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慈濟美國總會(二)

資料彙整、採訪、撰文/林計鑫、鄭茹菁、任文、愛貝兒(Dilber Shatursun)、駱淑麗
編輯/王偉齡、李成林

2009年8月12日,RAM首度在大都會區舉辦大型義診,於洛杉磯體育館舉辦七天義診。慈濟成為主要的合作夥伴之一。攝影/楊湛強

洛杉磯市

慈濟與其他不同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大型義診,從2009到2017年,每年都在洛杉磯市中心的體育館(Los Angeles Sports Arena)或瑞福展覽廳(Reef Exhibition Hall)服務無保險低收入患者。

「總會地區人醫會團隊,先是和『偏遠地區醫療團』(Remote Area Medical,簡稱RAM)合作大型義診,後來又加入『醫護港』(Care Harbor),每年攜手於市中心進行馬拉松式義診。」前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執行長曾慈慧說。

每次義診都連續舉辦四到七天,幾乎每日診療超過1,000名病患,是南加地區規模最大的義診活動,有超過50個慈善團體及3,100人次的志工共襄盛舉。「2013年10月31日的醫護港龐大義診,這天剛好碰到美國的萬聖節,所以第一天只有八百多個病患,之後連續三天每天都是千人以上的病人來看診。」人醫會志工葉宗貞回憶:「來這裡的醫生、護士、志工,都是來自各地、不同人種、自費出錢出力還付出一顆愛心。」

其中,慈濟是出力最多的合作夥伴之一。

沒有球賽時,洛杉磯體育館就成了大型義診的理想場地。攝影/許春蘭

慈濟在醫護港大型義診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包括內兒科、牙科、中醫及眼科,同時慈濟為醫護港大型義診提供了三輛大愛醫療巡迴車(二輛牙科車及一輛眼科車)、63套可攜帶式的牙醫診療器具、63張診療椅,另有近500套洗牙、補牙、拔牙的器械,全套高溫殺菌設備及牙醫藥局。

而移動這些診療器材都是大陣仗!像是2015年的醫護港年度義診,16位志工在天未亮時就從南愛滿地(S. El Monte, CA)慈濟社區門診中心出發,第一天將三部大愛醫療車及兩部載滿醫療器材的卡車開到會場,一大早來到空蕩蕩的體育館,在沒有空調的館內,志工汗流浹背地從無到有、從早到晚慢慢搭起一間又一間臨時診療室,一共搭建了15間中醫診療室、20間西醫診療室、八間婦科診療室及16間綜合診療室(足科、脊骨神經科和心理諮詢科)。

2013年與醫護港合作的大型義診活動。志工為新牙科器材噴上慈濟標誌,以防遺失。攝影/林美雪

第二天又一大早摸黑來到體育館,繼續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牙科場地由志工自行裝置牙科用的兩台空氣壓縮機,人稱三哥的徐政維細心地用木條固定壓縮機氣管,林學德裝置牙科診療椅,彭明雄為牙科器械作最後的檢查,「有傳必到」的翁督富負責器材準備及各科診療間的規畫。

每次大型義診都會由徐政維、林麗美駕駛大型貨車由北加州南下,開車八、九小時載運牙醫配備器材,醫師王杏芬則帶領她的北加團隊南下護持義診,抵達會場後立即整理牙科器械,完成消毒工作。

醫護港的掛號區設在體育館外面,體育館內分為六大區,第一區是規模最大的牙科,現場牙科醫護人員就超過三百人,由慈濟團隊鄭敦仁、陳恂滿兩位牙醫師主導全場洗牙、拔牙、補牙、給藥、器械消毒、人員管控等運作流程,並提供兩輛牙科車進行重症治療。「大型義診是為低收入及遊民服務,有些病人清晨兩、三點就來排隊等候醫療服務。」侯秀綿是人醫會的資深牙醫助理,面對眼前動輒幾百床的牙醫診療需求,臨危不亂,卻也積極地去學習更多:「醫護港是非常有經驗的大組織,他們提供拔牙、洗牙、做假牙及根管治療等等一系列井然有序。我們從中學習到不少經驗,2017年後慈濟就開始獨立作業。」

