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楊廉,收獲大愛大智慧

撰文/邱品豪
編輯/陳辰

Richard Yang giving dental treatment to patient

楊廉醫師在慈濟人醫會的義診中學習了大愛與大智慧。圖為2018年楊廉在布魯克林義診上為病人看診。 攝影/劉輝

楊廉出生於台灣,1989年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定居紐約(New York)。他大學三年級結束,就申請到了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牙醫學院。「記得在牙醫學院的時候,我曾經許下一個願望,就是畢業後能夠用我的專業為社會服務,做義診和社區活動。」與慈濟結緣,參與人醫會義診,楊廉感受到很多的喜悅和感動,當看到那些因為牙齒問題而苦惱或者痛苦的人,在治療後露出了笑容和感激的眼神,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絲不苟

從牙醫學院畢業後,楊廉先是於紐約退伍軍人醫院(Bronx Veteran Affairs Hospital)擔任住院醫師一年,然後繼續進修人工植牙的領域,接著進入西奈山醫院(The Mount Sinai Hospital)工作。直到2000年,他在紐約法拉盛(Flushing, NY)開設了自己的診所,因為那裡是紐約最大的華人聚居區,有機會接觸到很多慈濟志工,可以一同攜手服務社區。

楊廉與慈濟結緣,最初是透過慈濟志工范碧蓮,她向楊廉介紹慈濟的理念和活動,後來也邀請楊廉參加慈濟義診。起初楊廉並沒有太多的投入,但漸漸地,他發現慈濟的義診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也能夠讓他學習到很多東西。

Dr. Richard Yang held high the Tzu Chi flag at the 2019 Charity Concert
楊廉醫師在2019年愛心音樂會上高舉慈濟旗幟。 攝影/林晉成

「每次的義診都有不同的挑戰,特別是前置作業裡的現場動線設計非常重要,所以場地的勘查與規畫要很用心去做。」勘查結束後,楊廉就要把平面圖畫出來,並計算牙科區塊能夠放下多少診療椅?物理治療和針灸的空間能放多少診療床?「每件事都必須一絲不苟,才能把義診做好。」

從2014年開始,慈濟紐約分會的義診活動也開始提供牙科診療服務。這讓楊廉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一來牙科診療不像其它醫療服務那麼容易提供,需要很多的器材和物資;二來美國有很多人沒有牙科保險,導致負擔不起昂貴的牙科診療,牙科義診的需求極高。

在每次參加義診活動上,楊廉都能感受到慈濟的大愛和大智慧。慈濟不僅是一個提供物質援助的非營利組織——在慈濟的義診活動中,除了病人治療牙齒,更能為他們提供衛生教育和生活指導,讓他們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

參與慈濟的義診活動,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奉獻和服務,什麼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迎接挑戰

海外義診的經驗,讓楊廉有了不一樣的體會。2018年的墨西哥(Mexico)義診,他與其他人醫會成員一起參與,場外等候看診的病患人數讓他大吃一驚:「第一次看到大排長龍可以這麼誇張,從入口沿著路邊排隊,轉個彎之後,都不知道隊伍到底有多長⋯⋯」當地醫療資源不足的窘境,表露無遺。一天中楊廉就看了七、八十個病患:「這是我有史以來的看診最高紀錄。」

也因為如此時間相當緊迫,所以有時候沒有辦法一次治療完,只好請民眾隔天再來;如果礙於義診場地設備問題,現場完全無法處理的牙病時,也只能請志工來安慰,並送他們一些小禮物,撫平未能看診民眾不安與失落的心。

2020年疫情期間楊廉醫師在診所為患者看診。 攝影/邱品豪

新冠(COVID-19)疫情對經營牙科診所的楊廉醫師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可否認,牙醫師與病患的距離是最近的,也可以說牙醫師本身就是高危險群。「當時為了要因應疫情,特別去購買了有空氣濾淨及交換功能的全身防護衣,穿起來像太空人一樣。」楊廉說,雖然價格昂貴,但為了病人和自己的安全,這是必要的。

在這段精神十分緊繃的日子裡,這位醫師救人醫病的心絲毫沒有退卻,也動員紐約人醫會,分工合作、守護社區裡的其他醫護人員!楊廉承擔起醫療物資的遞送及社區診所方面的聯絡工作,發給醫護人員重新開業的安心包,裡面有口罩、面罩、洗手液等相關防疫物資,讓社區診所能安心開業、服務病患。

在疫情慢慢和緩後,楊廉與其他人醫會成員、慈濟志工,也積極聯繫紐約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協定,希望能夠把大愛眼科醫療巡迴車(簡稱:醫療車)的服務範圍擴大,除了服務低收學區學校的學生外,也擴展到警消人員和來自中南美洲的新移民上。根據紐約市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Mayor, NYC)公布的資料顯示,自2022年起,輾轉從德州(Taxes)進入美國、到紐約落腳的中南美洲新移民,就超過了10萬人,紐約市政府請求各個慈善團體,一起來協助這群龐大的新移民人口。目前紐約人醫會也在積極為這些新移民服務,除了眼科,2024年再加入牙科的服務。

做為一個醫生的本質,就是要照顧病人,解決他們的病苦,讓他們慢慢地調整到健康的狀態,重新回到正向樂觀的生活。

Richard Yang (third from right) cuts the ribb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Vision Mobile Clinic in New York
2019年楊廉醫師(右三)為紐約的眼科醫療車落地剪綵。攝影/羅憲弘

楊廉有一次夢到跟證嚴法師對話,他問美國醫療志業的方向,證嚴法師說了四個字:「甲乙丙丁」。夢醒之後,楊廉想了很久這四個字的意思,他的理解是:「不能只專做醫療志業,四大志業都要同時兼顧。」於是百忙中的他,還同時參與慈善活動、針對社區民眾做醫療講座普及醫療常識、參與慈濟的對外活動、手語演繹深入佛法⋯⋯全方位在慈濟付出。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