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濟覺,慈濟光譜下盡得膚慰

撰文/王純瑾;編輯/羅奇華

葛濟覺(手持竹筒者)是中南美洲多地義診的催生者。圖為2016年5月19日他在厄瓜多震後發放中,推廣慈濟點滴行善的竹筒歲月精神。攝影/林晉成

2018年九月初的墨西哥德拉奇市(Tlaquiltenango, Mexico)暑熱依然。一大早,一位怯生生的七歲小女孩牽著媽媽的手,出現在慈濟的義診現場。小女孩的頸部因為意外撞擊受傷,歪斜四十幾度,無法動彈,躲藏在媽媽身後,沒有笑容,羞澀與害怕的神情,讓人看了十分不捨。

小女孩的媽媽把握每一場慈濟義診,帶著她來針灸。「連續三天,許安仁中醫師幫她做針灸和推拿,孩子和志工建立了情誼,雖然扎針時仍然痛得大哭,但扎完針,她會抱著許醫師,像小孫女依偎著爺爺⋯⋯」說著說著,葛濟覺彷彿回到三十幾年前,人生中最深刻的一幕。

Martin (first from left) expresses his gratitude to the police on behalf of the volunteers at the medical outreach site in Jojutla, Mexico
2017年12月13日,葛濟覺(左一)在墨西哥荷呼特拉(Jojutla, Mexico)發放義診現場代志工向警察道感謝。圖片來源/慈濟美國總會

羞愧的我鼓起勇氣

記憶深處的1986年,葛濟覺的大女兒兩歲,有天玩耍時不小心撞到腰部,一直叫著好痛,他緊急把女兒帶到醫院急診室。「我非常感恩當時的醫院不分貧富貴賤,馬上安排急救治療。」葛濟覺深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到:「那時候我的內心忐忑不安,聽說美國的醫療,尤其是急診室費用昂貴,當時自己經濟情況不好,心想如果有需要的話,即使變賣車或任何一切,都要把女兒醫治好。」

經過醫生檢查診斷和治療後,葛濟覺收到近2,000美元的帳單。「當時羞愧的我鼓起勇氣對醫生和護士說,自己付擔不起醫療費,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忙嗎?醫生立刻請社工人員協助。當社工人員瞭解我的收入狀況、填寫完資料後告知我,資料將寄給政府機構審核,剩下來的自付額帳單,會再寄給我,讓我回去等消息!」後來,葛濟覺收到了只需付100多美元的通知,他再次用羞愧的心謝謝醫院的安排,並說將來有機會一定歸還這筆錢。

「記得醫生對我說,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就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不需要歸還,把這分愛傳出去吧!」34年前醫生的一番話,葛濟覺牢記在心,不斷期勉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幫助別人。

2003年加州聖地牙哥大火(Cedar Fire, San Diego),葛濟覺參與慈濟賑災,親眼目睹一場大火把許多房屋都燒得乾乾淨淨,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瞬間變得一無所有。急難救助發放現場,一位豪宅的男主人接過500美元現值卡時,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緊緊地擁抱著葛濟覺說:「我會還回來的⋯⋯」而旁邊的一位慈濟志工竟用相同於當年那位醫生的話回答:「 不用歸還,請把這分愛傳出去!」這似曾相識的情境,改變了葛濟覺的下半生,讓他想要多了解證嚴法師的理念。

我的心被撼動了,這位災民曾經是富有的人,手心向上是多麼不容易⋯⋯把愛傳出去!原來,這就是慈濟。

Martin (second from right) and other volunteers inspected the Canoa, Manabi, Ecuador medical outreach site and discussed the route of movement
2019年開始,慈濟美國義診團隊走進厄瓜多,來到2017年受地震重創的曼那比省舉辦義診活動。葛濟覺(右二)等志工勘查卡諾亞義診場地,討論動線。攝影/葉晉宏

煩瑣中學習耐性

跟隨著慈濟國際賑災的腳步,2007年至2023年,葛濟覺走過了亞洲(Asia)、中美洲(Central America)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的18個國家。絕大多數賑災,葛濟覺都擔任前鋒投入災區勘災、規畫物資運送、與當地政府聯繫溝通⋯⋯到招募本土志工、安排場地動線和慈濟志工的食宿行等,每一次,都要在煩瑣中學習耐性。