2017年1月22日,大愛牙科醫療巡迴車開進瑞福展覽廳。牙醫師在診療車上為民眾看牙。攝影/顏國興

第二區是西醫各專科的看診,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院(UCLA Med School)掛冠主持,區內有一輛推廣愛滋病防治的行動醫療車;第三區是眼科,由慈濟、UCLA、南加大(USC)及南加州眼科協會聯合提供服務,現場由前三個團體各提供一輛眼科車,眼科學院則提供了眼科巡迴展示的行動車;第四區是中醫,也是慈濟團隊獨立駐守;第五區是一般預防醫學、醫療資訊分享及健保推廣;第六區是轉診區。全場共有七部醫療車進場提供服務,其中慈濟的大愛醫療巡迴車佔了半數。

眼科方面,慈濟的視力保健包括處方眼鏡,疫苗接種包括流行感冒、破傷風、肺炎、帶狀皰疹等,牙科區到處可見志工群來回走動,留心每一位牙醫或病人的需求,隨時補充器具。除了牙科全套服務外,現場還有一台最新型的牙齒掃瞄機可以立即打模製作假牙,馬上就可為病人裝上牙套,為裝不起假牙的人當場配上一付漂亮的牙齒,重新綻放自信的笑容。

慈濟提供的牙醫器材還有其他醫療設備非常齊全,對我這位牙醫來說,在為民眾看診時可以事半功倍。

中醫方面,15間中醫針灸室高朋滿座,經過多年的「針灸刀」小試,試過中醫的病人主動向其他病人宣傳,很多人為看中醫而專程趕來醫護港的義診。一反過去的「配角」身分,不再只是病患候診階段用來打發時間「姑且一試」的部門,中醫師不但幫病人針灸,也宣導中醫保健的常識及復健的重要。荷西·赫特栝(Jose Hertcraul)在針灸、復建後腰部痠痛明顯減輕了,感覺自己的身體年輕許多;吉比爾·洛哈(Gerbil Loghoa)診療之後直嘆中醫師醫術精湛,還給針灸醫生一個熱情的擁抱。西醫方面,醫療團隊為提供更多樣的服務,2015年特別邀請心理健康諮詢、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性病及愛滋病診療及預防等專科醫師駐診,現場回答會眾的疑難雜症。

大愛眼科醫療巡迴車開入體育館。圖攝於2014年9月13日的義診現場。攝影/楊湛強

綜觀2015年慈濟在醫護港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牙科延續了2014年的口腔癌篩檢,但增加了現場製作假牙的服務——2014年只能做門牙,但一年後已進步到每顆牙齒都可以在現場製作,器材及設備皆可媲美醫院診所的規模。

接種的疫苗除了例行的流感、破傷風、肺炎之外,2015年增加了帶狀皰疹的疫苗;慈濟攤位推廣衛生教育,為預防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解說病情,也提醒大家注意飲食,學習保養身體,病人及家屬均受惠良多;有的志工介紹「慈濟竹筒」,邀約與會者認養竹筒捐錢行善,更歡迎會眾登記做志工,在醫護港會場展開「人間菩薩大招生」的行動;志工更細心地為緊湊的義診做花藝點綴,富有禪意的靜思花道符合現代醫學的心理輔導工程,有效增強病人的心理健康,與近日西方醫學世界推崇的心理療程不謀而合,特別得到主流社會讚揚。

