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神諭、沒有神力、沒有神話

249期 | 2023年9-10月
撰文 / 王偉齡

人類最早的宗教信仰紀錄,據信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墓葬。有學者認為,老祖先對死者的儀式處理,包括將往生者骨骸和狩獵工具、器皿一起埋葬,意味著人類開始產生了對生死的意識及對來世的信仰(多數動物對自己同類物種的死亡只表現出偶然的興趣),因此葬禮代表人類大腦演化的一個躍進。後來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的文物,如獅身人像、更精心設計的儀式埋葬等,提供了更多人類宗教史的確切足跡,但真正用文字紀錄下的,是公元前2400-2300年前,古埃及金字塔文就是其一。

有趣的是,宗教為什麼會出現?

在眾多論述中,佛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 Primatologist)的理論引起廣大關注。這位著名的荷蘭靈長類學家,從生物科學角度看宗教,認為所有群居動物(如人類、黑猩猩、鯨豚、螞蟻、蜜蜂、獅子等)都須受到約束或改變行為,以使集體生活變得有價值,換句話說,成為利他主義團體的成員所帶來的好處,應大於個人主義,例如,缺乏團隊凝聚力會使個人更容易受到外界攻擊,成群捕獵則可增加找到食物的機會。

而在靈長類(人類與猩猩)的群居動物社會裡,「道德情感」就作為抑制個人自私、建立更多合作團體的一種方法。人類進一步透過用對未知力量,如對神祇的敬畏、賞罰與約束,強化了道德約束,促進群體合作、控制社會解決衝突——「宗教」,有效提高群體生存率。

寫到這裡,似乎有點像是在寫論文,但這是人類都需要理解的背景。眼下,我們正面臨許多全球性的大挑戰——糧食危機、氣候變異、貧富不均、人權問題、塑膠污染等,在在威脅著人類的存續,「宗教」的慈悲無私與利他共生,此時此刻須更加壯大、不同信仰間須更加團結、跨越分歧攜手合作,回到過去宗教起始的原點——讓人類世代永存。

本期的封面故事,先是點出了人類集體覺醒的迫切性,極端氣候下的夏威夷野火(Hawaii Wildfires),成了美國百年史上最致命的一把火;而「世界宗教議會」(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專題報導,記錄下慈濟在內的數百個宗教團體齊聚一堂,探討全球議題、結論與解決方案,特別針對氣候變遷、環境污染與社會正義;本期的焦點動態,則呈現慈濟宗門「慈悲行動力」,在西雅圖(Seattle, WA)、北加州(Northern California)、波特蘭(Portland, OR),為災民、弱勢打造可以繼續依存為生的家。

沒有神諭、沒有神力、沒有神話,人類只要團結無私,就能創造奇蹟。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