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慈濟德州分會

撰文/楊修碧
編輯/李成林

2003年11月27日,休士頓人醫會第一次在休士頓地區慶祝感恩節的活動中舉辦大型義診。圖為志工協助病患量血壓。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休士頓人醫會

楊修碧(後排右一)在「杏安之友會」的座談中,親切地和病友互動
2002年3月3日, 楊修碧(後排右一)在「杏安之友會」的座談中,親切地和病友互動。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碧!妳是學護理的,比會所中任何一個人更有資格去參加這瞭解骨髓捐贈服務的營隊。」具有醫療背景,時任慈濟德州支會(創立於1991年1月6日,並於1999年五月升格為分會)醫療組組長的楊修碧(編註:醫療組由醫療專業、非專業志工組成),就在志工楊美枝及好幾位志工的鼓勵下,坐上飛機,前往慈濟美國分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參加促進社區骨髓捐贈的志工訓練營。當時的她,對「骨髓捐贈」一點概念都沒有,只有手邊可以拿到的資料,在飛機上爭分奪秒地閱讀:「那一篇篇骨髓捐贈的無私付出及病患家屬的感激⋯⋯我是在眼淚中,一點一滴去了解。所以骨髓捐贈配對成了我義無反顧要去推廣、去參與的項目。

營隊之後,楊修碧為休士頓的慈濟志工,帶回了慈濟在骨髓捐贈配對服務上的豐富資源,大家一起積極籌畫「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社區醫療服務的帷幕也從此高高地升起——流感疫苗注射、健康日義診、B型肝炎篩查、醫療講座等活動,傾力幫助社區中沒有醫療保險和低收入的家庭,讓他們懂得如何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預防和遠離患病的危機。

志工們嚴肅對待「醫療」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因此特別邀請專業醫護人員為支會醫療志工做訓練,好讓每位志工都能在義診中發揮良能,協助醫師們服務人次眾多的看診和諮詢。

休士頓人醫會召集人陳正德醫生在「杏安之友會」的健康座談會中擔任主講人
2002年3月3日,休士頓人醫會召集人陳正德醫生在「杏安之友會」的健康座談會中擔任主講人。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支撐病友的肩膀

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志工們發現有許多罹癌的病人,從被診斷出有癌症到治療的這段過程裡,不論是病人本身或是家屬,都經歷許多折磨,如果有過來人願意出來幫助這些病患,一定可以讓癌友、家屬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更多支持

2001年3月25日,德州分會成立每個月舉辦一次的「杏安之友會」,一直持續到2009年。這是一個癌症病患的支持團體,讓癌友們相聚交換經驗,彼此扶持,幫助癌友走在這條治療之路時,少些不適,多點溫暖。病患家屬也可以暫時放下緊繃的神經,不必像在病人面前那樣堅強,想哭時,有肩膀可以靠一靠。

經由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做研究工作的何明通博士引介,「杏安之友會」得到多位醫生的支援與協助,每月進行不同的癌症講座。病友及家屬可以在這裡得到最新的醫療資訊和治療技術,少走一些冤枉路。此外,美國防癌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也會派專人前來支援與指導,提供各種相關資訊。

相同理念之下,休士頓人醫會於2002年11月10日成立每月一次的「腎友會」,正式展開為腎臟病患及家屬的服務,協助洗腎病友,讓他們在漫長的洗腎過程中,有一個可以依靠、訴苦的團體。每個月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醫護、藥劑師、營養師及社福人員等,分享專業知識與相關訊息。

參與服務的志工,原本想為病友奉獻一己之力,不料反在活動的過程中,汲取到許多寶貴的醫學知識。沒有醫療專科背景的黃希涵,在醫療志業一待就二十年,都在旁做些文書、打雜如在醫療講座、腎友會、癌友會上協助錄影及搬桌椅的工作:「從場場講座中聽到專家的醫學新知,這些常識後來都在照顧家中長輩派上用場。」

在每個月的問候和相聚中,志工跟病友結了一些緣,也從中了解社區中更多的不足與需要。志工王雪霞負責協調腎友會,至今仍記得一位因糖尿病而不幸失明、每週接受三次洗腎的病友:「他在餐館辛苦工作,支持一家生計,完全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等到發現時,視力已經受損,一直到完全失明;持續不斷的洗腎,更是苦上加苦。」病友在長期的病痛煎熬下,和妻子相依為命,身邊沒有子女呵護、協助,慈濟志工們深深體會到貧與病交織的苦,更深化了愛心助人的動力,陪伴病友及家屬勇敢走過那些艱辛日子。