守護弱勢家庭健康,從「吃」開始。圖為醫護港義診,慈濟青年志工向民眾推廣素食,防止心血管疾病。攝影/顏國興

東柯契拉谷

距離洛杉磯東南方130英哩遠的地方,是一個被稱為東柯契拉谷(East Coachella Valley)的地區,這裡有著肥沃的土壤和蓬勃發展的農業,但農工聚落卻如同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2012年,慈濟和飛行醫師(Flying Doctors)聯合,共同舉辦大型義診,前一天的晚上十點,九已經有大批民眾帶住帳棚、椅子、毛毯在會場外面的空地上排隊,等待看診。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一篇名為「揭開看不見的柯契拉谷」(Revealing the Invisible Coachella Valley)研究顯示,因為當地屬於美國原住民保留區,因此由當地部落管轄,這意謂著聯邦法律在這個地區僅有有限的司法管轄權,因此聯邦給予這些地區最少的補助,基礎公共設施幾乎不存在,同時這裡也是非法移民的避風港。

◎骯髒小手吃泡麵

「這個地區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我們有大片的農地,生產許多農作物,像是棗子、草莓、辣椒⋯⋯各式各樣的。農夫都住在這裡,他們在農作物收成上,一年為經濟貢獻五億美元,但這些農夫卻是最窮的人,他們在非常糟糕的環境下工作,他們甚至沒有足夠的錢來養活自己的家庭。」羅德夫·皮尼翁(Rodolfo Piñon,Director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Pueblo Unido)戴著草帽,烈日當空,照得他臉黑紅黑紅的,他是當地社區建設組織的主任。

東柯契拉谷地區人們的居住條件非常惡劣,有超過一萬五千名流動農工居住在超過125個非法的拖車屋公園裡。

東柯契拉谷的環境惡劣,家家戶戶居住的拖車大多殘破不堪,冬冷夏熱,下雨漏水。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當外面下雨時,屋裡就會漏水,這間房子基本上破損很嚴重,但它是我們的家,我們住在這裡,我們愛它。」聖地亞哥·薩拉戈薩(Santiago Zaragoza)所說的「家」,實際上是一個有四十多年歷史的老舊拖車,整個拖車裡沒有電,窗戶上、地板上、牆上、廁所到處都是破洞,地上的大洞用一個木板遮住。「如果不用木板遮住的話,蜘蛛和蛇會從洞跑進來,我看過這麼大隻的蜘蛛。」聖地亞哥的妹妹邊用手比劃邊說。

他們的媽媽米娜羅·培茲(Myrnal Lopez)一個人工作,靠極度微博的收入支撐起一家五口生活。她唯一可以找到的工作是在果園採摘蔬果。大約淩晨四點半,天還沒亮,她便來到果園,踩著梯子,檢查水果的情況,可以摘的,就摘下來包裝好:「我們撿拾青檸,再把它們放在大的容器裡,有時候我們一天只能裝滿一大箱或是一箱半,如果一天摘了兩大箱青檸,可以賺16塊美元,這是份粗重的工作,但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找到的工作⋯⋯」

除了居住環境惡劣,東柯契拉谷也欠缺醫療資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健康政策研究中心(UCLA Center for HealthPolicy Research) 發現, 這裡36% 的成年人沒有醫療保險,而這份研究只針對有孩子的成年人調查,所以都還只能說是保守估計。此外報告指出,很多農工由於吸入大量的農藥,而患上神經系統中毒性疾病,但卻沒有錢看醫生,只能自生自滅。

慈濟志工許家祥和他的高中摯友馬利歐·貝爾特。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會講西語的慈濟志工許家祥透過臉書,和他的高中摯友、長年生長在東柯契拉谷的馬利歐·貝爾特(Mario Beltran)再度聯繫上。「許家祥告訴我他在幫一個非營利組織『慈濟』做志工,我就想,也許慈濟能來看看是否能夠提供一些資源和幫助。」

許家祥受邀前往,這才了解這個富強之國,竟有像東柯契拉谷如此糟糕的生存環境、以及當地農工幾乎無處就醫的窘境。他不可置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塵土滿天、到處是破破爛爛的拖車、四處可見的垃圾堆、破爛衣物就歪歪斜斜地掛在曬衣架上、蒼蠅滿天飛⋯⋯烏煙瘴氣的煙塵裡,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手拿一碗泡麵,直接用骯臟的手指捏著泡麵,笑嘻嘻地往嘴裡塞。

