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接棒,代代相傳

撰文/釋證嚴

1985年林王秀琴(二排左四)開始在聖荷西耕耘慈濟。圖攝於1993年的綠田鎮(Greenflied,CA)農工關懷。當時的小團隊,如今已成長為有八百多位受證慈誠、委員的美國一大分會。圖片來源/慈濟北加州分會

每次聽聞人間菩薩分享如何接觸慈濟、如何將慈濟種子帶回僑居地成長茁壯的故事,總是很歡喜;然而看到資深慈濟人的歷史畫面,感恩的心情裡也含著一分不捨。就像今年三月,聽聞北加州慈濟人回顧「矽谷阿嬤」慈範,腦海就浮現她白髮蒼蒼的身影。

最初阿嬤來到台灣,向我承諾要將慈濟的種子帶回美國,返美後,是黃思遠、李靜念二位,帶著矽谷阿嬤耕耘慈濟。一個輕輕的承諾,讓她此後18年都沒有一秒停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語默動靜,無不都是將個人的生命投入慈濟的生命。

北加州許多博士、學者、電腦工程師都在她的帶領下發心投入,這一群人就在阿嬤十坪大的車庫裡,開始做慈濟。她不只是播下愛的種子,還不斷灌溉、不斷照顧,積極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雖然沒有建立醫院,但是人醫會、醫療志工的義診、關懷都做得很好,他們常去關懷當地的窮困人家,與貧病的長者互動,或為遊民義診,甚至會跨州去關懷。

教育志業也是如此。無論白人、黑人、華人,不分種族,只要家庭有困難,孩子需要讀書,慈濟都會提供助學金。他們還關懷輔導許多在街頭遊蕩的中輟生,這些孩子可能是自我放棄,或是被家人放棄,也遭社會唾棄,很多人看到他們就頭痛;但是慈濟人不放棄,用愛、用耐心呼喚孩子們迷途知返,慈濟人將年少者當作自己孩子一樣疼惜的這一分心,長年來不曾間斷。這樣的教育,即使沒有實際建蓋的學校,但是街頭巷尾無不是教室,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學校。

漸漸地,慈濟志業在當地日益茁壯,慈範的體力卻不斷往下滑。她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最後幾年更是起起伏伏。記得北加州舉辦十周年慶時,他們規畫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的音樂手語劇。上臺的都是慈濟人,沒有專業演員,可知這需要多少時間來調整、彩排。那時阿嬤生病,喉嚨長了腫瘤,發不出聲音,但是為了這一場戲,她還是要撐著上台。

哪怕身體虛弱、不能講話,也要用身體與大家互動,無非是要讓大家看一看,只要有一口氣在,她仍要為慈濟付出。我們常說「盡形壽,獻身命」,能不能做到呢?阿嬤做到了。在矽谷這樣的科技重鎮,一位老人家帶動知識分子做慈濟,不是靠她的學問,靠的是她的毅力、她的愛,還有她的真誠。

慈範曾說自己這一生最歡喜的是做慈濟,直到最後,關心的還是一群「大孩子、小孫子」。「大孩子」就是跟著她做慈濟的人間菩薩,「小孫子」就是再下一代的年輕人。人生有這樣的因緣,實在有福,欣見曹惟宗、陳濟鎮、謝濟晉,這幾位從阿嬤的時代走過來的人間菩薩,還是一樣虔誠精進,一樣陪伴著較年輕的慈濟人,而年輕人也願意接棒,接過慈濟的責任。更期待人人都如阿嬤一樣「盡形壽,獻身命」,自我期許做好事沒有年限,拉長情,擴大愛,大家一個接著一個,代代相傳,手牽著手擁抱地球,讓地球充滿豐富的慈濟情。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