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狂漲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紐約市房租相較疫情前增長四成,弱勢家庭倍感壓力,收入決大部分拿來交房租,一家多口卻只能蝸居在逼仄的小公寓。圖為慈濟紐約分會其中一位個案正在孫子的房間整理雜物,這間全家最大的臥室卻也只能容納下兩張床墊。 圖片來源/慈濟紐約分會

撰文/陳辰

紐約市皇后區(Queens, NY)的一間公寓,不足700平方呎的空間被房東違規隔成了三房一廳。鄒家三代七口人擠在這罐頭似的家。作為家中最大空間的客廳,卻只能容下一張小小餐桌和三把椅子。70歲的鄒先生坐在沒有窗的狹窄客廳一側,面前是在玩鬧的三個外孫。孩子們的尖叫聲,夾雜着老人不斷的咳嗽聲,煩躁又無奈的氣氛充斥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

根據「紐約市基金會」(Fund for the City of New York)和「紐約市聯合勸募」(United Way of New York City)聯合發布的《2023年紐約市真實生活成本報告》(The NYC True Cost of Living Report)指出,紐約市超過50%家庭的收入無法滿足生活基本需求,造成該困局的原因則主要是失業和生活成本增加。報告顯示,紐約的四口之家每年至少需要有15萬美元收入,才能負擔食物、住房和交通費用。在全美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住房成本的急劇飆升成了租客們不得不面對的困境。據線上地產經紀公司瑞芬(Redfin)2022年數據顯示,美國疫情爆發後的三年間,美國近60%的租客經歷了房租上漲。而紐約市的房租相較疫情前更增長了四成,曼哈頓租金中位數飆高至每月4,000美元。過去兩年多不斷上漲的食物與交通費夾擊下(編註:即便2023年漲勢趨緩,生活基本開銷依舊沉重),高揚的房租成為壓倒工薪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弱勢家庭擁擠蝸居、搬離紐約、也有的流落街頭——紐約,不再是那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張著手臂歡迎每個懷著美國夢來此落腳的人⋯⋯

後疫情時代,紐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人流攢動,遊客的湧入讓城市恢復到往日的繁華。然而在通貨膨脹之下面對食物、交通以及住房成本飛漲,無法負擔的紐約客則是艱難強撐,有人選擇離開,有人則面臨流落街頭。 圖片來源/Pexels

餐桌大小的客廳

鄒先生與妻子原本在中國的福州務農,抱著對美國夢的期望,1990年鄒先生偷渡到紐約,孤身一人, 一頭扎進了繁重的工作中,從農場到餐館,以重體力勞動換來的薪資,大多數寄給了中國的妻孩。苦熬20年,妻子和子女得以在2010年來美團聚。然而長期過勞,令鄒先生患上高血壓與肺病,日夜不停地劇烈咳嗽,身子每況愈下,甚至無力繼續工作。老夫婦倆負擔不起紐約市不斷飆升的房租,只能與兒子一家蝸居在狹小的公寓裡。

飽受疾病折磨,花錢就醫是鄒先生面臨的最大困難。因沒有醫療保險,每次動輒幾百上千的醫療費讓他望而卻步。在最無助之時,鄒先生在友人介紹下來到慈濟紐約分會人醫會在法拉盛(Flushing, Queens)會所每月一次的免費社區醫療站看診。容樂維醫師發現鄒先生連一盒20美元的藥都無力承擔,便將鄒先生的情況告知分會的慈善組。 

慈濟志工也是專業社工的朱澤人接到個案後,第一時間前往鄒先生住處家訪,眼前擁擠狹小的家讓朱澤人大受震撼:「本該是全家一起就餐的溫馨時刻,卻因為空間狹小,讓一家人不得不分批用餐。一家老小圍坐聊天吃飯的平凡生活,卻成了鄒先生一家無法實現的奢望。 」

鄒家的臥室則更是侷促,房間小到只能勉強容下一張或兩張單人床。 鄒先生無奈地表示,如此狹窄的公寓,自己的兒子需要支付的月租高達2,300美元。 日夜辛苦工作,兒子與兒媳每月收入的一半,都交給了房東。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兒子夫婦也無力再支援鄒先生的醫療費用。

「雖然慈濟紐約分會鮮有直接的租房補助,但志工們還是想方設法從生活各個方面幫助求助人減緩壓力。」朱澤人表示,對於鄒先生的困難,紐約分會發放了慰問金給鄒家,也協助鄒先生申請紐約公立醫院保險,大大減少其就醫開銷,並協助無法英文溝通的鄒先生預約就醫及追蹤醫生診斷。 

解決看病健保問題,讓鄒先生無需因為囊中羞澀而耽誤治療。就醫少花錢,讓他們一家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用於日常生活開銷。願我們的幫助,可以在物價飛漲的大環境下,幫鄒先生一家解燃眉之急。

冰冷的房間

阮小姐是位越南裔的單親媽媽,她於2021年的耶誕節前夕來到慈濟紐約分會尋求幫助。當時她手牽一歲多的女兒走進書軒,立刻淚如雨下。透過斷斷續續地訴說,志工得知阮小姐自19歲起便在台灣生活,當時就曾獲得過慈濟的幫助,因而當她帶著女兒在紐約難以過活時,也想到求助慈濟。

來美五年,阮小姐與西班牙裔的男友育有一女,然而男友對她和女兒卻鮮有照顧,只是每月給撫養費。為了生活,在台灣學習過推拿的她只能帶著一歲的女兒出門工作。當時只有一歲多的女兒莎莎(化名)在媽媽為客人推拿時,便躺在大廳角落的嬰兒車中等待。然而最終,小莎莎的哭叫聲導致阮小姐被老闆解僱。失去了經濟來源的阮小姐,連基本的食物都無法購買,於是絕望之下只能期盼慈濟伸出援手。