急難救助告一段落後,緊接著就是為災民提供義診。災區的醫療資源與社會福利普遍不足,葛濟覺曾目睹一位災民,因小小的傷口未及時醫治,惡化轉為膿瘡後侵蝕了全背甚至到骨頭;還看到因為缺乏醫藥,慢性病患者病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最終拖垮了家庭經濟⋯⋯無數的例子,深刻印證了「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人間苦難。於是在慈濟美國醫療志業基金會(簡稱:醫療基金會)規畫國際義診時,葛濟覺主動申請,繼續承擔起先鋒部隊的責任。

每梯次國際義診行程,從前置作業開始到義診結束,通常會持續近三個星期之久。或許有人不解,是什麼力量讓慈濟志工勇往向前?葛濟覺有最深的體會:「你會看到透過志工的安排,病患被引領坐到大醫王桌前得到治療、拿到藥,他們的無奈和疼痛,會轉變成滿意的笑容。為苦難人設想、為人間付出,就是人間至美。」

看到病患的痛苦被解除,當年女兒病痛得到醫治的一幕幕又浮現在他眼前,醫師的那句「請把這分愛傳出去」,葛濟覺時刻沒忘,並用一次次的行動去遵守這個「約定」。

作為第一線志工,感受到病患的感恩滿足,會很快樂。

變數中考驗智慧

2019年一月,慈濟在厄瓜多曼納比省的卡諾亞(Canoa, Manabi, Ecuador)展開了第一場義診。因厄瓜多本土志工沒有充分了解翻譯志工交代的事情,導致前期準備工作未完成,當葛濟覺在內的慈濟前勘團隊抵達時,不得不加工到半夜做彌補。然而還沒睡到兩小時,半夜下起的大雨又打翻了為義診準備的帳蓬,第二天一早,葛濟覺立刻號召和慈濟一起重建卡諾亞教堂的大批營建志工,把帳篷重新支起。所幸病患們也因大雨而來遲,等病患抵達時,剛好帳蓬重新搭好,而天公也作美開始放晴,使得義診順利進行。

Volunteers re-erected the big tent that was knocked down by the rain
2019年1月10日,厄瓜多曼納比省卡諾亞舉辦的第一場義診活動。一早志工們得迅速將被雨打翻的大帳篷重新支起。攝影/葉晉宏

為守護社區健康,再多困難都要想盡辦法跨越。像是新冠(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全球防疫物資極度匱乏,慈濟透過各種渠道購得防疫物資,準備捐給醫院。「當時網路上有個防疫物資需求網站,醫院可以上網登錄需求。慈濟志工根據網站上的資料,過濾出有緊急需求的醫院,打電話到醫院聯繫。然而能夠接通的電話,十通不到兩通,有的醫院以為我們是來賣東西的,還詢問價錢。」葛濟覺回憶,當下他得用最大的誠與情,耐心分享慈濟信念,簡介慈濟在全球救拔苦難的行動,才一一化解醫院的疑慮。那段時期,在團隊的堅持下,短短數月間,葛濟覺帶領加州橙縣(Orange County)志工,把防疫物資送到了橙縣地區四十多所醫療單位。

2020年四月,醫療基金會收到了第一批防護衣300件(編註:防護衣是醫療人員收治新冠病人不可或缺的裝備),橙縣地區分到30件,葛濟覺立刻聯絡並送到收治新冠病患多的醫院,醫院的經理迎接了志工,帶著無奈的笑容:「馬丁(葛濟覺的英文名),我們現在缺2,000件⋯⋯」歷經波折才能得到數量有限的珍貴物資,儘管與醫院需求有著巨大的落差,葛濟覺沒有氣餒,還是不斷期勉自己,要更努力地為醫療人員採購防疫物資。

2020年4月17日,葛濟覺在內的橙縣志工帶著有限但寶貴的物資捐給社區醫療單位。攝影/蘇慧情

「做慈濟」的路上,棘手的問題層出不窮,但是端著「辦法總比問題多」的心態,使命必達的葛濟覺總是帶著飽滿的精神衝鋒陷陣。慈濟的光譜在國際賑災和義診行動中發光發亮,而在光譜照耀下的葛濟覺默默期許自己:「願成為發光體,讓苦難眾生在慈濟光譜下盡得膚慰!」

近期雙月刊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