他們是我記憶中難忘的一部份分,我非常感恩有因緣與他們相逢,陪他們走一小段路,也感恩他們對我的教導。

2002年11月10日,休士頓人醫會用於傳播「腎友會」的宣傳單。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2002年11月10日,休士頓人醫會的多位醫師主持每個月的「腎友會」講座。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休士頓人醫會成立大合照
2002年3月17日,休士頓人醫會成立,召集人陳正德醫生(前排左四)、醫療組長楊修碧(前排左五)、時任慈濟義診中心主任葛濟捨(前排左六)、時任德州分會執行長熊世民(前排左七)。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人醫會成立

2002年3月17日,以醫護為主的休士頓人醫會正式成立,這一天也是德州分會11週年慶。時任南加州阿罕布拉慈濟義診中心主任葛濟捨在成立茶會中介紹人醫會在加州義診中心的服務,與爾後美國醫療志業的展望。曾濟迎醫師分享慈濟的國際賑災之路,時任德州分會執行長熊世民介紹了休士頓人醫會籌備會召集人陳正德醫師、副召集人何明通博士、總幹事楊修碧以及副總幹事蘇瑞閔。

陳正德醫師向大家說明未來將依據一個五年計畫,次第地推展工作,預計要設置一個義診中心、添置醫療巡迴車,並推廣健康教育和預防檢驗醫學的概念。他說,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慈濟人秉著慈濟精神,終將促其實現,以便為那些沒有醫療保險、亟需治療的病人提供服務。

志工為參與者測量血壓
2002年3月16日,德州分會11週年慶,同時舉辦免費的醫療諮詢。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休士頓人醫會聚集了來自醫療界的專業人員與其他專業人士,有西醫、中醫、牙科、藥劑及護理人員等,大家都想為醫療志業盡一份心力。此外,還有很多非醫療背景的志工加入,協助組織行政、活動籌備等工作。

◎校園健康諮詢

德州分會所在的社區就有著一群人,沒有醫療保險,也沒有意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人醫會決定開始做健康諮詢,對象就從全休士頓最貧窮的學校(編註:全校使用免費營養午餐福利的學生比例最高的學校)開始。當時選擇了鄰近德州分會的史密斯小學Smith Elementary School,印度、墨西哥裔居民在這裡高達70%,學生多來自低收家庭。人醫會副召集人何明通、總幹事楊修碧去與校長海倫·華克(Helen Welk)洽談後決定提供醫療諮詢服務,並於一個月前將通知發給學生帶回家,前一週再提醒一次,所以諮詢當日社區居民一早就趕來排隊。

2003年1月25日,第二次在史密斯小學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根據學校提供的資料和社區居民需要,醫療諮詢分為家醫科、內科、小兒科、牙科、眼科、中醫、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各種諮詢,與宣導兒童安全、壓力抒解、用藥及保險等。不論掛號區、填表區還是等待區,每站都有志工帶領與陪伴,華克校長說:「沒看過這麼多志工來服務,而且志工的笑容,讓人感到溫暖。」當天動員了140位志工和醫護人員,有380多位民眾來看診,26位醫護人員忙到沒時間休息;兩位中醫師更是大感意外,印度裔、墨西哥裔甚至非洲裔居民,也對中醫治療有興趣。

2003年1月25日,人醫會第二次到史密斯小學舉辦醫療諮詢。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早在1997年,當時還是支會的德州分會,就已為社區舉辦免費流感疫苗注射、健康檢查與諮詢。圖攝於2004年11月13日的流感疫苗施打。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休士頓人醫會原本計畫在累積這兩次經驗之後,秋天將聯合數個學校舉辦大型醫療諮詢活動,但志工在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是由父母親帶來的。經過詢問之後,了解到是因為家長(幾乎所有沒有來的家長,都是單親家庭)都需要去工作,楊修碧憶及當時的心情:「這讓我醒思到,我們在做這樣的義診,醫師只是做諮詢,不給處方,究竟對來看診的人幫助有多少?如果我是一位單親媽媽,在工作及醫療諮詢之間,我的選擇會是什麼?」休士頓人醫會醫療志工討論之後,決定停止這個義診項目。

