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斯山火後,灰燼裡重建餘生的家園

採訪/海克特(Hector Muniente)、冬莎拉(Sarah Winters);撰文/宋小可

山火過後的兩年多,波特蘭(Portland, OR)慈濟志工數次關懷和發放物資給災民。2023年7月29日,志工再長途跋涉返回山林,助災民建造過冬的儲物木屋。攝影/海克特

位於奧勒岡州的弗里蒙特-維內瑪國家森林公園(Fremont–Winema National Forest, Oregon)佔地120多萬英畝,其中50多萬英畝為自成體系的原始森林。幾十米高的扭葉松和西黃松在七千年前火山爆發後的肥沃土壤上蔥蔥鬱鬱地生長,俯視千百年來土地孕育出的生靈:緊貼土地的青苔、灌木和蘑菇,山林中棲息的麋鹿、叉角羚、黑熊和郊狼,溪水中嬉戲的鱒魚、鱸魚、加拿大雁和綠頭鴨,還有那些選擇遠離鬧市、自給自足、依靠大自然繁衍生息的人們。2021年的布雷斯山火(Bootleg Fire),卻讓這個千年的世外桃源不復存在⋯⋯

過冬的木屋

這場奧勒岡州近代史上第三大的熊熊山火燃燒一個多月,最終波及40多萬英畝的森林,將萬物依賴的生態環境付之一炬。對家園的眷戀,讓這裡幾百戶居民大多留下來,與消防員、急救組織一同救火。然而即使有兩千多人的協作,天災也遠非人們可以抗衡,居民們最終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美好的家園消亡。

「我當時留下來想要多救一些樹木,然而一切無濟於事。看見自己努力建起來的生活變成地上的一灘灰燼,我非常難過⋯⋯」當地居民克里斯托·塔克(Christopher Tucker)回憶。

2023年7月29日清晨六點,幾個因山火失去一切的家庭迎來熱熱鬧鬧的一大批志工——這些人要為災民建造冬天儲物用的木屋。時值盛夏,天氣炎熱,但志工們立刻投入工作,不多時木屋的框架已經立了起來。

清晨太陽才剛剛升起,工地上的材料已經準備就緒,等待志工們組裝。攝影/海克特

雖然兩年過去了,但目之所及,依然到處是燒焦的樹木、荒蕪的土地,災民們的家也還在重建當中。這個地區非常偏遠,物資匱乏,要開車很久才能到附近的城鎮補給資源,再過幾個月入冬後更是會大雪封山,寸步難行。幸好今年居民們至少可以提前採購,並在新建成的木屋裡儲備過冬必需品,熬過又一個漫長寒冷的冬天。

在建房志工的行列中,統一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波特蘭(Portland, OR)慈濟志工顯得突出。他們前一天驅車六小時,直到深夜才到達附近的旅社下榻,凌晨三點起床為所有志工準備當天的午餐便當,四點簡單用完早膳後又駕駛一個半小時才到達災民們居住的偏遠山林中。一到施工現場,志工立刻捲起袖子開工,因為他們任務艱巨:在這個炎熱的週末,志工們要建完八棟木屋。

這次參加的慈濟志工共有12位,他們上到八旬長者,下到十幾歲的慈濟少年志工(簡稱:慈少),無不力所能及地在工地上努力著。長者扶住窗框、木條、讓其他志工可以固定;這次領隊的梁碧鑾跑來跑去,為志工送需要的工具;學習能力強的慈少們手腳俐落地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很快可以駕輕就孰的和大人們一起搭建起木屋。

「一早來這裡時什麼也沒有,到現在木屋已經建好八成,快要竣工。志工邊動手變學習造房技術,聽從指揮,一起協作,無論交給他們什麼任務都願意盡力去做。」梁碧鑾的話語裡流露出滿滿的成就感和驕傲。

一位志工意外發現自己很有建房的天賦,你看他在那邊已經可以鋸木板了!

志工們雖沒有造房經驗,為了災民,聽命幹活絕不遲疑,不一會兒木屋已經成型。攝影/海克特

人間地獄

「我們開車回到家園,看到一切像是人間地獄一樣。所有的植被、樹木都被燒焦,這片土地的美麗被奪走,我們的財產被燒盡,一切只能從頭再來。」災民鮑勃·波克拉斯(Bob Bacolas)回憶。

這位堅毅的老兵,在山火發生時因為脊椎加鋼條手術正在住院。在稍微康復後,他立刻與家人重新開車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映入眼簾的全是廢墟和樹木的殘骸。住房未被摧毀算是不幸中的萬幸,然而他們一家人遠離城市,賴以生存的其他建築全部被燒光,用來自給自足的溫室、果園,養育家禽的雞舍等等都付之一炬。