「你自己煮這個來吃?」 許家祥用西文問這個小男孩。

男孩嘻嘻笑著點點頭,又抓起幾條泡麵,往嘴巴裡送。

「你只有加水進去嗎?」

男孩點點頭,邊吃邊舔了舔手。

「你每天都吃泡麵嗎?沒有真正的早餐?沒有加火腿沒有蛋嗎?」

男孩再點點頭,他告訴許家祥,他媽媽沒有時間煮飯給他吃⋯⋯當地人因為貧困、農忙、營養不佳,健康出了狀況也求助無門。

小男孩每天三餐吃泡麵,因為他的父母親必須整天工作,才能賺到微薄的工資。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飛行醫師

2011年,慈濟人醫會先是到當地為很多從未打過流感疫苗的居民施打疫苗,2012年主動和飛行醫師(Flying Doctors)聯合,共同舉辦大型義診。

飛行醫師搭乘飛機來到東柯契拉谷,包括醫護、衛生員、志工將在義診中提供牙科醫療服務。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飛行醫師是美國非常有名的醫療志工組織,自1990年開始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有些醫護志工自己就會開飛機,載著其他義診人員飛往美國各地,特別是無法獲得醫療服務的地區,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慈濟與飛行醫師合作,雙方都提供醫護人員,慈濟另外還負責提供所有行動醫療設備和並扛起粗重繁瑣的義診場布工作,除此之外也深入社區宣傳,讓更多當地居民知道義診活動。「當這些農工告訴我,在他的一生中,他從未看過牙醫時,真的讓我感到很驚訝。他告訴我他沒有錢,所以他無法去看牙醫,義診對他來說是很特別的,這會是他人生第一次看牙。」許家祥挨家挨戶告知當地住戶隔天有場大型義診活動,當地居民喜出望外地回應:「明天見!」

我很感恩,這些農工每天辛苦工作,讓我們有食物吃,我們也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但其實大家更早就見了。義診前一天晚上,會場外便已排起了長龍,一些患者晚上八點鐘就來排隊了,帶著毛毯和椅子坐在會場外面,夜裡驟涼,他們要在寒夜裡等待一整夜,只為了能看到醫生:「我等著做眼科檢查。」一個患者裹在毛毯裡,滿心期待地說。

義診當天,飛行醫師們真的是「飛」來的 ,一架架直升機從天而降,醫護、衛生員、志工從直升機走下來:「我是賴瑞·泰柏(Larry Tabor),來自舊金山灣區的牙醫。」

飛行醫師在義診中為民眾提供牙科服務。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人醫會志工們則是開車好幾個小時抵達當地社區高中,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前置工作,搬運醫療器械、在會場安裝好攜帶式牙科診療椅和各種設備⋯⋯

「我們帶來了很多牙科器材,還有針灸、醫療設備,除了眼科外,你在這裡看到的所有器具都是慈濟提供的。」時任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社區推廣副執行長的溫俊強介紹。

來慈濟義診活動幫忙,真的很好,因為這裡所有的醫療設備,像是有超音波器材,這在我們平常其他的義診是看不到的!有這些設備,我們就可以更有效率地看診,服務更多民眾。 

義診當天,一開門,患者們便魚貫而入。 會場裡有牙科、眼科、針灸、中醫拔罐等各式各樣的醫療服務。現場有一半的患者是農工,這是他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天只能看300床的牙醫病患,但現場來了超過500人。」飛行醫師組織的護士志工凱倫·托瑞斯(Karen Torres)忙著控管人流進出。

太睏了,經過徹夜排隊等待義診開始的民眾,在進入會場之後,幾乎人人都是一坐下來就立刻進入夢鄉。圖片來源/「美國慈濟觀點360」視頻截圖

「在柯契拉谷這裡,很多居民有口腔疾病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人有牙齦疾病,還有很多人一次有多顆蛀牙。」賴瑞醫生介紹道。

