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入經藏 不完美的大船師

2014年慈濟在海地太子港發放愛心大米、物資給聖心教堂(Sacred Heart Church),當時還是美國慈濟青年的李侑達(中前)幫忙搬運大米到倉庫。攝影/許心圓

撰文/王偉齡

「第一晚打電話回家時我哭了,因為我什麼都聽不懂⋯⋯」慈青學長李侑達出生在俄亥俄州(Ohio)的一個慈濟家庭,從小被爸媽帶在身邊做志工,初中時被送去參加慈濟少年團,很早就接觸慈濟:「小時候我並不清楚慈濟是什麼,只知跟家人朋友一起參加活動挺有趣的。2010年高中畢業後我被送回台灣參加慈濟大專青年營隊,不是國際的那種,是只給台灣本地學生參加的,而我是唯一一個從美國回去、又不會說中文的人⋯⋯」第一天的營隊讓李侑達挫折到了極點,像是鴨子在聽雷:「後來有請台灣會講英文的師伯和慈青一路協助,我才融入,像是慈濟大體老師(編註:往生後捐出大體給醫學院進行醫療教學的亡者)的故事、提倡素食等等,經過翻譯後都深深觸動我,所以當我回美國上大學時,我首次自發參加了慈青社,不是父母要我去的,而是因為我自己想了解更多。」

那一年的慈青營隊,打開了李侑達的慈濟「開關」,即使語言像座難以跨越的山,他都會想辦法主動去克服。 

2011年美國慈青與南非德本(Durban, South Africa)本土志工進行下鄉訪視。李侑達(右二)為照顧戶清理傷口。攝影/朱恆民
李侑達(右一)與南非小朋友開心互動。攝影/朱恆民

今年李侑達剛滿30歲,卻已有17年的慈濟經歷,白天的他在全美最大的粒子物理學實驗中心擔任軟體工程師,晚上和週末,他就化身慈濟志工幹部,許多大型賑災行動都有他的身影,也帶領英文讀書會研讀證嚴法師開示,近日更如火如荼地推展手語入經藏的演繹。

「我很喜歡《無量義經》的『德行品』,像這一段『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至涅槃岸⋯⋯』」講到手語演譯的歌詞時,李侑達突然切換語言,用帶著老外說中文的腔調唸出經文,再切換回熟悉的英文模式:「這位大船師雖然已經生病了,但還是幫助其他人⋯⋯這讓我想到,雖然我還在修習佛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這樣的不完美的我,依舊能去幫助別人。」

不少加入手語演繹的成員是美國華裔第二代,有的是其他族裔的美國人,不要說無法理解佛經,連中文都不懂:「學手語一開始都是用背的,然後看娃娃圖(圖解)加上手語的部分⋯⋯但只要一直來回練習,加上平常有英文讀書會的累積,漸漸這些經文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你十年前問我,我可能對演繹的經文只了解兩成,現在我可以理解七成,有些曲目我們以前比過,不斷重複後,我熟悉歌詞、知道如何發音、也有了共鳴。」沈浸在《無量義經》的演繹、吟唱的過程中,李侑達會不自覺熱淚盈眶。

裡面的經文不斷地激勵著我,只要願意學習佛陀的教導,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凡夫俗子的我們都能成佛。

從不會說中文到獨當一面,李侑達(左一)協助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慈濟志工為年底的大型經藏演繹做足準備。攝影/馬樂
透過手語入經藏,讓李侑達更能深入佛法,知、行合一。攝影/馬樂

「這不只是一首歌,也不只是一個表演,手語入經藏,是一場『演繹』——我們將經文用大眾更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傳遞,有音樂、有手語、有隊形、有道氣⋯⋯」現在李侑達對手語演繹有更深的體會:「上人說,佛法不能只是用『聽』的,更要『付諸行動』,手語演繹象徵著我們把佛法付諸行動,而參與演繹的人們也會因為將經文反覆用耳朵聽、嘴巴唱、心記、肢體演出⋯⋯內化佛陀的教導,某天會靈光乍現,應用在待人接物中。」

為了年底的【以善以愛照亮全球】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芝加哥分會志工紛紛動員,提早好幾個月開始練習,李侑達帶領的手語團隊,成員裡年紀有老有少、住得有近有遠、學習有快有慢⋯⋯「因為入了經藏,我學會『同理』,就會去思考,怎樣可以讓遠方的志工也能參加練習?那我們就想辦法把手語用錄影跟視訊的方式放到網路上;或是有人未曾練過手語,對手語不是那樣熟悉,那我們就要多些耐心,去引導他們進入狀況、陪伴練習⋯⋯這一切,都是希望讓手語演繹變得更『親民』些。」

經藏演繹本身是修行,練習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其實手語演繹就是『共修』,所有人一同用佛法洗滌無明心。也許跟上節拍很難、要記手語很難⋯⋯但這都是在訓練自己,藉此法入心、法入行,成為更好的人。」雖然李侑達自己的手語還未臻爐火純青,仍期許自己成為更多人的「大船師」,透過提供不同的協助,讓更多人願意投入經藏演繹,認識佛法、啟迪自性、抵達涅槃的彼岸。

如果像我這種不會講中文的人都可以用手語入經藏,那還有什麼人不可以呢?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