這裡的幾百戶居民,大多像鮑勃一樣是老兵或是退休人士,在飽經世間的滄桑後看中原始森林中幽靜的生活,想在晚年在此地尋得一方淨土。因此他們不懼艱辛,親手建造簡易卻舒適的房屋,還開墾空地種植蔬菜水果,不求富貴,只求能過幾年安穩寧靜的生活。

然而熊熊山火,讓這個夢幾近破滅。克里斯托在十年前從亞利桑那州(Arizona)搬到這,經過多年努力蓋起一棟小木屋可以安身,卻在山火中連同卡車、工具全部燒焦。「我只剩下光禿禿的一塊地⋯⋯」克里斯托即使兩年後回憶起那時的慘狀,聲音中也滿是無助絕望。

山火甚至污染這裡的天然水源,讓居民們連乾淨的飲用水都要頻繁驅車到很遠的地方才能購買。幸好有「救濟天使」(Relief Angels)和慈濟這樣的急難救助組織,兩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關注災民生活的過渡和災後的重建,馳援生活經費、送水、送暖、送資源。去年入冬前,慈濟志工還為災民募款,用卡車運去可以儲存乾淨用水的龐大儲水箱,減少災民在冰天雪地的山路上,買水運水的奔波⋯⋯這些,讓一生都要靠自己生存的災民第一次享受不必孤軍奮戰的幸福。

我愛慈濟,災民們也愛慈濟。有些災民受過太多苦,會有比較負面、所有人都要算計我那樣的心態,但是慈濟志工感動他們,得到他們的信任。

原本這次波特蘭慈濟志工的本意,是再捐贈一批儲水箱,沒想到聯絡薇拉莉時,卻被告知慈濟志工慷慨救助的故事被傳頌開來,啟發周邊地區的民眾、當地政府,大家紛紛捐錢捐物,關注災民們的生計和重建,建起足夠的儲水箱。

不過薇拉莉也說,兩年來一直籌備為災民建造的儲物木屋雖然已經預鑄好,卻沒有工匠願意長途跋涉到山林裡安裝,所以問梁碧鑾,慈濟志工是否願意來幫忙。既然不缺物資,那出人出力建造木屋,慈濟志工自然當仁不讓。開車五、六個小時,起早貪黑,這些都不在話下。

「我唯一的擔心是我們志工都沒有造房經驗,這樣可以嗎?」性格爽朗大方的梁碧鑾大笑著回憶當時和維拉莉的對話:「她說,沒問題,只要你們有善心。我說你放心,善心我們志工絕對都有!」

質樸的幸福

慈濟和「救濟天使」的幫助,讓包括克里斯托在內的當地居民度過難關,逐漸有能力開始著手重建。這兩年來,克里斯托一直暫時住在房車裡,但是不久後他的居住情況就會大大改善:「今天木屋建好,我可以把大床搬進去,終於不用在房車的小床上入睡!」

沈默寡言的他說起未來的規畫,竟有些手舞足蹈,遮不住臉上的欣喜。「右手邊會是我的廚房和洗手間,還要為溫室建一堵石牆,這邊會是野餐區域⋯⋯等到一切都建好,我可以放下工作,享受貼近自然的生活!」

兩年過去,災民的日子慢慢走回正軌。攝影/海克特
災民房屋四周的樹木被山火燒焦,雖然不再是往日蔥鬱的模樣,但已有復甦的綠樣。攝影/溫鼎

鮑勃也說,經過兩年的努力和包括慈濟在內的各方救助,大部分鄰居的生活已重返正軌,大家以往的收入和食物來源等等也基本復原,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穩步前進。

「我本來不敢相信外界有人會在意我們,也從未期待慈濟志工會千里迢迢來幫助我,讓我現在的狀況比山火前還要好一些。」克里斯托說:「如果沒有慈濟,我現在還不知身在何處。」

這依山傍水、充滿「小確幸」的平淡日子,正是鮑勃和克里斯托等居民搬來這裡的初衷。相信在山火來襲之時,他們看到的不只是房屋的傾塌和樹木的毀壞,更是對美好生活期待的破滅。幸好,這一個個樸實的夢想,還有機會實現;幸好,人們的希望也像木屋一樣,可以重建——志工的善意鼓舞著災民的堅韌,讓他們堅強地重新站起來,走下去。

山火前這裡更加生意盎然,但是十年之後,相信一定可以恢復以往的美景。我深愛著這片土地,我餘生的家園。

「救濟天使」負責人薇拉莉(左)與慈濟志工商議造房協作。攝影/海克特
山火過後,至少這片山林上空的天還是藍藍的。有了木屋來儲存過冬的物資,災民們至少可以過一個比較舒適的冬天。攝影/海克特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