「他有好多蛀牙,全口差不多有二十幾個。」人醫會牙醫師陳恂滿就醫治了一個滿口蛀牙的患者。

除了牙科跟眼科,中醫治療也是義診時非常受歡迎的診療項目。由於當地很多農工都是做勞力的工作,所以常伴有疼痛等問題。「這個柯契拉谷地區,我們2011年就開始來,這兩年所看到的病人大部份都是一些疼痛的問題。」人醫會中醫師陳新恭介紹說。

「真是奇蹟!」患者接受針灸後,感覺整個身體都輕松很多,不疼了。

「感覺怎麼樣?」醫生問。

「好太多了!」

賴瑞醫生與很多組織合作過,慈濟善始善終、給病患的真情照護,令他印象深刻:「不像其他舉辦大型義診的團體,進來設置器材,然後就離開,慈濟有非常好的回診制度。」

「我們在義診舉辦上更加專業,其他的合作夥伴就會想和我們一起合作。」溫俊強在內的人醫志工團隊,一步一腳印,把慈濟義診做出好口碑。

在當地多日的義診,有上千人次得到免費的醫療服務,慈濟志工和飛行師醫生們忙到深夜,看到患者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看著他們身上的病痛得到緩解,慈濟志工們心底也樂得開了花。

聖塔安那

2013年8月25日橙縣慈濟志工於聖塔安那舉辦首次義診。圖攝於開幕式。攝影/林家祥

「我沒有保險喔!」 「真的不用錢嗎?」 「你們下個月會再來嗎?」每次大型義診的時候,聞訊而來的病患總會這樣問。位於南加州的橙縣(Orange County)有兩個富裕的城市,分別是安納罕市(Anaheim)及爾灣市(Irvine)。鄰近的聖塔安那市(Santa Ana)僅五至十分鐘車程之距,卻是個生活在貧窮線下的移民社區。

義診當天清晨六點半左右,天還朦朦亮的時候,當志工還在佈置場地,俱樂部外的草坪上就開始有人排隊。「早安,請問您今天多早來排隊?」志工親切地問候排在第一位的年輕男子,「六點半。」男子靦腆地笑,他說,住在俱樂部旁的朋友看到傳單告訴他今天有義診,他想來看牙齒。

有些父母身後跟著幾個孩子,有些是媽媽推著年幼的孩子,推車旁伴著幾位唸小學階段的手足;也有幾位單獨前來的民眾,緩緩步入搭在俱樂部外草坪上的帳篷,眼神中些許不安與靦腆,待迎上去的慈濟志工與著背心的西語志工親切問候後,才在他們的協助下完成初步醫療病史資料的填寫。

自1989年以來,慈濟一直守護聖塔安那社區,每年八月的「快樂返校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志工們為弱勢家庭(包括低收入、遊民家庭、寄養家庭等)學子帶去全新背包、文具用品時,和學生、師長互動時,發現這些家庭也有急切的醫療需求。

首次聖塔安那慈濟義診中,藥劑師幫民眾配藥及說明使用方式。攝影/黃友彬
聖塔安那首次慈濟義診,是和男孩女孩俱樂部(Boys & Girls Service Center of Santa Ana)合作促成。攝影/林家祥

橙縣人醫會成立於2002年。2003年起,進入聖塔安那的小學教導學童做牙齒保健,也在橙縣推廣健康講座,後來因學區提供學童牙齒保健計畫才暫停。2011年,橙縣在聖塔安那開始「幸福校園背包」食物發放,發現許多家庭沒有醫療保險。橙縣志工2013年在聖塔安那舉辦第一次義診,守護居民健康,從幸福校園推展到幸福家園。

