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世界宗教議會

塑膠污染的時代 穿在「心」上的衣服

採訪/慈濟美國總會文史室團隊
撰文/羅奇華、伊達·捷玲斯卡(Ida Eva Zielinska)

In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 Tzu Chi team showing their eco fashion products

2023年「世界宗教議會」(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上,慈濟舉辦兩場「生態時裝秀」,展示用回收寶特瓶製作的衣物和日常用品。攝影/海克特(Hector Muniente)

第九屆「世界宗教議會」(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第三天,午後「氣候村的綠色帳篷區」(Green Tent in the Climate Village)內,來自台灣慈濟大學的學生和慈濟芝加哥分會的志工們激動卻有些緊張,由他們擔任模特兒的首場「生態時裝秀」(Fashion Show)即將拉開帷幕。天空藍的慈濟青年志工制服、深藍色的馬球衫志工服、黑色的西服套裝、福慧床⋯⋯這些精美又實用的衣帽和日常用品,不是普通材料製成,而是用回收的廢棄寶特瓶加工而成。

當塑膠成為導致全球氣候變異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時,在這場最大的跨宗教對話與合作議會中,慈濟還透過主題為「推動教眾啟動環保行動」(Greening of Congregations)的平行論壇、「環保的佛教:變廢為寶」(Green Buddhism: Turning Trash Into Treasure)的互動遊戲展館、手語表演等活動,以及送給每位與會者的環保禮物袋,向所有人生動地展示,多年來慈濟以信仰和道德為基礎,致力於推動環保的努力創新,並積極喚起了更多人的環保意識。

這正是我們需要與世界分享的心態。

不可分割的一體

「2018年開始,海洋塑膠污染問題被廣泛重視,從那以後,就有很多不同的倡議,號召人們停止使用塑膠的『擺脫塑膠』(Break Free From Plastic)全球性運動開始蓬勃;同時,關於塑膠對氣候和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聯合國也對這一議題傾注更多關注。我們通常不會在短期內看見問題有迅猛的改善,除非已有足夠的信號或有事件發生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在「塑膠問題」(The Problem with Plastics)論壇上,「原住民協會」執行長弗蘭基·奧羅納(Frankie Orona, Executive Director, Society of Native Nations)的發言揭開了塑膠在現代生活中帶來諸多便利的代價與傷疤。

輕薄的塑膠製品,人類竟能每年生產4.3億噸以上,生產過程中釋放了大量溫室氣體;而其中三分之二的製品很快就會變成廢物,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再次對氣候和生物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3年報告,每年塑膠污染造成的社會經濟成本高達3,000億至6,000億美元之間

「我們遭遇到塑膠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問題⋯⋯」另一發言者「後裔項目」創始人喬·班納(Jo Banner, Co-Founder, The Descendants Project)居住在路易斯安納州的癌症巷(Cancer Alley, LA),在這片介於巴吞魯日(Baton Rouge)和紐奧良(New Orleans)之間,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 )沿岸85英哩長的土地上,有兩百多家石化廠和煉油廠,生產過程中釋放的氣體將環境嚴重污染,使得居民患癌風險高達95%。

你能聽到很多(有關污染)的數據讓人感到事態嚴重,但對我而言,只要我身邊有任何一個親友因此生病,那便意味著所有。

當傷害越來越逼近生活,人們無法再視若無睹。作為「塑膠問題」論壇主講人之一的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介紹慈濟三個R減少消費(Reduce)、重覆使用(Reuse)及回收再利用(Recycle)」的觀念早已深入民間,她並強調:「我們必須改變,從自身開始做起,一步一步手牽手一起來。」

Fashion show audience
舞台下的觀眾們。攝影/海克特
Tzu Chi volunteer showing ECO multipurpose tent
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廢塑料也做成急難救助用的多功能帳篷,方便馳援災區。攝影/海克特

行動!刻不容緩

30多年前的某一天,在前往演講的路上,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看到垃圾滿街飛舞,這一幕引起了她的反思。而當人們為她的演講鼓掌時,她想:「為什麼不用那兩隻鼓掌的手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撿起垃圾做回收?」證嚴法師這一啟示,開啟了慈濟的環保事業。從1990年至今,在全球,慈濟擁有超過10,000個回收點,110,000位環保志工。

