民,越來越難以支撐下去,於是想辦法尋求幫助。透過慈濟志工賴花秀的介紹,陳秋華認識了「採法德之家」。2016年十二月,慈濟約旦志工們便帶著食物包第一次到了那裡,彼時如思便是公寓的負責人。「第一次和慈濟接觸時就覺得這個慈善組織很不一樣。你能感覺他們真的關心你,把別人的小孩當成自己的小孩。」會面後,如思詢問陳秋華是否下個月可以再來,就這樣,慈濟與「採法德之家」的連結越來越緊密,並在2017年改名為「慈心之家」。

現在「慈心之家」住了33戶人家,除了為他們提供教育和醫療上的幫助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慈濟還為這些單親媽媽們開辦了四個職業培訓班:裁縫、美容美髮、居家看護和烹飪,這些技能可以讓她們在約旦基本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當我來到辦公室時驚訝地發現陳秋華師兄已經開始計劃找物資送進敘利亞。而當他說可以開始打包慈濟採購的物資時,不僅我很興奮,『慈心之家』的媽媽和小孩們也很激動。我們終於可以為在敘利亞的同胞們做點什麼了。」如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喜悅還是抑制不住地湧上了臉。從2月19日起,有18位「慈心之家」的媽媽和孩子,每天為地震災區的敘利亞鄉親打包五個小時的物資。當志工問小朋友們累不累時,他們說:「我們願意為災民付出而辛苦,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儘管對許多年幼的孩童來說,敘利亞只是個印象模糊的祖國,但在慈濟美善的滋養下,無私大愛的種子早已發芽。

「慈心之家」的媽媽為遠在三百多英哩外災區的敘利亞鄉親打包,打包工作並不輕鬆,但大家為能幫到同胞而開心。攝影 / 穆罕默德·法尤米
小朋友們搖身一變美麗帥氣小模特,給大家展示慈濟約旦分會購置的外套。攝影 / 穆罕默德·法尤米

「以前我也有和其他慈善組織接觸,總覺得缺了點什麼。直到和慈濟一起做發放時,志工們一直向受助者道感謝,感謝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物資,我終於找到了那個點,原來付出該是這個樣子。我學到了慈善真正的精神,學到了怎麼真正能與人結善緣。」今年六月,如思與慈濟志工林綠卿、哈達,一起飛到台灣花蓮,讓證嚴法師授證。對如思來說,與慈濟伴行的路,總是充滿正能量,世間從此便無難事。

我是個幸運的人,之前一定是做 了很多善事才遇到慈濟。

故事新篇章

自2月28日四輛滿載慈濟救災物資的軍卡進入敘利亞後,三月又陸續有18軍卡的衣服、毯子、鞋、手套和帽子,分四次送進了災區。「我們實在沒辦法進入到動盪的敘利亞去親送發放,且上人不讓志工冒險,所以這次以這樣的方式馳援,也只是權宜之計。」復盤起二月初到現在的整個進程,林綠卿感到欣喜的背後也充滿遺憾:「我們有拜託詢問物資在進入敘利亞後的情況,希望可以拍點照片送回給我們,可惜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回應。這讓我們遺憾糾結又很矛盾,不知該如何繼續安排後續事宜,因為所有物資都是十方大德善心捐贈,沒有真正看到物資最後的流向,我們無法向大家交代。」

其實類似的矛盾與糾結從敘利亞戰爭開始後不久,便橫亙在了陳秋華心中:「敘利亞政治環境太為複雜,無論什麼勢力都不值得信任,這是為什麼慈濟堅持不將物資捐贈給任何政治團體,我們在等合適的機緣。這一次,因為有駱駝成衣廠捐給慈濟的物資,又因地震關係敘利亞與約旦間開放新政策,才促成了慈濟物資首度進入敘利亞。」

滿載慈濟救災物資的卡車駛過約敘兩國邊界關哨。攝影/林綠卿
隔著車窗,外面那片滿是綠色的土地,便是敘利亞。攝影/穆罕默德·法尤米

雖然飽經重重考驗,但慈濟跨出的這一大步又將開啟與敘利亞間故事的新篇章。「自從戰爭發生後,所有敘利亞人才知道,有安全感是多麼可貴。當我們有信心可以回到祖國安全生活時,我們就會回去,哪怕住在帳棚裡也好。我們多希望停止戰爭,重回和平。」國土有界,大愛無疆,這不僅是如思和所有敘利亞人的心願,也是慈濟對世界的翹首以盼,相信著,未來,那條到賈比爾邊界關哨就停止的路,慈濟能帶著愛和關懷親自走過去。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