新冠疫情過後橙縣慈濟志工立刻重啟義診服務。圖為2023年3月26日,慈濟再度與男孩女孩俱樂部合作在,提供西醫、中醫、牙醫、眼科等醫療服務。攝影/顏國興

聖地牙哥

「早在2013年,慈濟便已經在聖地牙哥(San Diego, CA)的海濱(Oceanside)與秋溪(Fallbrook)兩個社區舉行大愛醫療車義診活動,當時王曉慧師姊是醫療領隊,這也是我參與慈濟義診的開端。之後我們在位於美墨邊界的布爾瓦德(Boulevard, San Diego County)舉辦義診,當時這裡完全沒有醫療診所,居民不得不開70多英哩才能找到醫生治病,因此我在這裡組織了一次義診。我記得當時提供了大約50到60張牙科診療椅做牙科義診⋯⋯從那以後,我們每年會做兩次定期義診。」自從慈濟開始在他所居住的地區提供幫助以來,馬克·奧斯特蘭德(Mark Ostrander)就擔負起義診相關任務。

◎購入一座消防站

2015年9月20日,聖地牙哥慈濟志工於帝國山高中舉辦義診,為貧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策劃此次義診的奧斯特蘭德夫妻歡喜合影。攝影/宋宗昌

沿著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農村社區,人口不多,一方面這裡是許多新移民美國夢開啟的地方,他們是非英語母語的人,大部份說西語或中文,還有世界各地來的無證移民,沒有健保、攜家帶眷、往往都是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這個社區有很多貧窮的獨居長者,貧病交加,有的甚至因為身體原因,常年出不了門。慈濟的存在就是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幫助與關愛。

「第一次舉辦大型義診是在2015年,當時是在坎堡的帝國山高中(Mountain Empire High School, Campo),靠近一處印第安保留區。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相信我們當時有92名患者。在那次活動中,我們提供了針灸、牙科和視力服務。」馬克回憶說。

實際上,開辦義診並不是一蹴可成。剛開始舉辦,來的患者並不多,因為當地人對慈濟以及義診內容一無所知,人們對慈濟的認識,是因為慈濟的慈善服務、個案家訪、急難救助才逐漸熟稔,加上人們對慈濟義診的口耳相傳:「有些人來義診後發現效果非常好,然後在下一次義診時,預約的人數就多了。視力檢查和針灸服務最受歡迎。」

同時,在當地找到願意提供義診的醫生也是眾多挑戰之一。馬克還記得第一位與慈濟一起合作的牙醫叫May Chou,那是2015年的時候。「她是一位年長的牙醫師,但她認識其他牙醫,她那時已經退休了。她是我記得的第一位⋯⋯由王曉慧師姊介紹的。」

2018年,以馬克為首的當地社區非營利組織先是購買了一座舊消防站,將其改建成了資源中心。馬克命名為「南方慈濟」(Tzu Chi South),因為絕大多數的服務都是和慈濟聖地牙哥聯絡處合作完成。當地人可以每週到這裡的食物倉儲領取免費食物,還有床墊回收計畫、家庭廢棄物回收站⋯⋯都是由慈濟志工協助運營,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援助:「我們在這棟消防站裡提供牙科和針灸服務⋯⋯我們成功將服務帶進這裡的社區,也獲得社區居民肯定。」馬克道。

2015年9月20日,聖地牙哥慈濟志工於帝國山高中舉辦義診,為貧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策劃此次義診的奧斯特蘭德夫妻歡喜合影。攝影/宋宗昌

自2018年以來,人醫會已經在這裡舉辦過一次大型的義診,有多達七名牙醫、四名針灸師、兩名驗光師、以及一名眼科醫生參與,同時還有多達30名的非醫療專業志工輔助。

前來求診的羅傑·威爾森(Roger Wilson)因神經損傷,腿和腳幾乎不能行走。2018年的義診活動中,羅傑坐著輪椅來。「他需要配眼鏡。我們和其他志工一起把他抬上了大愛眼科車做視力檢查和配鏡,他獲得了一副眼鏡,至少現在他能夠閱讀了。」馬克非常欣慰地說。羅傑日常生活極度依賴輪椅和升降椅。像是升降椅,就成為羅傑睡覺的地方,因為他無法爬上床休息。一次馬克和志工去他家拜訪時,發現羅傑的升降椅已經壞了:「我們就透過慈濟的慈善服務幫他購買到新的升降椅。」