而證嚴法師傳遞的「把污染變成解決方案」的理念,也啟發了企業家們創立了「大愛感恩科技」,將慈濟環保志工們收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瓶轉化為一系列服裝和其他具有功能性且堅固耐用的產品。

「師父經常教導我們,作為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永遠不要忘記對地球表現出慈悲與愛心,面對環境被逐漸破壞,人類的覺醒已迫在眉睫。」在「推動教眾啟動環保行動」論壇上,德澄法師面對各個宗教組織與會眾,分享著證嚴法師的環保理念:「透過回收,人們可以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為了世界,逐漸減少我們的欲望和消費。」現在,慈濟已加入「淨零行動」(Net Zero,意味著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減少至接近零,而剩餘的排放量都能在大氣中被重新吸收,如被海洋和森林重新吸收),制定了減少碳排放計畫,期待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根據氣候時鐘,截至今日,我們只剩下五年又339天採取行動,來防止因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影響。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喚醒內心良知,將環保思想轉化為行動,實際地來保護地球。」

如今,各宗教場域提倡環保已成為一項全民運動,不僅體現在節約能源、採用可再生能源、轉變飲食和糧食系統結構、減少塑料製品、進行廢棄物管理上,還包括將相關的宗教教義融入到禮拜儀式、祈禱和社區宗教課程中。

我們的使命是激勵和動員有信仰和良知的人們對氣候變遷採取大膽而公正的行動,還能削減禮拜設施的運營成本,照顧我們神聖的地球,並照顧鄰居,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變廢為寶

「我們先將塑膠盒剪成小塊,然後在上面作畫,接著加熱它們,現在它們成了美麗的紀念品。」媽媽布米卡·巴蒂亞(Bhumika Bhatia)開心地展示著自己和兒子用兩塊塑膠製成的小畫:「一塊是他為我做的禮物,另一塊是我代表他(製作)送給他祖父的禮物。」

Bhumika Bhatia and her son reading
布米卡·巴蒂亞和兒子很喜歡慈濟「變廢為寶」的活動:「這是回收和再利用塑膠的好主意。」攝影/飛睿丹

議會第二天的「環保的佛教:變廢為寶」兒童展館內,慈濟志工們精心策劃準備了互動遊戲,帶領著孩子們了解塑膠的生命週期以及塑膠對環境帶來的挑戰,並耐心指導每一位參與者親自體驗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我們想邀請更多的人加入保護地球的行動,所以策畫了用寶特瓶來製作藝術品。」慈濟大學教授,也是此次活動的策畫者之一的呂佩珊分享。而在另一展廳,連續兩天的「生態時裝秀」展示了大愛感恩科技極富創意的塑膠回收製品,表演過程中對永續生活型態的極力倡導和呼籲,皆讓觀眾嘖嘖稱奇。這些兼具趣味和科普意義的活動,都是志工們犧牲掉無數個本可在家休息的週末努力的成果。

「我們動用了100人次的志工來支持這次的議會。」芝加哥分會執行長謝重輔分享。其實早在半年前,慈濟芝加哥分會便開始為此規劃和演練,而從議會開幕前一天至結束,志工們奔波在不同展館內幫忙,介紹著慈濟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做過的急難救助、如何推廣環境保護的理念⋯⋯

正因慈濟志工的積極投入與爭取,有130年歷史的「世界宗教議會」上,來參與國際跨宗教平台的領袖與代表們,看見慈濟、認識慈濟,也讓更多人信任慈濟,一起加入保護地球的行列中。

證嚴法師提醒我們,這件制服不僅是一件實體的衣服,更應把它穿在心上,提醒著我們慈濟的美德,一直真誠服務。

Jing Si Adobe master reading book to the kids
議會第二天,兒童展館內,德澄法師向觀眾講述了《靈鹿救人》的故事,希望人們都能對眾生充滿愛與慈悲。攝影/飛睿丹
慈濟致力將回收的寶特瓶變廢為寶,成為應對氣候變遷和污染的先驅。攝影 / 錢美臻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