即便如此,醫療志工還是從這兩次義診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意想不到的收穫。大家看到社區中有許多低收家庭沒有醫保,可能好幾年或是十幾年都沒有看過醫生,更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或是快要生病了。義診雖然只是不能給處方的諮詢,但還是起到幫助低收家庭盡早就醫和提高警覺、預防疾病纏身的作用。

◎服務街友

2003年11月27日休士頓人醫會第一次舉辦感恩節義診。每年感恩節,休士頓地區的美國城市俱樂部(Citywide Club of America),都會在休士頓城中的喬治布朗會議中心(George Brown Convention Center)舉辦慶祝感恩節的火雞大餐活動,對象是街友及低收入戶。德州慈濟志工早在1997年11月27日開始,每年都會參與這個有數百人或近千人參加的大型感恩節活動。人醫會成立後,分會志工就想到邀約人醫會的醫護團隊到現場做義診,讓來享用大餐的人們,也可以得到醫療諮詢。

2003年11月23日,德州分會的志工們為即將舉辦的感恩節義診活動,進行前置作業的籌備,志工們專心聆聽醫療組長楊修碧對義診現場的詳細解說。圖片來源/慈濟德州分會

休士頓人醫會出動兒科、內科、心臟科、眼科、牙科、 中醫,向參加義診的民眾提供兒童體檢、成人體檢、牙齒、視力、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等檢測,及流感疫苗注射等;義診中也提供衛教項目,希望協助街友及低收入戶做到日常生活保健,避免生病;人醫會也為需要復診或急診的病人,提供後續的支援。

這個感恩節的活動,是主流社會很重要的一項活動,通常當天還會有遊行,休士頓的電視台一定會來報導。志工希望因為慈濟的參與,能夠讓主流社會認識到,住在同一社區的東方人,同樣是很有愛心、同樣願意為社區付出一己之力。從2003年開始,人醫會都會到喬治布朗會議中心作義診。一直到2014年十月,新的會所靜思堂落成,有足夠空間舉辦一年兩次的健康醫療諮詢與流感疫苗施打等,隔年義診就改在靜思堂,就近服務會所附近的低收入家庭,即使新冠疫情發生後一度暫停,但在2021年秋季來臨,流感和新冠病毒威脅大增時,志工們用心規畫空氣流通的迴廊空間,舉辦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免費施打服務,守護當地無醫保民眾的健康。2023年新冠疫情不再是威脅,志工們再度重啟一年兩次的免費醫療服務,為歷經疫情和通膨而生活更加困難的人們送上身心靈的關懷。

◎B肝篩檢

2004年8月4日,人醫會第一次在會所舉辦B型肝炎認知及篩檢活動。在此之前,人醫會應邀參加休士頓地區華人社團及機構共同主辦的全僑健康日活動,時任人醫會召集人陳正德醫師用募得的研究經費,藉健康日之便,為更多華人篩檢。人醫會也應休士頓市衞生局委托,協助亞裔社區的B型肝炎篩檢,前往越南裔教堂、佛寺等,辦理宣導及抽血篩檢活動。

B型肝炎篩檢活動中,休士頓人醫會提供多種語言的說明,幫助社區中各族裔的居民。攝影/林書賢

B型肝炎認知推廣及篩檢活動,幫助許多帶原者及早發現肝功能異常,避免轉變為肝硬化、肝癌。2019年,德州分會舉辦社區義診,同時進行B型肝炎篩檢。之後,陳正德醫師在健康講座主講B型肝炎和我及我的家人關係,同時對於之前的驗血結果,提供個別的諮詢。當天有一位王女士看了報紙來參加講座,她已經是一位肝癌患者,因為不知道之前的B型肝炎篩檢活動,以至失之交臂。

楊修碧了解到她的情況,請陳正德醫師幫忙為她驗血,其中部份費用由慈濟補助。陳醫師將她轉介到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治療。負責健康講座活動的志工許芝蘭,詢問一位曾經肝臟移植成功的慈濟志工,讓她們認識。後來這位慈濟志工的主治醫師接受王女士的個案,讓她得到換肝的機會,重新尋回健康生活。