一個月只有男友接濟的700美元,付了房租之後我和孩子便一無所有。之前做工賺錢可以勉強維生。但如今沒了工作加上所有東西都在漲價,我們連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了解到阮小姐與小莎莎的處境,慈濟紐約分會毫不猶豫地提供她們為期一年的生活援助。期間志工發現年幼的莎莎總是在冬天反覆生病,原來是因為她們只能租住在沒有暖氣和熱水的問題公寓。寒冬之時,屋內宛若冰窖,阮小姐每晚只能踡縮在冰冷的床上,讓小女兒睡在自己的懷中,希望能給孩子一點溫暖。

看到有孩子生活在糟糕的環境中,身為人父的朱澤人倍感焦心,希望盡快改善母女二人的居住環境。在獲得阮小姐的同意後,朱澤人向紐約兒童福利局(New York City 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s Services)提報,當局隔天就前往阮小姐的住處進行家訪,並發現阮小姐與莎莎的生活環境確實惡劣。翌日便為阮小姐母女安排住進布碌崙(Brooklyn, NY)一房一廳的庇護所,母女總算逃離了冰窖一樣的住所。

「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曾無助地抱著孩子在冷冰冰的房間中哭泣,感謝慈濟和志工的幫助,讓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溫暖的家。雖然這是暫時的,但它給了我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新的希望和機會。」

阮小姐母女的生活狀況正在改善,小莎莎已有免費的托兒所可去,阮小姐也有時間可以工作。然而,庇護所的居住有限期約一年,志工希望在這段期間內,阮小姐能順利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為她與小莎莎的未來努力。 

張不開手臂的家

十多年前,王老夫婦的兒子來到美國打拼,2012年到2014年間,兒媳在紐約先後生下了兩個男孫,孫子們出生後的第三個月就被送回中國老家福州,由王老夫婦兩悉心照料。原本計畫孫子到四、五歲時就前往紐約團聚,然而,命運卻對王家揮下無情的劍。

王老夫婦的兒子在紐約被診斷罹癌。為了不讓遠在福州的雙親擔心,兒子選擇隱瞞病情,既要工作又要化療,再無法實現三代同堂的諾言。2019年在大洋彼岸苦等的王老夫婦沒等來家人團聚,反而收到兒子病逝的消息。

緊接著疫情來襲,中美幾乎停航。無力負擔巨額機票的王老夫婦未能到紐約送兒子最後一程。2021年,王老夫婦終於帶著孫子們來美。他們原計畫住在兒媳家中照顧孫子,卻遭兒媳拒絕。王老夫婦只能含淚將孫子們交給兒媳,隨後遠走德州投奔親戚,在餐館裡做雜工。

喪子的王老太太站在不足三呎的租屋廚房通道裡,滿面愁容地望向遠方。圖片來源/慈濟紐約分會

很快王老夫婦與兒媳和孫子們失去了聯絡。苦苦找尋之下從他人處得知,兒媳在喪夫的痛苦和生活壓力的雙重打擊下,患上精神疾病,更糟的是,兩個孫子成了她洩憤的沙袋,身上藤條抽打的傷痕,引起了學校老師的注意並報警處理,隨後兒媳被警方逮捕。

紐約兒童福利局接手個案後聯繫王老先生,並表示孫子們希望和爺爺奶奶團聚,王老夫婦當即放下在德州的工作趕到紐約。然而,與至親團聚的喜悅,很快被現實的殘酷所替代。根據兒童福利局規定,兩個孫子需要有兩房一廳的住房,於是他們本來想要租住親戚家地下室的計畫落空。

為了給孫子們一個家,年過古稀的王老先生走上街頭派發傳單,王老太太則接零工貼補家用。一家人勉強在布碌崙找到房子,一個狹小到成年人在客廳內無法伸展雙臂的家,月租卻高達1,600美元並且不包含電費。儘管很努力打拼,但收入依舊完全無法負擔房租。一家老小眼看著要流離失所。

當慈濟志工在孩子家長會上得知王老夫婦一家的遭遇時,他們馬上將王家的情況轉介給了慈善組,同樣由朱澤人負責關懷。朱澤人深深感受到他們一家的無助,於是申請特例,提供每月500美元的房租援助,同時,兒童福利局也為兩個孫子提供了每月 1,100 美元的補助,至此王家每月的房租得到了解決,也稍稍能喘口氣,接著處理生活上層出不窮的其它挑戰:「慈濟的租金援助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因為有你們的幫助我們全家才不至於露宿街頭⋯⋯ 」

鋼筋叢林

王老夫婦一家的情況是朱澤人所遇到過的最無助的個案之一。忍受著喪子之痛,兩個老人家在紐約的鋼筋水泥叢林中努力求生。「這樣的情況並不只是個案,我們將繼續關注並努力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

目前慈濟紐約分會正在關懷的42個個案中,99%都是租客並面臨著租金問題。在美國生活15年的朱澤人對於通膨下的房租飛漲也有切身的體會。

以前在紐約兩房一廳租金大概800美元,現在則飆升至1,800美元。通膨之下,食物、教育、交通都需要花費更多錢,此時飆升的房租,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無力承受紐約市不斷上房租的租客們,等待著他們的將會是不斷的搬家,輾轉於一個又一個狹小的房間。亦或是流離失所,迷茫於「何處為家」。 攝影/陳辰

紐約的一面是繁華亮麗的高樓大廈,另一面,卻是被高昂房租和生活成本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無論是疾病纏身,還是苦母育兒,或是遭遇喪子,艱難至極的境遇都在慈濟紐約分會志工們心細如髮的周旋之下,得以緩解。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