「聖誕快樂!」幾個小朋友滿臉喜悅地圍著一個聖誕老人,身後高高大大的聖誕樹上掛滿了雪人、天使、雪撬、馴鹿等小裝飾,在一片喜慶而祥和的節日氛圍裡,人們紛紛跟聖誕老人合影留念,又是一年的聖誕節!每到這個時候聖地牙哥的慈濟志工就會舉辦聖誕活動,布魯斯(Bruce)就會扮演聖誕老人。

然而幾年前他根本無法獨自行走,因為他眼睛看不見。

「有位老年人來到了位於布爾瓦德(Boulevard)的眼科檢查點,通過眼科檢查,慈濟志工發現他的視力有困難,然後我們設法為他提供了所需的手術來矯正他的眼部問題。我覺得非常感人的是,他一開始前來時需要別人引領,因為他看東西有困難,但在手術後,他自願來參加聖誕活動,扮演聖誕老人,並且一直都記得慈濟,總是談論這件事。」馬克認為這是他遇到的最感人的一件事,每次想到,就覺得心頭暖暖的,激勵著他做更多的善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甚至為他特製了合適尺寸的特殊聖誕老人服裝,因為他是個相當高大的人。

2015年9月20日慈濟在聖地牙哥帝國山高中舉辦義診,志工合力將醫療器材及藥品搬運下車。攝影/李彬

◎孤寡老人

馬克非常積極地與當地的慈善組織合作。首先,因為該地區有很多貧苦的孤寡老人,甚至還有一些老人因病常年臥床不起。所以一方面,慈濟志工會設法將這些長者接到慈濟義診活動中做診療和健檢;另一方面,慈濟志工也幫助他們,將他們聯繫到像PACE(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這樣的慈善機構。PACE會有專業人士去接年長者,帶他們去看醫生、購物、提供各種活動,以保持年長者的活躍性。

2015年3月29日,聖地牙哥慈濟志工於伊巴拉小學(Herbert Ibarra Elementary School)舉辦義診。人醫會志工許家祥(左二)教其他志工使用電腦為病患登錄資料。攝影/李彬
2019年8月11日,美國總會大愛醫療車跋涉到美墨邊境的布爾瓦德舉辦義診,提供眼科及牙科服務。圖為志工翁督富(右)為布魯斯驗光配鏡。攝影/葉晉宏

其次,慈濟聖地牙哥聯絡處的志工無法完全獨立運作如此多項的醫療服務,所以馬克會聯繫當地組織、招募人力,例如聖地牙哥社區消防緊急應變團隊(San Diego County Fire 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紅十字會或是社區成員。當這些志工參與慈濟義診活動時,馬克會為他們提供培訓,包括電子病歷(EHR)的操作、慈濟的運作方式及中心價值。「我會跟他們解釋,為什麼我們這麼做,我們行善布施並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同時我們抱持一顆感恩心,能有機會用慈悲心服務人群。所有來幫忙的人都說,每次與慈濟一起為社區提供服務後,他們都會感到非常高興和滿足,儘管他們可能覺得疲憊,有時志工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有時來求診的人可能會對志工不耐煩。但他們說,因為慈濟志工的真誠,整體義診的氛圍有組織、又溫馨,和我們並肩服務貧病時感到非常快樂。他們都會問,下次義診是什麼時候?」馬克說到這,言語中是滿滿的自豪。

第三,礙於新冠肺炎疫情,近三年來義診活動暫停,但馬克興奮也期待,蓄勢待發:「今年(2023年)我已經與鄰近美墨邊界的醫療機構San Ysidro Health  Center取得了聯繫,他們計畫開展醫療日活動,會與慈濟合作,為美墨邊界的弱勢家庭提供更多服務!」

【第三章】全美人醫會
慈濟美國總會(二)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