德州分會每三個月或不定期在會所書軒舉辦健康講座,主講人遍及中西醫學的各個科目,造福社區,助人無數。志工許芝蘭及楊美枝負責這個活動,許芝蘭本人是一位癌友,她不僅分享自己罹癌、開刀,並接受20次電療的抗癌見證,也是一位積極陽光的志工。她為了健康講座,殷勤走訪,深入社區尋找名師名醫,十多年來,網羅了休士頓的西醫各科及中醫醫師。

病痛的最終章,不一定是喜劇收場。德州分會看到病友的需要,由志工顏渼玲和曾永忠承擔,定期舉辦「愛與陪伴:臨終關懷讀書會」,向病友提供心靈關懷,陪伴他們走一段路。

◎「在家」看診

自2015年開始,會所靜思堂的全新大廳空間充足,動線通暢,足以容納大型的社區義診活動,德州分會把多年在外地舉辦的義診移至會所,每年兩次。設置在靜思堂的義診場地,立即獲得慈濟志工和社區的讚美,因為進出更便利,空間也更寬敞。慈濟志工更覺得做義診好像在自己的家裡做,氣氛很溫馨。人醫會全體志工經過十幾年的累積,義診的科別、醫生、規模等都越來越成熟。

2015年5月30日,德州分會首次在靜思堂大廳舉辦社區義診,眼科醫生為民眾檢查眼睛。攝影/劉本琦
2015年5月30日,醫護人員在義診中為民眾測量血糖。攝影/劉本琦

除了投入義診,人醫會也積極開班培訓醫療志工。牙醫師江文德、蘇瑞閔、陳容維曾合作開課,培訓有興趣擔任牙醫助理的志工們,讓他們在牙科義診時承擔助理的工作。

因為承擔了慈濟醫療,讓我的生活豐富不少,在忙碌的日子中學習及成長,我資質一向遲鈍,我的確是在承擔的過程中,認識了不少的善知識,其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成了我生命中最有色彩的篇幅。

休士頓人醫會成立以來,過去和現在的多位志工協助匯集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無論是病患、家屬或是志工,都充滿了感恩感恩所有認識的人、事、物,讓大家有緣人生相聚,成為彼此人生中的良師益友。

亞特蘭大人醫會

何智達醫師在2002年設立了亞特蘭大人醫會,此後的兩年半間(2002年至2004年),每月舉辦提供醫療諮詢的義診。攝影/林秀月

德州分會區內分支聯點中,位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 GA)的慈濟亞特蘭大支會,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亞特蘭大人醫會,何智達醫師承擔首任人醫會召集人兼總幹事,為每個月舉辦醫療諮詢活動鋪路。

◎喬州州法

2003年8月17日,人醫會在慈濟會所舉行免費醫療諮詢,服務項目包括:內科、心臟科、精神科、小兒科、脊椎神經科、針灸科、家醫科、過敏科等。服務對象以低收入及無醫保者為主,並有量血壓、測血糖、膽固醇的服務。此次義診並對成年人十年以上未施打破傷風預防加強針者注射預防針(只收成本費15美元)。義診當天有中、英、西語翻譯的志工協助就診。

然而喬治亞州不准許醫師為義診病人提供診療開藥服務,並要求病人簽署不可提出醫療訴訟的表格waiver form;民眾對於沒有實質醫療的義診活動也是意興闌珊,礙於當地法規,人醫會就在2004年7月1日,決定暫停諮詢服務,將精力集中在舉辦醫療講座,幫助民眾提升日常健身保養,預防和及早發現疾患的相關知識。

◎重拾初衷

2014年9月21日,人醫會針對社區醫療專業人士舉辦了一場「幸福人生講座」,目標是讓亞特蘭大人醫會能夠恢復運作,重拾初創時的願景。這場講座邀請了十幾位醫師參與,期望未來能透過義診活動的舉辦,邀集醫護人員付出及更多民眾投入志工行列。

時任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的葛濟捨是這場茶會的點火人。他原本就計畫到喬治亞州,因該州薩凡納(Savannah, GA)有個組織要贈送慈濟一部醫療巡迴車。葛濟捨的同修、也是慈濟志工的孫慈喜,以為薩凡納就在亞特蘭大「附近」(編註:實際單趟車程要四小時),於是建議葛濟捨在飛抵亞特蘭大時,先在會所舉辦一場茶會,就是因為這個美麗的小誤解,成就一場難忘的茶會因緣。應邀出席的社區醫療專業人士,在茶會中分享個人和慈濟的因緣,以及日後一起為社區服務的諸多建言。

葛濟捨在茶會中分享個人和慈濟的因緣,希望藉由自身經歷,鼓勵更多大醫王投入慈悲行醫的行列。攝影/羅國民
2015年4月12日,家醫科柴青醫師(後排右二)在「健康日」活動中,按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的標準,解說成人的各類疫苗接種,包括流感、帶狀皰疹、腦膜炎、破傷風等。攝影/林秀月

慈濟志工、十幾位醫師和他們的另一半、慈濟大專青年志工(簡稱慈青)、以及會眾共有八十多人,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來到亞特蘭大會所;那麼多的新面孔,不僅是幾年來少見的,也讓人看到了未來可以展開工作的可能性。茶會過後,同年10月1日,郭名實醫師擔任亞特蘭大人醫會召集人,志工孫嘉蒞承擔總幹事。亞特蘭大支會志工和人醫會的醫護人員一起,試圖在喬治亞州的法規之下,重新定位義診活動的內容與方式。

2015年4月12日,亞特蘭大人醫會推出全新的「健康日」活動——志工們精心設計了室內和室外場地,包括在室內的六個「健康教育站」與戶外的三個「健康活動站」。六個「健康教育站」分別是郭明實醫師的小兒科、林士傑醫師的牙科、柴青醫師的家醫科、許宜華醫師的眼科、謝秀央藥劑師的藥劑科以及黃盈潔營養師的營養科;何智達醫師和牛中怡牙醫師負責解答民眾一般性的問題。

為了呼應「健康教育站」的教育重點,均衡的營養與運動是健康的基礎,戶外的會場設立了三個「健康活動站」,分別是「推廣素食站」、「運動站」及「童玩站」。「推廣素食站」現場製作新鮮的營養蔬果汁(俗稱精力湯)供大家品嚐,同時也推廣素食理念

2015年10月15日,亞特蘭大人醫會推出牙齒保健講座。作為亞特蘭大慈濟「幸福校園計畫」(編註:將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服務帶入低收入學區校園)的一部份,亞特蘭大人醫會林士傑牙醫師在喬治亞州多樂維爾市(Doraville)的公立小學 Cary Reynolds Elementary School CRES舉辦蛀牙形成與口腔衛生(Cavity Formation and Oral Hygiene)講座。首場針對四、五年級學生,包括教師、輔導員和行政人員共350位參加。

學生們透過講座了解需要減少甜食和甜飲料的攝取量和頻率,每天需要刷牙二至三次,以及在睡前用牙線清潔牙齒等。講座內容豐富且具教育意義,不少同學在問答環節中舉手提問。

林士傑牙醫師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解說方式,讓小小朋友到大朋友通通都能理解,每場講座,都有三百多人參與

2019年5月5日,亞特蘭大人醫會由陳英偉醫師承擔召集人,志工孫嘉蒞續任總幹事。這一年,人醫會致力於國際義診,陳英偉眼科醫師、徐嘉君志工,以及陳嘉煌中醫師、王露秋醫士、張曉倩護士、許鈺慈志工分別前往墨西哥(Mexico),支援美國慈濟醫療八月和十一月的義診(編註:自2017年墨西哥大震後到新冠疫情爆發前,全美人醫會組團,定期前往墨西哥多個城市提供醫療服務)。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美,全國各地公共活動全部暫停,防疫物資嚴重匱乏,人醫會看到需求,全力支援防疫物資的募集和發放。

2023年,讓人聞之色變的疫情減緩,甚至成為日常。6月10日,亞特蘭大支會在會所舉辦了一場結合醫療及人文的講座,邀請正好人在艾默里大學醫院(Emory University Hospital)深造進修的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許博智主講「醫病零距離,看見愛的醫療」。亞特蘭大人醫會藉著這次講座召集因疫情暫時離隊的愛心醫護,為亞特蘭大重新啟動社區醫療活動暖身。

【第三章】全美人醫會
慈濟德州分會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